不支持Flash

话说中文汉字

http://cul.book.sina.com.cn 2007/06/06 14:26   科学博览

  作者:梁域卉

  “中文”,顾名思义,应该是“中国文字”的意思了,其实严格地讲,中文应当还包括中国的少数民族文字。现在特指汉族的语言文字。要我说,“中文汉字”,还是叫“汉语汉字”才准确。

  古代传说仓颉造字,其实是五千多年来中国人民共同创造了汉语汉字。两千多年前的秦始皇统一中国,推行了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铁腕皇帝使汉字统一为小篆。从此,汉民族两千多年以来就使用同一种文字,逐渐形成了政治、文化以及民族心理的大统一,这个行动是历史性的功劳,功不可没。秦始皇以后,中国的朝代几分几合,虽然有三国、两晋、南北朝、五代十国等许多割据时代,但是最终保持了整个华夏民族的统一,其中汉文字的统一维系着民族的统一,不能不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汉字在今天仍然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不可割断的纽带,具有任何力量也不能抗拒和替代的凝聚力。

  汉字是现今世界上仅存的古老表意文字。没有汉字也就不会有辉煌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汉字是中华文明之母,在这个意义上讲,令国人自豪的古代四大发明都是汉字这个最大发明的衍生物。汉字通过象形、形声、会意等方法造字,使汉字包含了丰富的信息、充满了魅力。我们打开按部首分类的字典,在“三点水”部首下,每个字都是湿润的,从溪流潺潺,到浪涛滚滚;在“木”字部首下,一片乔木灌木,树木森林;在“草头”部首下,花枝招展,绿草如茵……那种感觉是世界上其它任何文字所没有的。更有汉字的书法、诗词、楹联、灯谜、字谜,使汉语汉字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汉字的使用,是一个从繁到简的过程。现有《康熙字典》上计有五万个汉字,但是大多数已经是现代汉语不再使用的。在现代使用最广泛的《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中都只计收单字一万多个,其中还包括一些繁体字、异体字。据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有关机构调查,在政治理论、新闻通讯、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四类书籍86本,期刊104本,文章7075篇,共计二千一百多万个字(21629372字),只用到6335个汉字。

  其中最最常用字42个,占用字的四分之一;

  最常用字560个,占总字数的80%;

  常用字807个;

  次常用字1032个。

  以上共2440个字占到总字次数的99%以上。

  也就是说,认识了560个最常用字和42个最最常用字就大体认读一般文章的80%的文字;如果认识了两千四百多字,就可以通读一般文章的99%以上的文字了。

  建国以后,国务院先后公布了三批简化汉字,许多常用字、笔画多的字减少了笔画,大大方便了汉字的学习和使用。可是由于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没有回归祖国,这些地方和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华语圈没有推行简化汉字。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港澳的即将回归和两岸三地经济文化交流的加强,已经废止了的繁体字有死灰复燃的趋势。而且由于年轻人从上学认字就没有学习过繁体字,现在却以写繁体字为时尚,写出了许多错误使用的繁体字。这是一种倒退,是一种媚外和不自信的悲哀。如果说外国有先进的科学技术需要我们学习是应该和必要;推行简化汉字就是中国大陆的主权,只有海外使用汉字地区的人群跟进形势学习简化汉字的必须,没有中国大陆为迎合尚未使用简化汉字的地区再倒退使用繁体字的必要。中国大陆涉外的报纸书刊新闻媒体、宾馆商场的文字招牌等也应该理直气壮地使用简体汉字,若还使用繁体字,除了年轻人的好奇和以复古为时尚以外,可深挖出中国人骨子里的媚外和自卑!

  中国幅员辽阔,各地方的方言多且复杂。为了减少交流障碍,大约从一百年前,就开始推行“国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力推广普通话,这么多年下来,现在只能说初有成效,前面仍然任重道远。

秦始皇灭六国一统天下后,实行了“书同文”的政策,这是对汉字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秦始皇的一大功绩。我们不知道当年达到文字统一的目标用了多长的时间。但我们可以预见,现在全国推广普通话的时间一定会超过当年秦始皇实行“书同文”的时间。因为秦统一中国时,全国人口不足两千万,而识文断字的就更少了。在统一文字的政令下,推行比较容易。现在讲方言的不仅是人数众多,而且许多人具有方言情结。比如上海人,他们在上海倒可能讲普通话,以显示自己“有文化”“有档次”;但到了外地,比如在火车上,在旅游区,在各地人物混杂的时候,他们一定要讲上海话,他们不能容忍当地人不加区别地把他们混同于一般的“外地人”。二十多年前,广州走在了改革开放前列,成了全国羡慕的“首富之区”。于是原来被称为“鸟语”的难说难懂的广东话突然变得时髦,人人争学粤语。各种地方戏,相声中的“倒口”,特别是近年来走红的小品,各地方言成了搞笑的包袱,显示了方言顽强的生命力。所以说,全面地推广普通话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在先人创造的数万个汉字中,只有数千字是经常使用的。汉字的强大生命力表现在能适应几千年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特别是近百年来发明创造出来的新鲜物件层出不穷。但是我们不用造新字,却完美准确地命名了这些老祖宗没见过的东西。比如:电话、电视、彩电、手机、电脑、空调、雷达……更有新近出现的宽带、纳米、上网、下载、克隆、转基因……全部用古老的汉字表达了最新的事物。词汇增加了,但是单字仍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汉字,表现了无比强大的适应性。相比之下,英汉词典上的新英文单词是与日俱增,大凡学习英文之士,都有深切体会。

  汉字有巨大的吸收和包容能力。面对与世界各种外国语言文字的频繁交流,外来词汇进入汉语是不可避免的。高超的翻译家们通过音译和意译相结合的技巧,把外来词翻译得既有原文的含义,又有汉语的魅力。比如雷达、

可口可乐、马拉松、托福、雪碧、迷你裙、维他命……

  我们也应该看到,汉语正在受到外语特别是英语的冲击。现在有许多人,甚至是报刊书籍,对一些新词汇不愿意用中文,而是用英文的缩写。例如“

UFO”、“WTO”、“WHO”、“CBD”、“GDP”、“CEO”、“CBA”、“ICU”之类,不仅让不懂英语的人不知所云,就是懂英语但不知详情的人也会莫名其妙,其实它们都有准确的中译名,只是觉得英文时尚。还有一些国人特别是外企的白领阶层,他们在用汉语交谈中必定夹杂着英文单词。似乎不这样就展示不了他们的身份,或者说他们的英文水平熟练得超过了他们的母语,以至某些英文词比汉语更能表达自己的意思。还有现在呈蔓延之势的网络语言,其实是一种低层次的,用数字、字母、谐音字等东拼西凑的垃圾语言。但正因为是以此为时尚的青少年在大规模地使用和发展,也成为对规范汉语的冲击。每一个有民族自尊的炎黄子孙,都有责任有义务为捍卫有五千年历史的民族语言的纯洁而奋斗。

  到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世界进入信息化时代。汉字能不能用键盘输入计算机,这是汉字历史上遇到的最大的挑战。由于西方国家都使用拼音文字,他们的计算机输入软件自然都是按拼音文字来设计的。当时汉字根本无法输入计算机。而电脑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正进入计算机时代。汉字一度彷徨于电脑之外,洋人聒噪,国人也一片悲叹:汉字的末日来了!于是,许多人又重弹“汉字落后论”的老调。在近百年的汉字改革中,争论最激烈的就是有关汉字拼音化问题。持汉字必须废止,必须走拼音化道路观点的人中,不乏大学者、大学问家,如鲁迅、蔡元培、吴玉章等。毛泽东也在建国初期说过:“文字必须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二十世纪中叶,在汉字进入信息化时代的门槛前,依靠科技工作者和语文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依靠计算机的高性能,也由于汉字本身具有巨大的适应性,汉字终于有了多种输入计算机的方法。汉语的词汇由单个汉字组成,汉字本身具有高信息性,汉语具有“联想”特征。因为这些优势,现在用五笔方式输入的专业打字员,其输入汉字的速度要比等量的英文快得多。蓝眼金发的大鼻子终于承认古老的文字赶上了电脑时代,并且预言“古老的文字和硅晶体的奇妙结合,将给亚洲的经济文化生活结构带来巨大的变化。”九十年代以后,再没有人说汉字要走拼音化道路了。

  当今汉字在世界走红,在许多国家的学院里开设了汉语课程,是各国在与中国的交流交往中感到学习中文的需要。因为中国在政治经济上的日益强大,才使得汉语受到外国人的青睐。正是“国家兴,汉语兴”。但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汉语还远远不是国际化语言。也许有一天,当英国英语与美国英语的差别使他们无法沟通,互相用汉语来解释;或看见法国人与德国人用汉语来交谈时,那汉语就快要成为国际化语言了。

  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该正确运用我们的母语,热爱我们的母语,保卫母语的纯洁。破坏了民族的语言,就是丢掉了民族的根。我们热爱它,保护它,要像保卫黄河那样来保卫汉字汉语。

  附录:最最常用的42个汉字,共占普通文章用字的四分之一。按顺序为:

  的、一、是、在、了、不、和、有、大、这、

  去、中、人、上、为、们、地、个、用、工、

  时、要、动、国、产、以、我、到、他、会、

  作、来、分、生、对、于、学、下、级、义、

  就、年。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