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学外语热情高于母语 母语教育应当认真反思

http://cul.book.sina.com.cn 2007/08/20 15:01   文汇报

  本报驻京记者 李扬 教育部、国家语委日前发布《2006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下称《报告》)显示,汉语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世界传播,与此同时,国内人们学习外语的热情空前高涨,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大大超过了母语学习。

  学英语热情高于母语

  “目前在英语的学习和使用方面,可能存在一些比较‘过’的问题”。在《报告》发布会上,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王登峰司长表示,在对全国大学生进行调查时发现,用全部学习时间的1/4以上学外语的大学生,达到73%以上。还有人用3/4、甚至是全部时间来学外语。“以讲英文为荣、以会写英文为荣,中文只要表达清楚就可以”的观念在社会上也很有市场。王登峰呼吁:“外语是了解外部世界的重要工具,但不能把工具当成自己的全部。中国语言是最美的,我们有责任把它学好、用好。”

  有关专家举例,中小学新课标改革时,数学组老师提出,不少学生数学学不好,原因是中文水平差,看不懂应用题,“反映出从学生到家长,对汉语水平的重视程度不够。”

  英语教学体制亟待改善

  为什么学生对英语的重视程度大大超越了母语?英语学习的强势导致了人们汉语水平下降吗?

  对此,清华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李楯教授认为,汉语水平下降,主要原因不仅仅是英语的日益强势,还要归因于我国的语言教育理念。“实际上,我们国家的英语水平也并不好,英语教学的问题也相当多”。李教授强调,我国的英语教学体制亟待改善,现在把英语教育设计成一个个的考试“关口”,是不合理的,“这导致很多人学习英语的目的就是为了考试过关。另外,很多人学习英语却根本没有使用的机会,这也造成了极大的浪费,不用英语为什么也要硬性地学英语呢?英语本来只是一门工具,可现在工具却制约了人。”

  李楯建议,英语教育也应当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重视个人的选择,没有必要用英语来“一刀切”地划分人才。

  研究汉语经典文本教育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杨煦生教授从文化心理层面,对汉语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剖析。他认为,母语教育应当认真反思。汉语水平的下降,以及汉语教学面临的窘境,并不是近几年才产生的,“从1912年的《民初约法》废止小学读经科等开始,传统经典文本一步步淡出官方教育体制。对古今如何对话、白话文如何为人们建设一个现代精神家园等话题,缺乏严肃和深入的研究。母语教育的内容安排因此而缺乏系统性和吸引力。”

  杨煦生表示,英语硬性成为一个时代身份和社会资质的象征,甚至似乎成为一纸全球化时代公民身份的证书,其实是人们认识上的一个误区,“事实上,母语才是文化的最后根基,是一个文化共同体的最后精神家园,是所有精神表达方式的基本框架。在文化问题上,只有熟谙自身的传统,才有可能被严肃对待、被尊重。”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