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世界中国:汉语代表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http://cul.book.sina.com.cn 2007/08/20 15:12   青年参考

  8月20日提前出版的美国《新闻周刊》,以《竞争如火如荼》(TheRaceIsOn)为题,用大篇幅展开了有关“全球教育”的特别报道。该报道共分4大章,详尽剖析了全球教育现状,描绘了中文在英语国家的流行,并讲述了各发达国家展开教育竞赛,以期获得更多海外生源的精彩故事。本报特选出3篇与中国相关的文章,供读者参考。

  ——编者

  汉语代表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作者StephenNoerper

  ::编译小河

  在过去一个学年里,有146名来自纽约的4~14岁的小孩,到圣帕特里克古旧教堂学院的罗莎琳·赵普通话学习班学汉语。班上许多学生都是土生土长的美国孩子。还有几个小孩比较特殊,普通话是他们的第三种语言,列在英语和西班牙语之后。

  现今,这类场景已很常见了,全球学汉语的成人和小孩越来越多。中国也正在投入资金在全球办孔子学院。最近,两名参议员建议,美国在今后5年应投入13亿美元,用于中文教学项目。从蒙古乌兰巴托到美国芝加哥,有时你似乎会觉得,每个人都想学习由世界1/5人口说的这门语言。

  世人学汉语的目的显而易见。中国现在正飞速发展,全世界的人都希望分到一杯羹。如果你能说普通话,与那些兜里刚开始有钱的中国游客打交道就会更容易,生意上的往来也会变得融洽。现在北京也正以文化外交的形式,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向全球推广中国的电影、音乐、艺术和语言。

  但汉语的推广也被人诟病。一个问题是,汉语太难学,它有2500多个常用字和复杂的声调规则。美国一些专家批评说,还不如把有限的资源用于科学与数学训练上,成效会更明显。而且,长此以往还可能导致人们忽视其他的重要语言,如俄语和日语。在美国,如今学普通话的学生已10倍于学日语的学生了。其他国家也日渐担心中国势力的扩张。

  不过,与在圣帕特里克古旧教堂学院学汉语的孩子们一样,大多数学生并不理会这类问题。对这些孩子和老师们而言,汉语代表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赵说,“我们必须让学生们做好准备,去面对彼此相连的世界。”因此,她鼓励学生与上海的笔友通信。她说:“读中国学生的信时,我们很快发现,美国孩子远远落后于他们在亚洲的伙伴们。”如果想要赶上中国的竞争者们,她的学生们,以及全球越来越多的汉语学习者,就得加倍用功。

  在中国,英语仍然为王

  ::作者JonathanAdams&MaxHirsch::编译古雷

  中国近年来的崛起在全世界带来了一种新的惯性思维:人人都要学汉语。但没有人这样告诉韩国人。尽管中文在韩国越来越流行,但这个国家仍然陷于英语狂热之中。

  和韩国一样,其邻国——实力强大的中国似乎“感染”上了“英语

病毒”。据中国政府估计,世界各地有超过4000 万汉语非母语的人在学习汉语,但这与正在学英语的人数相比就显得小巫见大巫了。单单在中国,就有1.75亿人正在接受正规的学校英语教育。“人们的印象是,‘汉语热’正在蔓延,但若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情况有所夸大。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语言的统治地位正在不断上升。”美国南加州大学第二语言学习专家斯蒂芬·克拉申说。

  当然,汉语正变得越来越有用,但在可预见的未来,对于希望在全球获得竞争力的人而言,英语仍至关重要。从比利时布鲁塞尔到中国北京,英语目前是跨国公司、顶尖大学以及科学界的通用语言。

  由于认识到这一现实,很多国家的人们开始在其子女的年幼时期就对其进行英语教育。但没有国家能与中国相比,中国学习英语的学生人数位居世界第一。

  推动“英语热”的是中国不断上升的生活水准。中产阶级父母感受到强烈的社会压力而将其子女送进补习班,从而让孩子们能跟上同龄人的步伐。

  实际上,中国的崛起推动了其周边地区学习英语的热情,人们试图以此保持其竞争力。在中国台湾,300万学生在校学习英语,而2001年只有大约100万。在日本,汉语已经超过法语和德语,成为学习人数居第二位的外语,但汉语与位列第一且学习人数不断增加的英语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从更大范围看,汉语与英语的影响力仍不可相提并论。去年英国文化协会报告的作者戴维·格拉多尔指出,汉语在欧洲正越来越受欢迎,但他怀疑汉语是否将削弱英语在欧洲的统治地位。“英语已成为欧洲的通用语言……它是综合语言。”统计数据表明,2002~2005年,德国小学学习英语的学生从16%激增至47%,在希腊则翻了一番,从44%增至近 90%。

  当然,这些都不能保证英语将永远保持其目前的统治地位。据格拉多尔预测,世界范围内学习英语的人数在2010 年将达到20亿这一顶点,此后学习英语的人数将会大幅减少。最终,汉语将取而代之。不过,他使用了“最终”这一字眼。

  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跑进任何他们能找到的英语学习班——在这场有关语言的“选举”中,他们用腿投出了一票。

  中国技术工人教育不足

  ::作者DuncanHewitt

  ::编译黄义务

  不久前,有人请上海的广告顾问潘建峰(音译)为一家国际企业推荐年轻的本土设计师,他引荐了3位有着多年工作经历的候选人。但是,这家公司认为这些人都不够优秀,因而不得不从西方引进设计师。潘建峰说,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中国的职业教育机构没有提供足够良好的教育。

  中国飞速的经济发展暴露出其教育体系上的诸多缺陷,尤其在职业教育方面。中国不能提供足够的熟练工人,部分原因在于政府在学院教育上的投入,比在职业教育上要多得多。尽管中国有1300所技术学院和1.4万所职业高中,但这些都是按照计划经济的要求而设置的,其教职员已无法跟上形势。

  此外,从上世纪90年代后,职业教育方面的投入也显著下降。其结果导致,目前只有大约38%的高中年龄学生进入职业学校,远低于政府预期的50%——这是日本和韩国的一般水平。为弥补这方面的不足,中央政府去年宣布将投入20 亿美元,新建100所职业学院和1000所职业高中。此外,从今年起,政府将为职业学校的学生提供学年补助。

  但是,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的程方平(音译)教授说,中国必须改变重点。他说:“看看中国的

瓷器业,它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我们的陶瓷产品大部分是模仿和媚俗之作,比日本或英国的产品要便宜得多。”他认为,其原因就在于中国的职业培训过于抽象,而实际上最急迫的要求是,必须训练出拥有好的创意,并将之变为市场化产品的技术工人。

  中国的某些地区已经进行了改革。深圳当代社会观察研究所(InstituteofContemporaryObservation) 的刘凯明(音译)说,在深圳,当地技术学院为特定商业需求提供“定制”培训。一些技术学院已开设了实践研究课程。但刘认为,职业教育面临着更深层次的问题:形象问题。中国中产阶级急切想要忘却其体力劳动的经历,很少人会同意其子女成为技术工人。

  目前,中国依赖于廉价的、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刘说:“这是无法长久发展的。我们必须提高技术标准,而由国有院校提供所有的培训是有可能的。”实际上,对技术工人的需求一直都在增长,中国需要各方面的支持。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