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有大陆执照的台湾保险人--张明贤:做保险就是做人
在时下一般人眼中,保险从业人员的身份多少有点尴尬。在深圳,每两年《深圳商报》都会进行一次百种行业受人尊敬程度的调查,而保险业总是排在倒数10名以内,这也是张明贤立志将自己首创的大陆“顾问式保险推销”做大做好的起因。
张明贤是台北人,有着16年的保险从业经验,是唯一一位同时拥有海峡两岸保险代理执照的中国人,是大陆第一个“保险创业基地”的第一位执行总监,成立了TOPSON寿险顾问工作室,不但自己做代理人,还出书、当顾问、办培训班、建网站等等。他用自己成功的现身说法做了最好的保险业教材,告诉中国70万的保险代理人:只有钱,没有快乐,不受人尊敬不是真正的成功。
不喜欢的人不为他服务
他的工作室有个非常有意思的规矩:进门脱鞋。屋里所有的人都穿着拖鞋。他说这样有家的感觉,很温馨。这也是他做这一行,以及从事目前所有教学工作的宗旨:用服务代替推销,首先是朋友然后才是客户,改变保险从业人员长久以来在大众心目中的形象。
张明贤对保险的定义是:保险是一辈子的,总是从售前就开始服务,而不是从售后,所以朋友的关系很重要。他对朋友的定义也很有意思:可接触,只要是可接触的都是他的朋友。除非不把对方当朋友了才不会为他服务。对方不一定要买,但是如果买的话一定会跟自己买,这就是“顾问式保险推销”。
在他工作室的所有桌子上都放着一尊弥勒佛,大小不等,高兴地对着每一个工作的人。
他说自己只做自己力所能及的、能够关心和照顾到的事。“如果我连自己的亲人老婆孩子都照顾不到,谈别的毫无意义。人的能力有限,在有限的可能下,我把事情做得最好,这样就很容易快乐。当初大学毕业的时候我对自己说,月薪没有30万绝不结婚,如今我做到了。”他太太是重庆人,留日研究生,儿子今年13岁。
他说做这一行,平等的心态很重要,即使是对客户,彼此也是平等的。如果自己不喜欢一个人就不会为之服务。我问他:“如果有一个非常大的单,但是对方令你非常讨厌,这个单你接还是不接?”他沉思了片刻,说:“不接!不过我会介绍给别人,我抽取佣金。这样的话就两全其美了。”
以赚钱始以快乐终
张明贤从事保险的理由很直接,因为可以多赚点钱。他说自己小时候没有什么理想,上大学以前只想着考上大学,在这个理想没能实现的时候,他就不得不给自己定下赚钱的目标。父亲在他上中学的时候过世了,母亲一个人承担着抚养家里9个孩子的重担。17岁那年,他上高三,一边忙着考大学,一边还要赚钱养活自己,从那以后他没有找家里拿过一毛钱。他在大学学的是企业管理,当初做保险主要是因为它可以兼职。如今他同时从事七八种跟保险有关的职业,而钱则成了享受成功的富足补充。
“如果我有10个朋友,我为这10个朋友服务,但是我只追求1个至3个人成为我的客户。这样有100%的快乐成功,10%到30%的财富成功。”
他每个月要看15种报刊杂志,然后将知识分成90类,有条不紊地放置妥当。他上课的时候用幻灯片,只有标题,没有内容。“所有的东西都在脑子里。”
全国各地都有他的学生,有慕名而来的,也有专程请他过去的,很受欢迎。“我之所以受欢迎,因为我讲课不像别人有所保留,我是没有保留的。”“你不怕他们抢你的顾客吗?”“不会,因为我的客户群他们进不去。我主要是公司、工厂,固定的两三百个客户,台湾、大陆一半一半。而且做代理只是我工作的一部分。”
“我有个想法,想做中国大陆最好的保险从业人员。我的英文名字叫TOPSON,也是要做最好的意思。当初1997年大陆对台湾开放考取保险代理人的资格,我很认真地考过了,而很多人当时不屑于做这件事,后来到1998年就停止了,想考也没有机会。我对这个市场很有信心,在成功的路上眼光很重要。”
做保险智商不高情商高
我问他当初这个顾问式保险推销是如何创造出来的。他说自己一开始也失败,他想了很久,保险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说明这个行业本身没问题,客户肯定更没问题,那么问题必然是出在自己身上。后来他找了20位好朋友,一个个地试验,让每一个朋友都提意见,到了面对第21个、真正的客户的时候,果然不同凡响!做这一行是很难的,但正因为难所以才要训练。
他说做这一行,智商不要太高,因为太聪明的人往往目空一切,而且想法太多,不够执著。而情商也就是控制情绪的能力和健康商数一定要高,因为保险是需要手脚并用的。然而最重要的还是道德商数。因为必须要取得别人的信任,骗几个人还有可能,要骗几千个人就不那么容易了。保险是长期的承诺,承诺要实现,道德很重要。保险代理人是比较特殊的职业,说到最后还是做人。
最后,张明贤说了一句:“一辈子的收入等于一辈子的付出。”(文—李冬莉图—严志刚/新周刊)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