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搜索 短信 分类 聊天 导航

订阅手机短信感受新
闻震撼稳居信息前沿
好书酷碟全场打折
新浪首页 > 文学 > 正文

中国媒体魅力榜

http://www.sina.com.cn 2001-07-20 15:35   新周刊

  2000多份报纸,7000多份杂志,要从中挑出各具魅力的十家优秀媒体,竟然一点也不困难——这是多么奇怪的事!  在中国正式加入WTO之前,在中国的《纽约时报》、中国的《华盛顿邮报》、中国的《时代》、中国的《纽约客》、中国的《福布斯》、中国的《明镜》、中国的《队报》成气候之前,媒体们把自家的一亩三分地经营出彩来,比成为国际性传媒重要得多。

  一句话,中国不缺忠实读者,只缺有魅力的媒体。

  中央电视台:最“巨无霸”的传媒

  贵为“国台”之尊的中央电视台,以其涵盖中华大地的覆盖率、八个频道的全方位资讯架构和一系列强档栏目的“魁梧身材”,中国最“巨无霸”的称号当仁不让。从这个全国最具舆论影响力和最财大气粗的传媒“巨无霸”身上,我们可以依次开列“新闻联播”之权威、“焦点访谈”之尖锐、“东方之子”之感染力、“新闻调查”之探求真相等新闻王牌栏目,但重要的是,央视在新闻操作上的革新和拓展,已经成了中国媒体们的标杆尺度。遇上香港回归、三峡工程直到最近的云南玉溪抚仙湖水下古迹勘测,央视出动的庞大集团军都让其他媒体望尘莫及,唯一可以聊以自慰的可能是,“巨无霸”的央视仍然会漏一些“细节”让捡到的媒体欣喜若狂,这可是央视也没有的新闻呢!感觉就像以弱胜强,中国队爆冷灭了巴西。《新民晚报》:最四平八稳的传媒

  当这个时代浮躁得冒泡泡的时候,《新民晚报》仍然以其固有的操作方式继续维系着可贵的平心静气和自我海派气质,仍然走得四平八稳,不狂不躁。毕竟这是一份创办于1929年,中国大陆迄今出版报龄最长的报纸,当前报业大战的霎时风起云涌对这个具备72年的历史底蕴,发行量达175万份的老牌大报来说,只是坐看风云而已。“宣传政策,传播知识,移风易俗,丰富生活”这条办报宗旨依然完美地体现在每天的《新民晚报》上。你不可能痛快地在它上面读到某条热点新闻的追踪炒作,但你也放心你不会错过当天的任何一条重要新闻,四平八稳,可贵的坚持,尽管有点与时代脱节的感觉,不怕,上海人怀旧嘛。

  《南方都市报》:最擅“造势”的传媒

  《南方都市报》本来是可以不痛不痒糊里糊涂地活着的,《新快报》催生广州报业竞争新格局后,本来还是一份八卦小报的《南方都市报》猛然发劲:于是八卦戴安娜车祸、八卦98世界杯、八卦克林顿性丑闻……八卦尽身边一切能及之事,再八卦一回自己,把编辑记者一并往前台推。新闻源成为他们的“造势”源,一系列的纵深报道,一系列的扩版,从1998年异军突起侵入广州日报和羊城晚报鼎立的报业市场,到1999年悄然南下深圳入侵特区市场,直至2000年扬言要“办中国最好的报纸”,《南方都市报》的连续造势使自己实现惊人一跃。尽管这份报纸的炒作八卦、张狂自恋得有点忘乎所以,已经引起一些人的反感,但从新闻包装和发行营销的造势上来说,《南方都市报》最为擅长。

  《北京青年报》:最志满意得的传媒

  稍稍有点看报经验的读者都知道刚冒起那时候的《北京青年报》是如何的风风火火。这份浓眉大眼,喜欢用特大字号的标题郑重其事地贯穿整个版面,并且时不时来多版专题特刊的报纸,完成了周报、青年报到综合日报的迈进,《北京青年报》在中国新闻史上居功至伟,甚至有学者纷纷探讨“北京青年报现象”。功成名就后,《北京青年报》给人的感觉却是志满意得,不思进取了,人事制度、新闻洞察力以至版式的老化等因素让它在这两年内都没有让人拍手叫好的举动,反而另一方面却在不断流失顶尖人才。的确,《北京青年报》是劳苦功高的,但它可以更好的,为何对自己的地位轻易满意呢?遗憾。

  《新浪网》:最不能忽视的传媒

  很遗憾地,学者反复鼓吹的“第四媒体”革命仍然没有在中国获得标志性的成功。但新浪网作为中国最佳新闻门户仍然成为网民和绝大多数传媒中人的默认首页,每天打开电脑上网看一段新浪的新闻已经成了一种习惯。很多传媒也是这样工作的:今天新浪上有条新闻说什么什么的,我们可以把它做大跟踪一下吧?尽管新浪上的新闻大多数还是来自传统媒体的拷贝,但其强大的统集能力和远超传统媒体的反应速度,仍然让传媒人兴奋,好啦,这么多新闻,我编的这个版不用愁了,呵呵。当新浪为了规避政策的风险,力图打造一个综合的门户而不是纯粹的“第四媒体”以维系在纳斯达克上的表现时,我们仍然不能忽视新浪这个新传媒。

  《城市画报》:最小资的传媒

  《城市画报》最小资已经路人皆知。可以肯定的是,城市画报挖掘了一个潜在的市场——“小资”,并且把它变成自己唯一的卖点。剑走偏锋的《城市画报》的冒起得益于他们释放的感觉思维,得益于其年轻没有太多的历史包袱,也得益于他们还是一本新生杂志,但市场的考验还在后面,卖点的单一和反复性也让读者容易厌烦。毕竟《城市画报》创造了一种小资化的全新阅读方式,尽管拿起这本杂志,翻了半天也不知道里面的文字究竟在说什么——为何非要弄懂?你这人太不小资了。

  《南方周末》:最值得期待的传媒

  迄今为止仍然是中国唯一一份能全国发行的周报这一事实可以证明《南方周末》“一纸风行”的广告语果然不虚,但“一纸风行”的背后是这份报纸积数年之功所树立的纸面“焦点访谈”的影响力和市场号召力。尽管不断的改版使其能够以多元化的内容笼络更多的知识分子和“小资”读者,但其着意打造的平民意识和民间立场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使它自己成为了老百姓或者更具体点说成为了中国弱势群体的代言人。正因为如此,这份报纸常常把人们的周末弄得有点沉重,有点义愤填膺,有点不忍休闲,更要命的是它常让人为它的“下一份”捏着一把汗。《南方周末》的“一纸风行”与其说是一种发行量,不说是一种“民意”更恰当。

  《南方都市报》:最具入侵性的传媒

  1998年异军突起侵入广州日报和羊城晚报鼎立的报业市场,1999年7月悄然南下深圳入侵特区市场,2000年11月分辟经济、娱乐新闻叠侵入专业刊物市场,同年扬言要办中国最好的报纸,伴随着连串的张扬扩版,最具入侵性的报纸非《南方都市报》莫属。张扬是当前中国盛行的都市报的本性,然而具备《南方都市报》这种入侵力度的,中国唯一。《南方都市报》对新闻事件的反应速度和力度是惊人的,读者还刚刚从别的媒体零零星星地知晓的时候,这份报纸已经疯狂地准备了一大叠的纵深了。“都给它先做了”,对其它媒体来说,《南方都市报》是可怕的入侵者。尽管这份报纸的张狂和自恋已经引起了一些人的反感,但没有人可以忽视它的存在,尤其是报人。

  《广州日报》:最财大气粗的报纸

  时至今日,《广州日报》仍然深藏在铺满高架的广州人民中路旁,毫不起眼,但无人敢否认《广州日报》是中国当前最富有的报纸。广州日报集团2000年的收入是12亿,年纳3亿多是广州第二大纳税户,第一位是电力,第三位才是电信局。广州日报规划的有世界最大室内广场的报业文化广场仍然按兵不动,他们先去投资连锁店、书城、购书配送体系和有板有眼的大洋网,分拆上市只欠东风。

  《环球时报》:最敢说不的传媒

  这份有着《人民日报》背景的国际时事类的报纸,是国际时局动荡时很多中国人必看的,而其每期的头条标题也是中国所有报纸最敢说不的:“中国从来不怕威胁”、“美国落选自作自受”等等,特解气。动用驻外记者独立采写环球新闻,《环球时报》的存在代表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声音。这份编排不怎么样的新报,在北京能卖得很火,至少可以说明,民心需要这么一份能为他们高声说不,声讨帝国霸权的报纸,而其丰富的资讯以及鲜明的中国立场,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具备了取代《参考消息》的潜质。

  《北京晚报》:最舒服的报纸

  不知有没有人研究过,在全国都市报热潮下,大都市北京为何出不了一份都市类报纸?无它,北京人有一份阅读得舒服非常的《北京晚报》。在全国晚报一片江河日下的形势下,《北京晚报》仍然舒服地活着而且更有魅力,可能是恰好地北京的日报晚报同根生。《北京晚报》有一种可贵而简约明快的报道态度,有着简洁雅致的漂亮版式,有着一种人文的关怀力量。当我们阅读它,发现它在每条新闻后面都不厌其烦地加上J105、X107等记者编辑的编号时,一种隐隐的责任和关怀正蕴含在里面,心底踏实舒服呀!

  《北京青年报》:最郑重其事的报纸

  直至今日,火爆一时的《北京青年报》“郑重其事”处理新闻的态度仍然值得所有传媒中人敬重。这份喜欢用特大字号的标题来贯穿整个版面,并且时不时来多版专题特刊的报纸,虽然有时可以在头版看到他们对彭丹云南出车祸的“郑重其事”,但我们也要为他们每日的“明日天安门广场升降旗时间”栏目的“郑重其事”表达我们的敬佩。当然在内容形态上把报纸做得像杂志一样的“郑重其事”则更显示出其非同一般的胆识和大气。走过挑战者阶段的《北京青年报》,郑重其事还能奏效吗?

  《三联生活周刊》:最“知识分子”的传媒

  很多人在不便直接说出自己的知识品味如何不俗的情况每每要提及这本杂志,而作家苏童则干脆说,阅读《三联生活周刊》有服用强力维生素的感觉。的确,对中国传统的知识分子来说,《三联生活周刊》是中国目前唯一的以知识分子的态度洞察时事的媒体。也许《读书》等文化学术评论杂志比《三联生活周刊》更为知识分子化,但在这个新闻信息化的时代,《三联生活周刊》每每站在知识分子的独立立场展现他们的睿智和率性,自然更具群体亲和力。虽然其粗糙的版面以及大量“非常独到”的二手资讯已引来不少同业的微词(有人就说“中国的知识分子其实很好蒙”),但其特有的知识背景和它着意张扬的文人传统,在中国目前的时事生活类期刊中独树一帜。

  《城市画报》:最小资的传媒

  《城市画报》最小资已经路人皆知。可以肯定的是,《城市画报》挖掘了一个潜在的市场——“小资”,并且把它变成了自己的唯一卖点。更重要的是,它在重新勾划出小资这个群体的精神肖像的同时,也有效地创造了一种小资化的阅读方式。《城市画报》的小资,得益于其年轻没有太多的历史包袱,得益于他们释放的感觉思维,也得益于中国一大群毫无个性的杂志的陪衬,尽管拿起这本杂志,翻了半天也不知道里面的文字究竟在说什么——为何非要弄懂?你这人太不小资了。

  《成都商报》:最会经营的传媒

  《成都商报》不是一份专业报,它是一份市民报,《成都商报》不是一份以新闻包装见长的报纸,但它是国内最会经营的报纸。这份全国人民无法看到却多有耳闻的报纸并非有哪条新闻举国震动,而是以国内最早抢滩“传媒借壳上市”的第一报概念名震天下。全国没有一家报纸能像《成都商报》这样成功地把采编和资本经营部分战略分开,《成都商报》成立的“附属产业”博瑞集团已经成功依托传媒概念,从容施展其资本手腕了。这点,即便是资本雄厚如《广州日报》一时亦难达到的经营理想。

  《体坛周报》:最稳的体育报纸

  一路平稳走来,直至拥有体育类报纸的大哥地位,《体坛周报》一路走得很稳。就如足球联赛,获取冠军的球队肯定是当季发挥最稳定的。《体坛周报》深谙此道,扎实据点在国内联赛城市的专职记者和遍布欧美各大足球强国的国际记者组成体坛周报的豪华采写队伍。他们就这样不动声色地把国内只有中央级媒体才能成型的报道队伍组建起来,阅读《体坛周报》的新闻是一个享受,不偏不颇,又不失却趣味,你始终能感受到一种可贵的大报甚至是通讯社风范。但他们以一份专业报纸的产业力量办起《足球周刊》,也是一如的从容稳定,不狂不躁。

  (文—令狐磊)

  榜外榜《羊城晚报》  

  报业元老,其新闻创造力一度率全国之先,舆论影响力亦曾远涉大江南北,新闻的高度准确权威和屡屡的新闻改革,堪称南方的新闻发源中心。

  《扬子晚报》  

  在全国晚报纷纷被日报、都市报追击的普遍“现象”下,《扬子晚报》是为数不多的继续在本地拥有巨无霸地位的晚报:尽管南京报业竞争很激烈。

  《新民晚报》  

  当这个时代浮躁得冒泡泡的时候,《新民晚报》仍然以其固有的操作方式继续维系着可贵的平心静气和自我海派气质,也许正是如此,它仍然是发行量最高的晚报。

  《大河报》  

  《大河报》在中原大地的成功是必须的,人口大省和悠久的古都历史沉淀需要这么一份走群众路线和动脑筋办报的都市类报纸,不是大都市,所以大河报也没叫大河都市报。

  《精品购物指南》  

  庞大的北京城和北京人购物习惯造就了《精品购物指南》这种生活服务类报纸的成功,它甚至还是北京“最能贴近读者实际需要的报纸”。

  《申江服务导报》  

  参照北京《精品购物指南》,同样巨大而商业繁华的上海城也接受了《申江服务导报》,渗入市场弥补了上海其他报纸在服务功能上的严重漏洞。

  《财经》  

  在两年的新经济浪潮中,《财经》透过对热点经济现象的追踪和金融点评逐渐显示了它拥有汪丁丁作学术顾问后盾的非凡专业质素,“基金黑幕”更使之名声在外。

  《互联网周刊》  

  姜奇平在中国IT界的地位足以成就《互联网周刊》的行业领袖位置,从普通新闻纸猛然变为定价高达19.8元的精品杂志,足见其已下定决心剑走高端。

  《中国新闻周刊》  

  拥有当前国内其他新闻类杂志无法比拟的资源和后台:中国新闻社,就凭这个,国内很多杂志就艳羡得很。正因为如此,《中国新闻周刊》做的中国时政报道特别地尖锐透彻。

  《时尚》  

  一个“时尚”金字招牌,延伸到女性、男性、家居、健康和旅游等各类期刊领域,法商背景的《时尚》已经暗暗布下连环马,期刊界中外合作的典型战例。

  凤凰卫视  

  深受内地喜爱的凤凰卫视,又是上市又是环球播报,声势逼人:结合精英的力量、适当的自由度和政策倾斜,再加上天才的努力能把自己做大。

  电广传媒  

  一个“欢乐大本营”和一部“还珠格格”足以让电广传媒的传播力度渗透到中国每一个角落。在资本市场的呼风唤雨,电广传媒有意成为一个跨平台的大媒体王国。(文—令狐磊)


新周刊网络版109期 专题


新 闻 查 询
新浪个人家园全面升级,买一送二超值大礼!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