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广大消费者面对一个沉闷车市的时候,突然传来一个消息:国家计委放开轿车价格。媒体纷纷把它作为“利好消息”大肆报道,纷纷讨论“国内轿车是否会大幅降价”,不过在我们这些用车的消费者看来,一点都看不出大幅降价的可能性。
厂商是逐利的,他们绝对不会因为“可以降价”就说“谢天谢地,我终于可以降价了,终于可以赚少点了,咱们赶紧降价吧”。计委放开轿车价格只是外因,是充分条件,厂家真正愿意降低价格只能受内因驱动,就是激烈的竞争,这才是必要条件。降价从来不是主动降的,是逼着降的。
我们的国产车可以说基本没什么竞争,以至于你说一个价格档次,就能说得出买什么车型了,比如35万买广州本田(连牌),30万买帕萨特,20万是桑塔纳2000,十七八万是捷达,十五六万是富康,十三四万是夏利2000,等等。就算有竞争,都是一些很轻微的竞争,比如十五到十七万这个档次只有富康和捷达在竞争,这么轻微的竞争,厂家根本不着急,中国消费者那么多,就算两家把顾客平分,也可以撑死了,急什么?所以你毫不奇怪为何有些外资厂在中国生产一年就赚了几个亿的“奇迹”,当然这奇迹只能在中国发生。
大家再看看国外的汽车价格,丰田佳美2.2豪华型(XLE),在美国卖19万人民币(按照美金价折算成人民币),在广州要卖36万;而同级的广州本田2.3卖30万,还供不应求;帕萨特GLS美国卖17万元,而国内要24万元;号称平民车的甲壳虫在美国买17万多元(豪华型,由美元折算成人民币),在广州要40万!凌志GS300在美国买28万元,在广州要80万!试想假如这些车按照国外价格开到中国,国产车还能不降价吗?
所以汽车市场的当务之急,是放开市场,而不是这种所谓的“放开价格”。只要放开市场,价格随着市场而自由调节,消费者就可以得到真正的实惠。如果不是因为竞争,厂家就会有许多不降价的理由,什么“降无可降”啦,什么“成本太高”啦,听着都反胃。如果不是因为竞争,在暴利的前提下,他们一辈子都不会去设法降低成本。他们的理想是,最好普通桑塔纳卖它30年或者更久,从20世纪80年代卖到21世纪80年代。
不过这次“放开价格”也有利好的一面,就是消费者产生了“想象”空间,以为厂商“可能”会降价,从而持币待购,这也许客观上造成了厂商不得不降一点价吧。不过这种降价,也是非常有限的。
等中国汽车降价,就像张学友那首绵绵的情歌,“我等到花儿也谢了”!(文—杨震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