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谈话节目中,主持人问我一个问题:你是如何看待从程序员到企业家的发展之路?我已经记不清楚当时是如何回答的。但在过去的十年里,我做过三种截然不同的职业:写程序、闯市场、做企业。写程序
我1991年底加入金山,刚开始写程序。因为程序写得好,很快就做项目经理,接着做研发部门经理。这样一做,就是五年。记得当时编程资料特别少,和几个同事合作写了两本编程书,一本是1992年《深入DOS编程》,另外一本是1994年《深入Windows编程》。
写程序就是这样的一份工作——喜欢的人喜欢得要死,不喜欢的人觉得无聊至极。如果不喜欢写程序,天下就没有比写程序更苦的活。写程序,意味着整天坐在电脑前一句话不说,被人视为怪人;意味着经常加班甚至是通宵达旦,被大家视为不懂生活。还有,程序员就意味着拖鞋、脏衣服,房间里到处扔的是垃圾。
反之,如果喜欢写程序,天下就没有比写程序更美妙的工作。每天的工作都是一个新的挑战,每天都会有新的进展。如果你是其中高手,更有在自己的国土上巡行之感觉。没有复杂的人事关系让你烦劳,也没有任何枯燥的事情让你厌倦。
我喜欢写程序,就喜欢其中的挑战,克服困难后的成就感,还有简单的人与人的关系,还有被恭维之声包围的高手的感觉。
闯市场
记得1996年,我曾在一篇文章中说,我喜欢写程序,愿意干上一辈子。但不久,我就干上了从来没有想过的工作:做市场。上大学的时候,见过不少做市场的人,他们为了把产品卖给用户,什么好话都可以说,经常把稻草说成金条。所以,在我心里,做市场不是什么好工作。
在微软进入中国两三年后,金山濒临倒闭的边缘。仔细分析金山的问题之后,我认为主要原因是好的技术没有人推广。总得有人下地狱吧,于是我成为金山最早一拨做市场的人。
当时每天跑店面,站柜台,给一个又一个的用户推销我们的产品。接着,每天一个又一个的电话,和经销商联系,和媒体记者联系,和客户联系……
不久,我就从枯燥的打电话工作中找到了做市场的感受。如果说写程序是将热情掩盖在平静的外表里,做市场,你必须里里外外都是热情,而且做市场比写程序更需要管理和协作。1998年,我们为了推广金山词霸3,组织了一场大型的户外市场活动“秋夜豪情”,当时到了3000人,感觉是一场大型的演唱会。1999年,我们为了推广金山词霸2000,组织了“红色正版风暴”,更是一场波澜壮阔的群众运动。
做市场的乐趣和成就感,就不言而喻了。
做企业
1998年8月,联想参股金山,董事会提议我出任总经理。不久,我就接到了父亲和大学老师的电话,他们提醒我说,如果做管理,将来会下岗,你是学技术,一定要好好想想。我听完电话,心里很不是滋味,当时就找了几本技术书,希望有空的时候看看。做企业,就这样开始了。
记得一次和苏启强聊天,他是用友、连邦等企业的创始人。他说:企业不是人干的,是阿猫阿狗干的事。当时,我就特别有同感。大家只是看到了企业负责人特别光彩的一面,但其中的辛苦不是一般的人可以体会到的。
对于《新周刊》的读者,我也不想讲一般企业的痛苦了。我只想讲做软件企业的痛苦。我们这类的软件,比如WPS Office、金山词霸、金山毒霸等,都是非常通用的产品,所以,也是盗版最严重的产品,90%的用户都是使用盗版软件。所以,你不能赚钱,你的企业就会关门,一切都会化成泡影。这样的压力,几乎可以把你淹没。
我不是怕压力的人,我把压力看成挑战,用写程序、做市场的信心来做管理。我有一个梦想:希望我们的管理能像我们的研发和我们的市场一样,行业一流!
几年下来,我也体会了不少做企业的乐趣:原来做企业和写程序一样,写程序就是管理代码,做企业就是管理人。不同的是代码是绝对的(只有0和1),而人是相对的。很快,我就喜欢做管理这样的工作。久了,就发现管理有套路、有规律,管好了,比程序和市场更有意思,相当于同时写好了几十个程序。
金山在软件行业努力了13年,其中的辛苦,我们自己最清楚。但我们必须正视现状,不气馁,执着前行才是最佳的选择。这些,就是我做企业琢磨的一些规律。做企业,惶者生存!欢笑实在太少,痛苦实在太多。
三种职业比较起来,我喜欢写程序,静中有动;做市场,风云变幻;做管理,波澜壮阔。但个人成就感而言,写程序每天有进展,日日有成就;做企业,最先知道的都是坏消息,日日都有痛苦,需要眼睛里揉得下沙子才能做。
无论是写程序、闯市场、做企业,我都有信心把每一种岗位做好。但如果重新选择的话,我仍然选择写程序。因为我喜欢每天都有成就感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