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银行、知识银行、时间银行……概念银行:仅有概念是不够的
今年5月,深圳市某房地产公司与该市商业银行联手推出一家房屋银行。这应该算是去年贵州房屋置换中心首创的“贵州模式”在全国“普及”的最南端的一座城市。
房屋银行在全国的火爆肯定是出乎贵州房屋置换中心意料之外的事。这前后,时间银行、知识银行也因概念的新鲜而引起关注。
谁都能开银行?
今年4月开张的天津房屋银行最近已宣告倒闭。这家银行也是由当地房地产公司和工商银行一起推行的。在运行出现困难时,该公司的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说,房屋租赁的手续繁杂、收费门槛过高,个人租房缴纳的不下七八种名目的税费占租金收益的20-35%,即便房屋银行可以代理这些事务,也比不上地下出租一次搞定的简单方便省钱。
的确,所谓房屋税费在全国各城市的标准相差挺大的,而贵州房屋银行能达到对外宣称的一年出租率97%的水平,除了当地税费本身不太高的因素之外,问题还是在经营者自己身上。贵州房屋置换中心发展研究负责人在采访中就对记者透露,他们背靠房管部门,“肯定”能享受税费方面的优惠条件。
可见,房屋银行成功的元素除了概念有卖点,模式可借鉴,开银行的实体也得具备这个行业“独领风骚”的资质与信誉。
时间银行最早是由上海虹口区提篮桥街道开设的。1995年该街道居委会借用国外的方式,在提篮桥推出了一种存取时间的养老办法与服务。
居委会顾主任介绍,时间银行开业6年来,在册存户有87个,但还没有任何一个志愿者来支取时间。“因为大多数在册的志愿者的自身状况还不错,还没到要支取时间的时候”。
但要是十年之后到“时间”了,如果街道拆迁,居委会已经不存在,那志愿者又找谁去呢?
该居委会对每一位“入行”的志愿者还有一个不成文的口头“警示”:如果搬离街道,就无法支取时间。
顾主任一再强调,他们那儿的志愿者更多的是借着时间银行提供的平台,一方面力所能及地照顾一下里弄熟人,一方面也可以大家一起聊聊天,互相慰藉,开始就没打算再支取服务时间。
如果是作为已经开始在全国推广的一种养老制度,街道居委会是一个值得质疑的承办实体。目前已经有很多地方开始由当地志愿者协会、义工联、老年人协会来“主政”此事。
三家银行中,发展时间最短的是北京的知识银行。去年年底,中央党校老师魏同悟拉齐十来号人在准备了3年之后,落定中关村开设了这么一家全国唯一的知识银行。
这家纯属私人注资的银行开业来已投入100多万,也存入了200多个知识项目,但正式贷出在市场运用的“仍很有限”。
对于知识价值的审核定价,知识银行有一个兼职的专家班子,这些人是魏同悟在长期研究知识经济的过程中结交的朋友,是一些“行业权威人士”。
尽管目前知识银行现状不如人意,但在魏同悟看来那是任何新生事物发展壮大必经的过程。他认为这是个很好的项目,说不定还会造就一个新兴行业――知融业。
概念之后的风险
一般的商业银行要生存发展,都需要冒一定的风险。概念银行更加不能例外。
知识银行去年刚问世时,就有人对它的身份提出质疑——“专利局?知识库?中介机构?风险投资公司?四不像。而首创人魏同悟的解释是,知识银行可以说已经具备了这四项功能”。他解释说,专利局光搞认证,不管知识资本的经营;科技中介虽有知识资本的经营却没有借贷机制。知识资本其实并不缺少“下家”,只是不少企业“闻到了美食的香味却痛恨自己囊中羞涩”。而知识银行将掌握着越来越庞大的知识资本供求队伍,把知识直接转化为产品或商品,扣除成本所得利润来交纳利息,或者,对某知识资本进行估价,再将其以高于估算的价格卖给企业,用差价来支付利息,真正体现知识的市场价值。
知识银行对知识资产评估的最重要的原则是转化的可能性,这便与整个市场对知识资产的评价有关。魏同悟认为目前国内市场在这一块的需求显得有些短视和急功近利。有一些专利发明人又往往离市场太远,他们拿出来的项目通常是一拍脑袋灵机一动的产物。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知识银行的发展和运作。
目前,知识银行把最主要的精力放在建设知识资本的储备上,这就象银行必须拥有一定量的储备金。其中重中之重就是建立网上知识资本交易平台。魏同悟希望互联网的无国界传播能够吸引到国外已经比较成熟的知本市场的资金。
相比之下,房屋银行和时间银行的市场环境比较成熟,市场需求也更加普及,运作机制的合理就显得很重要。
时间银行说白了就是对现行的社会养老制度的一种补充。尽管其强调的是参予者的自觉自愿,但如果只是存多少时间就取多少时间,那么提供服务的志愿者的来源,就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甚至会出现偶尔的资源短缺。
现在全国的房屋银行都是借鉴“贵州模式”在运作,但如果不结合本地房地产业的具体情况,也会遭遇滑铁卢。像北京拥有大量流动人口,房地产租赁市场的空间也应该很大,但因为提供不了比一般中介机构更牢靠的信誉、更方便的手续,存房的人已越来越少,房屋银行无利可“图”,只好落得个关门大吉。(文―黄晶晶图—闫时/新周刊)
专家说:概念银行的特别风险
一般银行实行抵押担保贷款制度,银行的风险相对较小,而特殊银行因刚刚试办,正处在探索阶段,不确定的因素较多,加上风险机制还很不完善,因此,借贷风险相对较大。如贵阳市的房屋银行(房屋置换中心)规定,存房与租房都不收取任何中介费用,但存入该行的房子,除了每半年留出20天的租赁工作期(风险期)外,均可计租,风险金由该行承担。
北京的知识银行,不但不收取储户存入知识的任何费用,反而还要给他们利息,利息根据什么来确定?当然是以知识的价值为准。而某项知识价值的评估鉴定是极其困难的。万一评估鉴定失误,银行给储户支付的利息就失去了真实性,更为严重的是由此引发的因该项知识不能转化为产品或商品,而使银行无法获得利润,银行正常运作受阻。所以,其风险是巨大的。
时间银行无显性风险,但有隐性风险,主要来自两方面:其一,由志愿者提供服务的无偿性而可能引发的风险。义务服务,不需要任何回报,这当然是高尚的思想品德与行为,是现代社会所倡导的时代精神,但它完全是一种自愿自觉行为。因此,从时间银行(志愿者组织机构)的运作来看,其服务资源(提供服务的志愿者)的来源,就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甚至会出现服务资源严重短缺,从而影响到其运作,这种风险还没有被人们所认识。其二,由于服务时间储蓄制度的不完善而存在的风险。按规定志愿者把提供服务的时间存放在银行,将来需要时可获等量时间的服务。这比前一种做法是个进步,但不符合“资金经过运动将产生增值”这个被人们称之为“资金的时间价值”原理的要求。按此原理,通过时间银行储蓄的时间应当增值。因此,志愿者年迈时得到的服务时间应多于原来提供的服务时间。建立起这种时间储蓄制度,或者说建立一种对存放在银行的时间计“息”的机制,将会激励更多的志愿者参与。这样,时间银行将会获得稳定而丰富的服务资源,以减少其风险。
(谭作平: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