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搜索 短信 分类 聊天 导航

订阅手机短信感受新
闻震撼稳居信息前沿
好书酷碟全场打折
新浪首页 > 文学 > 正文

替未成年人状告25大烟草商:佟丽华--我用不着炒作

http://www.sina.com.cn 2001-07-23 18:40   新周刊

  联合国内10位律师,向中国烟草业发难,这件事让律师佟丽华和他所在的北京致诚律师事务所“一举成名”,引起了六十多家媒体的关注。6月20日,佟丽华正式向北京宣武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状告包括国家烟草专卖局、红塔烟草公司、昆明卷烟厂等在内的国内25家烟草大户在烟草宣传问题上对未成年人的伤害。一时间,这位并不为大众所熟悉的律师像娱乐明星一样风光无限。

  “我怎么就‘一举成名’了?”

  武汉某中学初三学生,从13岁就开始吸烟。他喜欢上网,可他在网上点开国家烟草专卖局的网站和其它24个友情链接的烟草企业网站时,并没有发现任何一句关于宣传吸烟危害性的内容。在父母的指导下,他找到了佟丽华,向烟草局提起诉讼。事情发生后,佟丽华觉得媒体会感兴趣,却没料到反响这么大。他也不认为自己是“一举成名”,“我这么多年一直在做未成年人的维权活动,主要研究领域也是未成年人的权利问题,出版过一些有影响力的著作,我个人认为这些比烟草诉讼更值得关注,而且我本人在业内也算小有名气,经常跟各种媒体打交道,多次担任‘今日说法’的嘉宾,我怎么就‘一举成名’了?”

  佟丽华今年30岁。他在中国政法大学读书期间一手创办的“准律师联合会”如今不仅得到业界的认可,更在去年被评为“全国八大大学社团”之一。1998年初他在母校创办的“佟律师法律咨询热线”是全国首家由专职律师创办的免费法律咨询热线,消息传出当天就接到来自全国各地的200多个咨询电话。而他关注未成年人的问题也早在1999年就开始了。1999年8月,由他任主任的致诚律师事务所与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联合成立了全国第一家“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去年他完成了一部近35万字的专著《未成年人法学》,填补了在该项研究上的空白。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以未成年人的角度向烟草商提起诉讼,这都是第一桩。说起因由,佟丽华感慨地说:“我国是世界上烟草生产和消费最大的国家,有3.2亿吸烟者,未成年人可以在任何公开场合买到烟草。如今,青少年吸烟率上升明显,开始吸烟的年龄提前了3岁。

  “去年美国比较轰动的烟草赔偿案涉及的是快死的人。人都要死了,赔再多的钱又有什么用?我们要做的是让青少年从小就意识到吸烟的危害。

  “在这个时代,人活着都太浮躁,说的多,做的少。我是一个干实事的人。有人认为我是炒作,什么是炒作,无中生有才是炒作,我们这大量的工作都是有目共睹的。”

  享受贫穷

  从事保护未成年人权益工作,既辛苦,又清苦。

  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是一家公益性民间机构,大量工作都是义务的,佟丽华得为维持中心的运转四处筹措资金,自己出钱当然更免不了。以前他当专职律师时还不为资金发愁,这两年他将工余的全部精力放在《未成年人法学》的研究与写作上,就比较吃力了。曾经一餐饭花一两千块也不心疼的他,如今花二三百块钱也要思量思量。他开自己的玩笑:“前一段时间福特基金会还没有资助我的时候,我白天要写书,晚上睡不着觉,各种账单摆在我面前。当时觉得如果我要是这样死了,也能说上英年早逝。但工作刚刚开始,这样死了,太不值。说真话,我现在还在失眠,都是因为去年一年的压力造成的。做梦都在想钱啊!自己的大房子租出去了,租了一间小房子住,自己都觉得住在大房子里都不配。”

  佟丽华义无反顾地为未成年人权益保护而奔走,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有身家背景。他是河北人,在农村长大,从小就梦想从政,读法律可以说是理想的选择。

  烟草商在中国毕竟是纳税大户,当被问及面对这些大户时有没有压力时,他说:“做任何事都是有压力的,有压力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但是官方的压力没有。一方面,我个人在青少年领域做了很多工作,我们这次的诉讼对未成年人、对社会本身都是好事,各个方面也很支持;另一方面,也反映我们国家的法制体系在完善,几年之前别说有人做了,恐怕大家想都不敢想。”

  身为律师,让他感到痛苦的莫过于在法庭上一切证据、现实、甚至自己的表现都无懈可击,得到的却是一个失望的结果。“每当这样我都吃不下饭,所以现在很少上庭。但我绝对自信自己是个出色的辩护律师。”

  一个小学生受到父母虐待,得到中心的法律援助。后来这个孩子跟同学说,以后你爸你妈再打你,我告诉你们去找哪儿。佟丽华每说起这件事就说:“这不是我的胜利,是法律的胜利。”“很多人不理解我为什么这样做,我说过一句话‘为理想和信念而奋斗’,可能有人觉得这是一句空话,但是我并不奢望多少人理解我,我所做的工作不是用金钱能衡量的。我甚至享受着现在的这种贫穷。”

  佟丽华说自己是个没有生活情趣的人。他把泡酒吧、蹦迪等娱乐活动形容为花里胡哨。

  “我这个人很适合搞研究。实实在在做点事,我就觉得人生很有意思。我觉得等我60岁了再去研究研究哲学,也非常有意思。”(文—李冬莉图—胡渝江/新周刊)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新周刊网络版110期 专题


新 闻 查 询
新浪个人家园全面升级,买一送二超值大礼!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