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喜欢“奔驰”,是因为它代表着豪门的尊崇;小资们鄙视“奔驰”,是因为它象征着金元的庸俗。
很少有人知道“梅赛德斯”品牌背后的故事,也很少有人知道奔驰“三叉星徽”商标的由来。对于“梅赛德斯—奔驰”家族而言,这是一场相对的隐私——西班牙女孩的芳名作为假名参展进而成为汽车的品牌名称。
这一汽车史上的独特现象,已经跨越了110年历史的长河。
事先“造假”的品牌
1899年3月21日,众多达官显贵及观众聚焦在Cotede Azur,全神贯注地等待着汽车竞技史上一场重要活动:“尼斯(Nice)之旅”汽车大奖赛。
此次比赛爆出冷门,一举夺魁的汽车非常前卫——蜂窝状散热器护栅、前悬挂发动机后轮驱动、变速箱和倾斜转向柱。这款以“梅赛德斯”名称报名参赛的汽车,此前尚无人知晓。
只有内行人士稍微了解底细:这实际上是四缸发动机功率为27马力20千瓦的戴姆勒“凤凰”汽车。该车驾驶手是尼斯上层社会成员艾米·叶里耐克,他的身份为奥匈帝国总领事。其最早涉足于戴姆勒汽车公司是在1893年,7年之后被选入公司管理委员会。“梅赛德斯”(温文尔雅之意)是他11岁爱女的名字。
艾米·叶里耐克采用“梅赛德斯”假名参加比赛,以避免如果此次赛绩不佳而给产品带来的损害之虞,这一做法在当时非常流行,由于对爱女的特殊情愫,女儿的芳名便成了情理之中的选择,他将“梅赛德斯”看成是通向成功的佳兆,结果他赢了。比赛的胜利激发了艾米·叶里耐克购买“梅赛德斯”汽车的兴趣,并且建议今后所有戴姆勒公司生产的汽车都命名为“梅赛德斯”,对此戴姆勒汽车有限公司欣然同意。
1901年1月4日,在尼斯出版的“汽车”杂志,开辟专栏介绍了首辆运抵尼斯销售展厅的“梅赛德斯”—“Simplex”汽车。这台由迈巴赫开发出的最新时尚汽车,不仅掀开了一个崭新的“梅赛德斯”时代,它最终也敲响了当时流行的箱式车设计的丧钟。
尽管凯旋的“凤凰”号汽车早已“捷足先登”地冠上“梅赛德斯”的品名,但这辆排气量为5.3升、4缸前置发动机35马力的“Simplex”才是真正的首台“梅赛德斯”车。
1902年6月23日,“梅赛德斯”品牌在专利办公室登记。同年9月26日正式成为戴姆勒公司的注册商标而被载入史册。
让符号成为商标
“梅赛德斯—奔驰”的“三叉星徽”也有一段故事。
1872年至1881年,哥特里普·戴姆勒担任Dentz汽油发动机工厂的技术部主任。1873年他在给他妻子的一张明信片上信手画了一颗星,以此来标明他当时的住处,并随手写上一句:“总有一天这颗吉祥之星将会照耀我毕生的工作。”
此际,他并没有料到这个“三叉星徽”将会最终成为全世界最驰名的汽车品牌象征——他未能亲眼目睹这个“吉祥之星”光徽的诞生及在陆海空三个领域中突飞猛进的发展。
1900年3月3日,哥特里普·戴姆勒去逝。几年后,当戴姆勒汽车公司开始寻求引人注目的商标来与风靡时尚的“梅赛德斯”相匹配时,戴姆勒的儿子想起了父亲生前在明信片上的信手涂鸦:“三叉星徽!”
1909年6月24日,一颗三叉星徽和一颗四角星徽,每一颗星都尚无圆环亦无文字,被戴姆勒汽车公司正式注册为商标,柏林帝国专利局为此颁发了证书,并于1911年2月9日起正式生效。
1917年1月10日起,三叉星又增加了圆环做背景,并于1923年8月2日首次当成散热器的徽标……在其后的几十年中“三叉星徽”经历了数次风格上的进一步修饰,逐步从徽标演变为今天独立的商标。
1926年,奔驰和戴姆勒汽车公司合二为一,正式组建成新的戴姆勒—奔驰公司,从此“三叉星徽”成为两种汽车品牌的共同标识。在其后推出的SL跑车和双门敞蓬车上,镀铬装饰过的、奕奕闪光的“三叉星徽”被嵌在车前部的散热器护栅之中,与发动机罩上的徽座交相呼应,劲力四射煞是夺人眼目。
这时的三叉星徽被环抱在深蓝色彩带中,而彩带上是由桂冠花环连成一体的两个汽车名称“梅赛德斯”和“奔驰”。
(文—独孤寻欢)
“下一个目标在西部”
梅赛德斯—奔驰的中国盛宴
本刊《奔驰、宝马中国造?》的报道尚且新鲜热辣,梅赛德斯—奔驰在中国又有了新动作。
5月22日,北京。随着一声巨响,梅赛德斯—奔驰在中国首次举行了奔驰S级碰撞试验。这次试验选择了S500L,因为在中国行驶的奔驰车80%是S级轿车,在中国道路上最具有代表性。
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有限公司总裁麦基乐先生对此发表的评论是:“作为世界最驰名的汽车品牌,汽车安全是我们最关注的问题之一,梅赛德斯—奔驰愿与中国业界人士交流汽车技术信息,进而致力于我们对中国汽车工业的长期发展。”
半个月后的6月14日,广星行梅赛德斯—奔驰展示厅在广州开张。这个秉承梅赛德斯—奔驰“汽车屋”概念而建的展厅所传达的信息是——“梅赛德斯—奔驰”离中国人越来越近,更多的百姓阶层可以通过这间展厅与梅赛德斯—奔驰进行“亲密接触”。用麦基乐的说法:“广星行梅赛德斯—奔驰是一个标记,标记着我们对中国客户承诺的一个里程碑。”
麦基乐先生对记者说:“梅赛德斯—奔驰在中国被誉为经典名车的典范,已经被更多的社会名流所接受,行驶在中国各大小城市的梅赛德斯—奔驰轿车,已经超过了65000台。为了满足不断增加的汽车数量,我们与各地区总代理联手在各大城市设立了超过23间维修服务中心”。
梅赛德斯—奔驰更大的算盘是:“我们将锐意进军中国西部腹地,在不久后成都和重庆的维修服务中心将相继落成。预期到2005年,为顾客提供的顶级服务中心将达到40间之多。”
在对中国市场不遗余力的开拓中,梅赛德斯—奔驰已经开始将目标锁定潜力巨大的西部市场,而且积极在中国开拓其它业务,其中包括参与工业化项目和经销各种轿车和专用车,如S级轿车、E级轿车、C级轿车、M级重型卡车、A级轿车、CLK及SLK跑车以及其它特别用途的专用车。
可以预见的是,豪华轿车市场的下一轮角逐将从沿海开放地区转移到西部,梅赛德斯—奔驰的老对手宝马、VOLVO在这场新的征战中没有理由落后。除非决定放弃中国市场——这似乎是个永远不能确定的假设命题。
就像鸡与蛋的命题,有鸡不一定就有蛋,但没有鸡却肯定没有蛋。面对13亿人口的大市场,尽管没有多少人能够拥有昂贵的奔驰轿车,但用户群体的绝对数仍然使中国市场看上去是块大蛋糕,至于谁能分得最大的一块——这或许便是梅赛德斯—奔驰提前关注中国西部的理由。
(文—李国庆)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