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科学家很有把握地告诉我们:从我们这一辈开始人类的平均寿命达到了120-150岁,不同以往的长寿已经的的确确改变了我们对生命整个的预期,但有趣的也许还不仅仅是这个,有趣的是:在突如其来的120岁面前,悲观者依然悲观,乐观者依然宁愿发出享乐主义的欢呼……
一个悲观主义者的120岁:我在2088年的遗言
我1968年生人,按照现在的人均寿命,如果不出意外,大概有望活到70岁,也就是在2038年前后寿终正寝。但由于现在科学家预言说,人类未来有望活到120至150岁,那么我就要调整对自己的生命预期。保守一点,就算120岁吧,于是我想,我会在2088年左右书写遗言如下:
不知道这是幸福还是不幸,在我漫长的人生旅途中,几乎有一半时间,行走在老年的黄昏世界。时间仿佛停止了,我把身体埋在躺椅里,隔着玻璃一直看窗外那轮似乎永远不会落下去的夕阳。有时候楼下人声鼎沸,那是一个名叫“60岁以下党”的组织在游行示威,向政府抗议他们的负担太重,要求削减社会福利开支。每当这时,我都感到无比惭愧,老而不死是为贼啊。而事实上,这个社会中可以称为“贼”的人已经超过一半。
对于我这一代人来说,在我们年轻的时候,从来没想过可以活120岁。因此,我们本来是按照70岁的预期来消耗自己生命的。一方面,在我们的发育期,由于那时候生活还很艰难,我们的身体并没有储备活过百岁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我们年轻的时候工作都很卖命,透支了自己的健康,很多人未老先衰。按60岁退休来算,我们当时只打算过十来年的晚年时光,而我们给自己准备的积蓄也是这个标准。但是,我们的如意算盘竟然落空了。
我在60多岁的时候得过一次癌症。按照过去的看法,我应该完蛋了。但是2030年,对付癌症已经像治疗一次感冒那样容易。此后,我身体各部分零件相继出毛病,但换一个就是了。就像你买一部高级轿车,实际上付了两部的价钱,那另外一部你可能从没见过,但是当你这部开成老爷车的时候,大部分零件已换成备用那部的了。我就是这样一部老爷车。现在,由于我身体细胞已经使用到极限,再不可能分裂出新的,我终于要跟这个世界告别了——幸而最近半个世纪以来,人们放弃了继续追求“长生不老”的努力。我觉得这是对的。
如果以60岁划线,那么在一个老年人几乎占一半的社会里,可以想象,我们和年轻人的冲突会多么激烈。“60岁以下党”在提交国会的备忘录里指出,由于政府每年把超过一半的预算投入到老年社会福利中来,导致移民火星的计划无限期推迟,进而影响到人类整个未来的发展方向。实际上,在我们的政治生活中,所有党派都已经消失,只剩下两个党,以60岁划界,以下党和以上党。而且两党并非轮流执政,我们的宪法规定,只有55岁到65岁之间的人才有资格竞选总统,或被提名为各部部长。这是妥协的结果,很聪明的做法,因为这样人的年龄可以赢得两党的信任,并在两党斗争中保持一种不偏不倚的姿态。我们理智地认识到:任何太偏向以上党的政策,都会带来长期的灾难。毕竟,以下党总有一天要变成以上党,而且很少有例外。
站在以上党自私的立场,为什么不把退休年龄大幅度向后推迟,比如说推迟到80岁或者90岁?按照以往的年龄比例来计算,这样做是完全合理的。而且,由于医疗保健事业的极大发达,许多人在这个年纪绝对还能承担“力所能及”的工作。但是,经过长时间的论证,以上党主动放弃了“力所能及论”,因为已然形成了这样一个怪现象:普遍的长寿让人口规模空前巨大,就业压力早已异常沉重。以至于,任何人在工作的头几年,都要给他服务的单位倒发工资;而他基本的生活费用,则以借贷的形式从单位支取,并要偿付高额年息。政府也被迫颁布新的婚恋法规,对于30岁以前结婚者严惩不贷——口号是美妙的:为了更美好的明天,尽情享受你的童年时光吧。总之,尽管在国会和元老院中居多数,但以上党已经明显意识到,如果不向以下党做足够的让步,以上党很可能在一夜之间消失。以上党被迫选择了妥协,而这对于每一个党员来说,就意味着在长达生命一半的时间里无所事事,每天埋在躺椅里看夕阳。很多以上党党员因此变成了诗人,也包括我自己。
好了,现在我的夕阳终于落下去了。如果有什么临别赠言的话,我想说,当初在延长人类寿命成为可能的时候,如果能多考虑一些经济发展因素和伦理因素就好了。长寿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或事实,它需要诸多条件与之相配合。可是在那个时候,我们准备好了吗?
(文—李方)
一个乐观主义者的120岁:过足百年瘾!
现代的科学家真的很牛,说什么都行。去年还说是基因研究有突破,人可以活上几百岁(弄得一些先知先觉者大为感触,生怕自己三五百岁了还要和儿孙争游戏机玩)今年又有美国科学家来劲了,说是有实际发现:本世纪人的平均寿命可能提高到120到150岁云云。
我们是城市谋生一族,凡事宁可往好的方面去想,所以只要有人敢说,我们就敢相信。这样一来,奔着120岁的日子去的时候,旧诗里面的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的情怀就可以略缓了。毕竟,比起现在平均七八十岁的寿命,凭空多出了50-70%的青葱岁月,人生游戏的玩法就不一样了。
首先,结婚年龄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延迟了!按照现在的土规矩,到了二十五六就是大龄青年了,男人开始要应付上一辈的不断唠叨,女性更加是心里发虚,即使嘴上不说也暗自盘算找人上岸。如今人生得以顺利延长,看来适婚年龄起码可以拖到三十四五。相信提出这个观点的科学家一定会得到许多大龄男女的祝福和欢呼。其实,换个角度算一笔帐,一般是十七八岁上大学,四年毕业也都二十一二了,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工作要花两三年时间,喝喝咖啡泡泡吧小资个一年两年,然后是拍几次拖分分合合,也得三年五载,这么算下来,到真正的事业稳定感情成熟,怎么也得过三十了,慎重点的再互相试探一番,一晃三十四五结婚是再合适不过啦!而且男的也好女方也罢,结婚前有足够的时间左挑右拣,到了真正成事朝夕相对的时候,问题也会少很多,因为风险都提前释放了。两个都是曾经沧海的人,折腾多了,知道自己的深浅长短,也就知道累,不会再像少年夫妻那样热衷于床头打架。
再有,中年人也可以吐气扬眉了。像我父亲,五十多的人,但是对我买回去的什么相机walkman和数码产品都兴趣浓厚,最近还学会了上网和我远隔大洋email往返。他从来就是鬼佬性格,对于这个人类寿命延长计划,他绝对是支持者。因为按照这个算法,五十多的人一下子就相当于现在的三十多,正是他最喜欢的那部电影名字叫《花样年华》啊!
据说,科学家这次之所以认为人可以有120到150的寿命,是基于医学的进步,最大的巧妙在于延缓了细胞的衰老,就是说,每个人的青春期和壮年期都可以延长,再往下推,也就是说身体的各个器官的使用年限都会大大增加,其中的妙处,大家必然心领神会。可以这么看,日后的青年期的上限打个马虎眼可以直逼五十岁,中年就是八十岁以前都可以一网打尽的光辉岁月。这样一来,很多五十左右儿女长成觉得现在工作没有挑战的壮年就可以再上征途,混到退休的想法可以休矣,再上几门课程读个学位可以考虑,到最繁华的商业闹市去体验现代至in生活更是第一位的。
东邪西毒里面,梁朝伟有一句很抢的对白,就是“再晚回去,就看不到桃花了。”这种若有若无但是入心入肺的体验相信很多人都感同身受。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我这种饱食终日喜欢东游西逛的人也听了一些名言的教唆,老觉得出名要趁早,很多事情要趁年轻的时候去做,于是终日营营役役,实在不爽。每次旅行之前,想到参加旅行团一路上给人按小时计算安排日程,就有被卖猪仔的感觉。现在手上的青春小鸟突然多了几只,大可挥霍一阵!例如加拿大安大略湖畔呆一年,希腊那些白色小岛上过半载,无聊起来到纽约做一两个月艺术家——面对突然膨胀的青春,花起来真是阔绰啊。
当然,人生多出了这么多时间,除了干活,消闲的比例一定也大大上涨,饮食男女的需求都成倍增长。很多惨绿少年时代懵懵懂懂的事,如今多了很多反复实践精益求精的时间,质量自然也在上升。都说三代人才可以培养出贵族,主要就是品位和趣味需要时间积累,现在看来只需要两代就可以完成了。而大家除了小资生活之外,也有了更大的奔头,大可不再拘泥于喝咖啡看生活圆桌写点什么乐评影评了,混得好一些,加上运气,弄不好六七十岁的盛年还可以赞助一两个艺术节搞搞,有闲情还可以出几本赔本的书,支持国际性的环保卫生组织什么的,这可都是长寿带来的好处啊!
有机会过上一百年的瘾,想想就够高兴!(文—陆新之)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