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乌镇——一个典型的江南水乡,现代著名作家茅盾的故乡,一个处处有着人文景观的地方,开着《林家铺子》的老街上走着卖《春蚕》的乌镇农民;昭雪“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的清代名官、光绪之师夏同善也把他的翰林第留给了乌镇。再往前追溯,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曾随老师去乌镇读书……
清晨,那些门窗东倒西歪的小茶馆开门迎客了。茶馆多临河而建,码头边就傍着茶客的小船;货摊也设在茶馆前的小街拐角上,有顾客买东西时,摊主放下茶杯就过去。茶客进茶馆如同回家,随手给老板娘一篮蚕豆什么的:“阿翠,带露水摘下的。”同时摸出一把结着几十年茶垢的紫砂壶往桌上一放。如果来得太早,水还没开,他们就靠着墙壁,单腿往长凳上一曲,抽出两尺长的旱烟管,先过一阵烟瘾再说。等到第一道阳光射入,茶馆已是热闹非凡了……
而老街则是古镇历史的见证:街上一律的旧石板铺地,两边是马头墙隔出的一间间店铺和民房,门大多是木板的,残缺的雕花和斑驳的油漆让人感觉时光的魅力。
夜来了,修真观戏台上开始上演《社戏》。这戏台建于清乾隆14年(1749),屡遭毁损。1919年修缮后,便一直保持到今天。戏台不小,有204平方米,后面是有着雕花矮窗的化妆室。戏台的屋顶是歇山式的,梁柱之间的雀替均为精致的木雕。戏台是古镇的中心,直到现在,它还是古镇最有吸引力的地方之一。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