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了“英式管家” 高原松:我们的服务是最好的
北京7月的一天。早上9点,一个穿着白衬衣、黑西装的男子来到一座高尚公寓的一处装修现场。在他对装修现场稍做收拾之后,装修工人才赶到。上午的活儿是做地板,穿西装的男人不时地指导下装修的精度,有时还居然把西装一脱,趴在地板上看是否平坦;中午,西装男人匆匆吃了几口午饭,赶去接公寓里一户业主从远方来的朋友,并忙前忙后地为客人安排了食宿;晚上,几乎没有吃东西,西装男人又去了一家酒吧,张罗另一位业主的生日Party。
这位西装男人不是装修质量监测员,不是公寓管理员,不是公关员……也可以说他都是,很多时候他的职责更远远大于这些。他的身份是管家,北京一家高尚住宅率先使用的“概念”。他的名字叫高原松,再三强调自己只是6个管家中的一位。
百里挑一的“管家”
在没有被北京和乔丽晶公寓张榜招贤选出来之前,高原松就在北京一些知名酒店做过前厅工作。他在香格里拉做过,在国际俱乐部做过。10年的工作经历使高原松有着很强的服务意识,无论什么时候都会走在人前帮人开门。采访时,他先帮我们把椅子一一拉开,并给每人倒上一杯饮料,然后自己才坐下来。
去年6月看到报纸登招聘广告的时候,高原松连管家具体是做什么的都不知道。出于好奇就去报名了。“年轻人都有向新生事物发展的愿望。”高原松谈起那会儿眼睛还会发亮。当时报名的有几百人,可从报名表中筛选了一次,就只剩100多人了。第一次考试是笔试英语,幸好高原松在酒店的前厅干了这么多年,好歹也有一定的英语底子,顺利通过了。第二次考试只有30多人留下来了,这一场特别隆重,请来了长城饭店、凯莱大酒店的部门总监和副总,甚至还请来了旅游学院的教授,实际操作加学院派的理论都考了。考题之一是列出全世界知名的时装和手表的品牌。
最后的考试只有8人应试。国际管家协会主席,也是唯一一位为五位美国总统(尼克松、卡特、里根、布什、克林顿)服务过的管家——Mr.Wennekes,用英语为应试者们讲解有关管家方面的一些理念,讲到一半时常常会停下来点人回答他的问题,以此来考察英语的听说能力以及个人反应灵敏程度。这8名应试者还参加了北大的一项心理测验,包括数学、语言、逻辑、成熟度、忠实度、IQ以及工作情绪等等。几道筛子筛下来,最终留下来的是6个。6个人先是在和乔丽晶熟悉了几个月情况,然后飞去荷兰国际管家学院,学习两个半月。
在荷兰学做“英式管家”
高原松对在荷兰学习的那段日子怀念不已。学校是在荷兰一座名为HUIS DE VOORST的古堡里。这座古堡建于1695年,曾是荷兰皇宫出猎暂住的行宫之一,也是当年荷兰女皇的祖母去世前一直居住的地方,古堡的四周环绕着美丽的树林。
一提到“管家”这个词,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英国。当然,不是只有英国才有管家,而是英国人将此职业发挥得淋漓尽致,臻于艺术化,因此,“英式管家”成为世界上家政服务领域的专有名词。
毕业前有一道作业题,要求学员们为业主设计一个浪漫而有情调的情人节,经济问题不用去考虑。“于是我就给他们设计在情人节那天早晨,把业主及女朋友安排到一个孤岛上,这时驶来一艘帆船,缓缓升起的帆是男女主人的一幅巨幅相片;然后让他们坐直升飞机去看火山,浓情而热烈;最后安排他们去潜海,男主人在海底捞起一个宝盒,打开送给女主人;晚上再去吃一顿烛光晚餐。哎,多浪漫啊!”刚刚做了爸爸的高原松为自己的设计备感陶醉。
服务敢称第一
在整个采访过程中高原松似乎都显得很拘束,他说那和他仍然呆在办公场所并且穿着西服有关。在这种环境下,角色的转变似乎有些困难。不过,“我其实性格还算是开朗的,以前也挺爱玩的,可能是年龄大起来了,又有老婆孩子的缘故,现在比以前也的确稳重多了。况且现在经常在公司,每天朝九晚六的,还时常需要值夜班,属于自己的时间也就少多了。”
“英式管家”不是普通意义上那种打理一个小家庭的生活琐事的管家,他们绝大多数会为那些大家族服务,不仅要安排整个家庭的日常事物,更兼具私人秘书的多重身份。在中国,“英式管家”被引入公寓管理,与只为某个家族服务的管家又不同。最明显的差别是,私人管家属于一对一的服务,而高原松他们则分工负责公寓内的不同住户,并且在24小时内都有值班为客户提供随时的服务。这6位管家背后有一个阵容坚实的后勤单位支援。
回国后这几个月的工作,让高原松觉得蛮有成就感。以前有一个业主,本来一直不太满意他们的工作,非常挑剔,后来高原松亲自帮业主为其夫人筹划了一个生日Party,整个Party的前期准备工作以及所有的细节,高管家都亲力亲为,策划安排得非常细致到位,一下子改变了这位业主的态度和看法。
高原松是6个管家中年龄最大的一位,32岁。尽管年轻,业主们现在对他们还是极其信任,外出时,甚至会把房屋钥匙交给他们请他们看管房子。虽然每平方米每月1.5美金的物业管理费是不便宜,但高原松觉得是物有所值。“我敢说在服务这一块,绝对没有能超过我们的物业公司,我们是最好的!”
做管家之后,高原松的爱人夸他变得更细心了。当记者问到他的月薪时,经过再三追问,他才透露说前段时间搜狐作了一次北京地区的白领人士收入调查,自己的收入也就和那些白领阶层差不多。
对于这项职业的前途,高原松还是很有信心的。有需求就有市场,现在的中国确实出现了一批走在世界消费前端的人群。将来入世了,可能市场需求还要大。高原松说既然他们是全国首批,他们希望能把中国的“英式管家”做成一种概念,将来还要写一本书,名字就叫做《英式管家在中国》。(文—朱明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