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堡包要大,房子要大,车子也要大。
60年代至今,美国人热爱大车的名声远播海外。从长阵林肯到巨无霸式的SUV,无一不是身躯庞大的油老虎。
车如衣服,不仅代表个人的经济实力,也展现了个人的喜好和心理状态。身形庞大的美国车,无疑显示着国家的富裕与对英雄主义的崇拜,然而内心里对瞬间失去一切的恐惧,也老老实实地写在了车身上,这就像美国用来保护自己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一样。
在中国人还将汽车当成时尚用品,嚷嚷着要在三五年内将家庭轿车开回家的时候,美国人早就将汽车当成了一种普及型工具,更多的玩车族则多了一份乐趣,在车轮上加上了独特的“美式”文化。
三大车厂的“大车”竞赛
时光倒流,话说60年代,美国经历二战之后进入经济繁荣期。那时国富民强,民风崇尚奢靡享乐。
三大车厂——通用、福特、克莱斯勒都在那时竞相为大车风推波助澜。福特的雷鸟跑车车身长达4米多,V8 3.9升排量,32气门的发动机,能发出高达249bhp/5100rpm的强劲动力,当然,它肯定是烧油如喝水的。
通用、克莱斯勒也不甘落后,旗下的卡迪拉克等品牌,劲推各类大型轿车,而且附上毫无实际用途,形如鲨鱼鳍的尾翼,以宣示其霸气与速度。试想一下,对第三世界国家极为有用的钢铁,竟然用来做车身上无用兼增加耗油量的尾翼,当年美国人之滥用资源,简直到了荒唐的地步。
60年代是美国的黄金时代,经济繁荣油价低廉催生了热爱大车的风气,人们竞相攀比让大车风愈演愈烈。历经70年代的石油危机和80年代的经济衰退之后,美国人对大型轿车的兴趣稍有减退。90年代,洛杉矶大地震令人顿生危机感,大型的SUV开始大行其道,直至演变出福特EXCURISON这种巨无霸。
美国三大车厂通用、福特、戴姆勒-克莱斯勒现在仍然在为“大车”风气推波助澜。福特EXCURISON SUV,车身庞大如旅行房车,堪称全球最大型SUV,大得一般的停车房都容纳不下,惟有停在路边。发动机用上V8 5.3升排量,动力不算太高,只有255匹,油箱容量倒大得惊人有163升之巨,耗油量肯定少不了。
开着它的感觉,与坐在一条霸王龙背上的感觉无异,既威风无比,又让人战战兢兢。
好莱坞热卖“大车”文化
好莱坞影片风靡世界,也将现代的美式文化纤毫毕现于世人面前。
这个驮在车轮上的国家,电影里少不了展示主角们用的各种劲车。十年前,史泰龙当红时,雄姿飒飒地主演了一部片名叫《飞越巅峰》的文艺片,扮演一位擅长掰腕的长途货车司机,赢得全美掰腕大赛冠军,用奖金买回一辆硕大无比,足令任何男人心动的V12大拖头,同时赢回儿子对自己的尊敬。史泰龙高坐在驾驶室,右手紧握方向盘,左手拉响汽笛的英明神武形象,让不少女影迷不禁动了心。
好莱坞大片之中,不乏各种灾难片,片中主角驾驶的各种车型堪称代表。前两年热卖的电影《龙卷风》,片中男主角身为气象研究专家,开着一辆当年最新款的道骑公羊皮卡,V8发动机353hp峰值功率,将尾厢掀掉,装上探测仪器,直闯风暴中心,最后连车带仪器被卷上半空的形象动人心魄。
反映浩劫式灾难的火山爆发片,如《烈火融城》之类,在岩浆喷发的恶劣情形之下,各种SUV大显身手,从宝马X5到悍马越野车,载着各自的主人逃出生天。有时还加点对比,开普通轿车的或客货车的人,会因车辆性能不济,就此丢了性命。有意思的是,开此类SUV的人多数是临危不乱的科学家,也即雅皮,而不是史泰龙扮演的蓝领角色。高性能的大车,这时成了雅皮们一道最有效的护身符,也是流动的避难所。
庞大的拖头衬托了美式英雄的形象,他们身体强健,善于控制自己周围的一切——包括庞大的卡车。
美国人的NMD心理
亲身去到美国,更能切身体验美国人对大车的感情。去年到底特律福特公司总部采访时,一位美籍华裔女士跟我说,她18岁的女儿日常用一辆大大的SUV,问她为什么开这种庞然大物,答案是:“我身材这么娇小,再开小车,别人岂非更忽视我的存在?”
不知这算不算一种个人之间的军备竞赛呢?看来,热爱大车,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安全感在作祟。
顺着全球一体化的信风,美国人同样将爱大车之风带到世界各地。例如中国。金杯通用和上海通用在国内制造的别克和开拓者,都是一派美国车风范。别克为国产同级轿车之中车身最大,2.98升排量V6的发动机,马力有170bhp,高速行驶亦最为稳定。开拓者更用上4.3V6发动机,最大马力有179.6ps,目前为国产高档越野车中的顶级制品。
或者可以这么说,每一辆美国大车,都是每个美国人自己的NMD!(文—施皓明)(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