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搜索 短信 分类 聊天 导航

订阅手机短信感受新
闻震撼稳居信息前沿
好书酷碟全场打折
新浪首页 > 文学 > 正文

15道常识题考倒600万香港人 今夜谁是百万富翁?

http://www.sina.com.cn 2001-08-21 16:03   新周刊

  1998年9月4日,独立制作公司Celador在英国推出《谁想成为百万富翁》电视问答游戏比赛节目,随即风靡全球。

  2001年5月7日,亚洲电视首播全球第一个中文版的《百万富翁》香港版,收视不断上升,由最初的50万观众急升至近200万人,以香港600万人口计,平均每3人便有1人收看。

  2001年7月2日,童装批发商人何玉麟在观众面前拿走《百万富翁》播放九周以来最高奖金50万元,令节目的百万元大奖问题首度曝光,节目成为报章的头条新闻,也成为一时风头无两的城中最热门话题。

  2001年7月9日,向来是香港惯性收视的龙头大台无线电视在这个《百万富翁》的打击下,收视率一再大跌,急急推出连串动作,并且宣布重金购买英国对手电视台用来对抗《百万富翁》的节目(暂译:《最弱的一环》),以尖酸刻薄来对抗趣味和运气。鹿死谁手还看八月。

  “夏日最佳节目”——录影现场直击

  星期六下午,广播道比起往常日子热闹了很多,原本在三十多度高温下应该不出现的人流,却在这条俗称“五台山”(其实现在只有三家电台、电视台)的广播道上出现。

  由九龙塘地铁站开往广播道的专线小巴上,也比平时多了不少客人,一叫“亚视有落”,总有几个人同呼应。原本是相对安静的亚视总台大门口,人流不断:“唔乖(对不起),拿份表格”,“唔乖,五个人睇百万富翁”。

  许多人在门口接待处一拿到参加表格,或依、或站、或蹲地即时“挥毫”填起表来,目标只有一个:“挑战百万大道!”许多人更是人手一册坊间近日应潮流而出现的《百万富翁》答问参考书。

  一个《百万富翁》的热潮正以料想不到的速度升温,由城中名人参加的“名人慈善百万SHOW”也以最高39点(注:香港收视标准,1点代表6.5万名观众)的高收视,战胜了无线的“港姐选举”,制造了近年来难得一见的亚视节目收视率高于无线的新闻,即使无线炒作新闻人物曾志伟来助阵,也只赢得最高30点的一瞬间收视,结局是“赢了记者而输了观众”。

  下午三点半,离正式录影还有半个小时,当《百万富翁》的主持人陈启泰还在餐厅里和工作人员讨论节目细节时,录影现场已经是一片热闹,观众座上即使加了椅子还是挤得很。过去清一色是以中老年观众占主导的观众席上,已经一反往常地坐满了老、中、青三代人,二十来岁的妙龄小妹妹也结伴而来。只是短短两个月的时间,一个问答有奖游戏就迷倒了全城每一个人,甚至一些政治评论员的文章也在赶这股潮流,用上《百万富翁》的问答形式来写文章,一个电视节目能有如此效应,相信这个情景没人会料想到。

  据亚视的统计,自从《百万富翁》热潮形成后,不但城中的不少专业人士抵挡不了这股魅力而成为观众,连一向甚少会在晚上黄金时间留在家中看电视的妙龄少女和少男也乖乖地成了其忠实观众——“归家的孩子”;至于现在登记在册,排队等待参加这个电视节目争夺百万元的市民,在短短一个多星期里由三十多万增至目前的四十多万人,大家都希望能在一夜之间成为百万富翁。

  主持人陈启泰还没出现,运财大使刘锡贤就先把录影厂现场搞得火红火热。十位参加者在一连串的问题下,原本绷得紧紧的脸皮也放松了。“我想买部游戏机!”一位还满脸带孩子气的小青年说。“我目标是拿到最少25万元奖金,再买八号仔(注:电讯盈科股票代号),现在是买货的好时机。”一位参加者说。

  “有没有人没看过《百万富翁》,有的话请举手。”运财大使问了几次,结果当然是没有人举手。现在坊间没看过《百万富翁》的人,在同事、朋友之间会成为“异族”。

  大家到录影厂当现场观众也各有各的理由:“我是来看看陈启泰真人是否很英俊。”“在现场看才够刺激。”“我已经报了名,先来现场视察一下环境,万一真的抽中成为幸运儿有机会来玩,心理上也可以占上点优势。”“儿子带我来见识一下。”“我想看看参加者在得和失时表现的喜、怒、哀、乐,这在电视上看不到。”

  听录影现场导演的训话,观众都变成了乖乖的小学生,有问题和要求会举手,不过可能出于少女怕羞的心理吧,几位妙龄少女一见摄像机对准自己,头就马上伸入座椅底下,然后是不断的笑声,镜头上只见几位少女的后背。还是上年纪的人见惯世面,面对腆着大肚皮的运财大使,一样是谈笑风生:“我希望可以见证第一个百万富翁诞生”。

  上场参与争逐的虽然只是十位参加者,不过现场的观众,甚至旁边的工作人员都紧张起来,好像参加者获得的奖金会跟自己对分似地,肉紧程度跟参加者不相伯仲。

  喜欢打机的学生陈永健成为这天首个幸运者,可惜第一道题就给“时常吃的蕹菜的俗称是什么”难倒了,虽然在现场观众的帮助下,解决了这个“抽筋菜”的难关,但最后他把颁发诺贝尔文学奖的机构和其居住地法国混为一谈,选择了“法国高等学校”,而不是“瑞典皇家学院”,答案当然是错的,只拿到8000元的奖金,当然对于喜欢打机的他而言,“也够买一部游戏机了!”

  不知道是有心还是无意,这天获得了15万奖金的参加者许仕毅带了上司来现场给他打气,还说拿到一百万元后也会继续替上司效劳,理由是上司很关照自己。可是第一道问题就为难了——请问:“俗称老板请伙计食‘无情’是什么意思?”现场笑声雷动,有点难为情的他回头望望上司后,说出了正确答案:“解雇!”

  世事无常,希望最少可以拿到25万奖金来买股票再炒作一下的他,虽然在前面几个问题都敢于搏一搏,当已经叩响25万大门时被“卡通片《足球小将》中,浦边次郎就读哪间小学?”这道题卡住了,举棋不定的他,思考了一分钟后决定不再搏了,把陈启泰向他展示的15万元支票接到手便紧紧抱在胸口不放,“我决定选择拿走15万的奖金”;当主持人事后叫他试试撞一下运气时,他选对了答案“西丘小学”,一直是雄心万丈的他脸色马上有了变化,这个游戏创办人想透过节目把人性最真一面表露无遗的目的又一次实现了。

  这天最后一个出线的陈瑞光一句:“幸好出线,否则会给老婆……”也是一种真情的流露,当然也给节目增添了娱乐性。

  细心的现场观众也可从节目中派出的礼物看到节目的受欢迎程度。一位现场观众如是说:“节目刚播出时,送给观众的一瓶排毒产品只是几十粒的试用装,现在是大大瓶的一百粒装,只有三数份的礼物也增至现在十来份,来坐上3小时当现场观众,既有免费娱乐,又有礼物拿,夏日里的最佳节目!”

  “我参加,最多拿8000元”

  主持人陈启泰称没学问

  “最后答案?”《百万富翁》主持人陈启泰每每用来吓唬参加者的这句台词,成为香港最新一个口头禅金句。

  《百万富翁》节目不但打破了香港电视多年惯性收视,也令主持人陈启泰人气急升,成为新一代的“师奶杀手”。陈启泰笑称:“两个月来做的访问,比过去11年娱乐圈工作接受过的访问总和还要多。”

  原来每道问题都会问一问“最后答案?”并不是土生土长的香港制作,陈启泰说这是全世界各地百万富翁主持人的指定台词,目的就是要增加节目的戏剧性,自己当然也知道这一句台词令观众又爱又恨,不过是指定动作,后果自然也只好由参加者自负。因为他这一句台词,许多人临时改了决定:有的人由错变对,有的人由对变错,当然有人因此而失去百万美梦。

  事实上坊间对《百万富翁》节目也各有看法,有的人说这个节目会助长人们不劳而获的心态,有的人却说这个节目有助香港人反省一下常识、知识不足的情况。

  对此,陈启泰回应:其实社会有不同意见很正常,证明香港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如果每天有人看了节目,勾起他对问题中知识的回忆,有人会因此去翻翻书,有人从答案中知道多一点的常识,对这些人而言这就是一个有意义的节目。

  在电视上,陈启泰由当初的拘谨变成今日的风骚,时而拿张支票迷惑一下参加者,偶尔说出一句趣话,西装骨骨的,很有绅士风度,但他说自己并不是因为参考了许多英国《百万富翁》节目而刻意营造这个感觉。在加拿大生活了8年,看得最多的是美国的一些正统电视节目,自己一加入电视台就是主持正经的直播节目《香港早晨》,主持形象给人定格为绅士型其实只是环境因素造成。

  “我并不是很有学问的一个人。”陈启泰说,“我不是谦虚,也不是什么知识分子,《百万富翁》的问题有九成我是不懂,尤其那些文史题更不会,如果要我参加,相信最多只能拿到8000元,而且还要用光三个锦囊。”

  电视机上出现的参加者有的大方得体,有的斤斤计较,有的尽显人性贪婪的一面。不过这些在陈启泰眼里,只是节目迷人的一个组成部分,没有了这些元素,他反而觉得难以把节目气氛搞上去。

  现在香港随处都可以听见:“五十五十”、“最后答案”。不过对于陈启泰而言,能以平常心主持节目,做回自己本份才是最重要的。当然他也期望节目最终可以达到提升香港人求知欲的效果。

  全世界《百万富翁》都是拷贝英国版

  节目总监梁启业:香港人的确缺乏常识

  三千万元买回一个完全要照搬别人东西的节目,《百万富翁》创造了一个神话。虽然有人说这是表现香港电视人没本事的又一实例。不过作为节目总监的梁启业却有不同的看法:“其实这只是反映亚视开放的态度,外购节目已经是全世界电视新趋势。”

  没有看过外国版的《百万富翁》,大家不会知道香港版的《百万富翁》原来由节目的主题音乐、荧幕字体、灯光、节目标志,甚至拍摄镜头的吊臂都是必需使用英国原装的设计,惟一要换的只是语言和币值,题目一样是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只是多了点娱乐和本地元素。

  梁启业告诉记者,《百万富翁》的游戏规则全世界都是依循“始祖”英国的。15条问题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用轻松音乐配乐,第二部分用惊险音乐配乐,最后一部分甚至配上心跳声;至于灯光要由最初明亮至最后阶段的几近全黑,只是有射灯照在参加者和主持人身上,在整个过程中不断变化的灯光会以环射线营造布景立体感,更予人一种紧张的电脑游戏感觉。

  我们可发现现场观众十分投入节目之中,原来一样有妙法。梁启业介绍,现场观众的椅子都是椅面和椅背成90度角的设计,令观众坐得不舒服,结果当然是摆脱旁观者的心态,转而积极地投入节目中去。

  挑选参加者也是原装的流程,先从报名人群里选出七八千人,再挑出80人,并以问答方式筛选出成绩最佳的10人参加节目,按此流程,能成为每集节目中10位参加者之一,就已经是不容易的一件事。

  几个星期下来,参加者在节目上答问的表现,都令人惊讶香港人常识的贫乏:不知道菲律宾首都是马尼拉,“米王”是指白粥,奇异果比橙和柠檬含有更高的维生素C,鲮鱼是淡水鱼……只有中五毕业程度,但平常对书本爱不释手的童装批发商何玉麟胜了一众大学生、会计师和教师等高学历之士,令不少社会热心之士都不禁要问一句:“香港人出了什么问题?”

  身为节目出题委员会六位成员之一,梁启业承认这情况某程度上是印证了香港人缺乏常识。原来像一些参加者那样在节目前48小时不眠不休来催谷是不行的,因为八成以上的题目都不能在教科书里找到答案。委员也不会提出一些需要死记硬背的数字题目,反而可以从日常生活和平时阅读中找到,会细心留意身边事物和喜欢读书的人才有机会占优。

  负责出题目的是三十余名拥有大学程度的各阶层人士,他们互不认识,只是通过电邮和传真把设计出来的题目交给六人出题小组过滤和选择,经过多番查证答案后,再按题目难易决定题目的价值。梁启业指路:其实绝大部分题目都可以利用四个答案来进行推敲,只要保持冷静心态,一般人达到六万元保险线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

  按最初的设想,《百万富翁》这个节目只是播到八月份,不过经过一番轰动效应后,梁启业说亚视已经决定再和版权人签长约,只要观众有兴趣看,绝对可以长做长有,况且节目播放时间越长,公司赚头就越多。

  中五毕业至爱看书

  50万奖金得主何玉麟:“让我玩给你们看”

  一个中五毕业生,考了两次会考都只是三科及格,但在《百万富翁》节目中成为目前香港赢得奖金最多的一个,并且把许多人都想知道的一百万元题目的神秘面纱掀开,顿时成为传媒争相访问的新闻人物。

  “我胜在平时喜欢看书,临睡前和等车时都会看书,上街时背囊里也总带上一两本书。”何玉麟说他的知识就是这样一点一滴地累积起来的。

  节目里这位童装批发商文学、历史知识了得,但他自揭当年会考连中文都不及格,只是家中的兄弟都是大学生,自己后悔“少壮不努力”,只好恋上看书。现在他时常回到深圳和太太和七岁女儿生活,闲来无事时常到深圳书城买书,每个月起码一趟,尤喜文学历史;参加《百万富翁》,原来除了想拿到一笔奖金把向银行借贷的钱还掉外,最主要就是想挑战一下自己。

  自信心颇大的他说:“我最初并没有想参加,不过看到节目一些参加者连一些基本常识也不懂时,就有一种冲动,让我来玩给你们看吧!”结果差一点点就成了百万富翁。虽然事后他也猜中百万元的题目,却没有选择搏一搏,许多人都替他惋惜,但他很平静:“我没后悔不答此题。”

  “就像是发了一场梦!”事后分析能拿到50万元奖金的根由,何玉麟说除了自己多看书的因素外,“天时、地利、人和”也是关键。

  问现场观众的一道题目是“人体有多少块颈椎骨”,当时他看见现场有不少正是读书的年轻人,心里相信他们肯定可以帮到自己,立即决定求助现场观众,眼光果然准确。

  从未读过理科的他,遇上了一道牛顿定律中“力和加速率有何关系”问题时,又想起当工程师的哥哥可以帮上一把,又一次选择正确。

  运气也帮了一把忙,龙珠卡通中关于多少粒龙珠的问题,他说自己根本没看过,但家人收看时,自己在房里似乎听过七粒这个说法;加上当时只是三千元的奖金,得和失并不重要,搏一搏又过关了。

  拿了50万后,他说生活一切如常,只是上街时有市民认得他,在背后悄悄议论,指指点点令他觉得有点尴尬。不过请朋友吃饭就少不了,至今已经吃了好几顿。他说相信起码要请20顿以上,不过其7岁的小女儿已经提出要求:“送一部电脑”。对于在学校是三甲高材生的女儿要求,做父亲的当然是惟命是从。

  “让观众觉得自己更聪明”

  《百万富翁》的成功之道

  城中都热热闹闹地讨论《百万富翁》,许多人迷上了它。是奖金的魅力?游戏的魅力?主持的魅力?还是社会大气候使然?

  一个节目把一向是强者的无线打败了,29年拥有惯性收视的“香港小姐”神话不再,无线除了跟着买回有望跟《百万富翁》对抗的节目《最弱一环》外,其外事部助理总监曾醒明坦然承认这一回的劣势:“对无线而言是一个大教训!”港姐决赛节目监制卫世辉更以“难过!”来形容这一仗的落败。

  为何这个节目会大受欢迎?

  资深编剧陈庆嘉认为是大气候的配合,无线两年前推出《超级无敌奖门人》挽回亚视外购剧《还珠格格》带来的劣势,本来有奖游戏剧并不会再有魅力,但无线近年不论节目编排和内容都毫无突破,加上《百万富翁》又有奖金拿,又是一个较健康的节目,所以便赢了观众。

  文化观察者李照兴本身就是一个《百万富翁》迷:以前只有明星玩,明星拿钱,观众没份;现在观众拿钱,投入感和参与感自然高,没有明星挂帅一样可以有高收视。《百万富翁》把过去几年社会流行的“无厘头”、“反智”的现象纠正过来,大家认同了知识重要,大人小孩一齐得益,节目自然也就有了吸引力。

  “通过看见参加者答不了问题的‘蠢’,观众感受到了自我的优越感,造成一种心理的补偿。”香港浸会大学电影系副教授吴昊认为这是《百万富翁》受欢迎的因素。看厌了揭人家隐私的所谓追击节目,幸灾乐祸地看人家的“蠢相”自然就成为新乐趣,把参加者的真情流露在电视上,正好应上了近年流行“真人SHOW”的潮流。

  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副教授何国良认为《百万富翁》获得高收视,只是因为其它电视台的节目不够吸引力,现在形成潮流了,亚视应该进一步扩大市民对节目的参与,才能延续这个胜果。

  中文教师陈先生也是《百万富翁》迷:“我最喜欢边看边试答问题,见到有参加者不懂简单问题时,自己也会有一点‘幸灾乐祸’的感受。”他太太也说:“见到一些对钱和得失看得很重的参加者,我会在心里说让他一分钱也拿不到。”不过也因为有了这个节目,陈先生比以前容易跟学生打成一片,借助找出节目中问题答案的方法,成功令学生自动地看多了几本书。

  家庭主妇林太也变成了《百万富翁》迷:“我最喜欢节目问题的内容知识性十足,不用担心小朋友看多了那些不是讲爱情就是打打杀杀意识不良节目,跟邻居也多了话题,现在即使没闲看也会录下来,否则明天遇上朋友、邻居就没有了话题。”

  临床身心行为学家李宝能认为:经济环境和工作压力令许多人追求心理慰藉,《百万富翁》给这些人可以和参加者同感同受,答对了问题所产生的成就感,造就了市民观看和参与的意愿,也造就了节目的成功。

  三年推销一举成名

  《百万富翁》从英国走向世界

  从英国买回来的《百万富翁》已经成为亚视的镇台之宝,继收视率直线上升至可以在黄金时间(注:晚上七点至十点)和无线旗鼓相当后,又在“港姐决赛”夜打破了港姐节目29年高收视的神话。

  不过,当两个多月前节目刚播出时,只有五十来万人收看,许多人都不以为然;其实《百万富翁》的出现最初也不受重视。

  《百万富翁》创始人大卫·布里格斯(David Briggs),原本是一位节目制片人,并且和唱片骑师基司太伦(Chris Tarrant)(现英国《百万富翁》节目主持人)合力制作了不少游戏节目。一日大卫脑海灵感一闪:“若能看到参加者受折磨的样子,说不定会很有趣!”他把这个灵感胡乱写在纸上,其后经过三年时间的推销,《百万富翁》才于1998年9月4日成功推出首播。原来最初这个构想在广播公司眼内是一个会亏本的节目。

  可是节目在英国首播后,迅速成为受欢迎的节目,目前已经在56个国家播放,共有40种语言版本,是日本第一个引入的外语游戏节目,而全球惟一的中文版就是香港这个版本。

  虽然节目是以一百万为最高奖金,不过按不同地方的币值计算,最高的应是英国的一百万镑。而节目推出至今,全世界共有24位参加者成为“百万富翁”:7位来自美国,法国和俄罗斯各2位,日本4位,意大利、以色列、葡萄牙、南非、西班牙、德国、英国、比利时和荷兰各1位。不过若论得到最高奖金的,则是一位美国的幸运儿,因为美国《百万富翁》还有累积奖金,这位幸运儿获得了218万美元的奖金。

  在香港一样引起全城效应,百万大元的魅力当然是无法抵挡。虽然至今香港还没出现“百万富翁”,但这个几千,那位几万,节目也已经送出了近四百万的现金。

  事实上亚视花了近三千万元买回来的节目,经历了早期广告商、赞助商只有三几个到现在络绎不绝的场面,三千万也已经收回还赚了。也是这个节目,在街上你随时可以听见有人说:“我觉得昨晚那位应先问现场观众,而不应该用‘五十五十’。”

  毕竟香港是一个对潮流玩意完全没有抵抗力的小岛。一个由人性、金钱和趣味组成的问答节目,当然可以把这个小岛征服;于是你再也不会奇怪身边朋友忽然问你中国第一部字典是什么?“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中的“沉鱼”是指“四大美人”中的哪一位?约你吃饭也会加上一句“最后答案?”。

  不过,再过一些日子,人们可能又会多了一句:“你是最弱的一个,你出局了!”因为不想失去龙头地位的无线,决定在八月份引入《百万富翁》死对头节目《最弱一环》。这个以极尽刻薄、不留情面和屈辱成分组成的问答节目,将会成为无线对亚视的还击武器。

  以弱对强

  亚视胜无线全纪录

  香港只有两家商营免费电视台,一直以来都是无线强亚视弱的局面,无线也习惯了以压倒性胜出的环境,不过近年亚视打破无线惯性收视的例子也多了起来。

  80年代只有一宗,当年集齐无线当家花旦和小生主演的《轮流转》,被丽的(亚视的前身)一套《大地恩情》逼得收视大跌,结果腰斩了事。

  90年代多了起来,先有《今日睇真D》的成功,令无线也推出《城市追击》反击挽回劣势;接着是《包青天》的强劲收视,逼使无线也来一招《包青天》打《包青天》的闹剧;可是到了1998年一套亚视外购剧《还珠格格》又逼使《城市追击》腰斩,最后无线找来《超级无敌奖门人》才再夺回优势。

  到了今年,又是外购的节目,《百万富翁》再次威胁了无线龙头地位,甚至把无线29年港姐收视高居的神话破灭,无线除了再次变阵外,又采取了当年《包青天》打《包青天》的策略,买回《最弱一环》,来个“问答有奖”节目打擂台。

  无线的誓要紧紧追击对手台的手法,表面上是面子的问题,其实说穿了,还是流失观众所带来数以千万元计广告收益的问题。不过对于观众而言,同时间出现两个问答形式的节目,选择又没有了。(文、图—虹意/新周刊)

  英国

  推出时间:1998年9月

  名字:百万富翁

  收视:2000万人

  国外电视台购买版权一次花费:3000万港元左右

  备注:最早出现的有奖竞猜节目

  美国

  名字:百万富翁

  收视:7700万人

  每集制作成本:25万美金

  总盈利累积:10亿美金

  另外收入:买版权给国外的电视台,每集25万美金。另外制作成CD,VCD等。

  西班牙

  收视:272万

  参与方式:通过手机短消息回答问题

  具体操作:在电视上推出一个特定而模糊的画面,由观众猜画面里的事物。奖金形式:每次活动最早猜出答案的前10名可获得10年免交手机通话费

  香港

  名字:百万富翁

  收视:150万

  参与形式:现场/打电话

  具体操作;在场的观众通过报名被抽中,成为“快而准”游戏的参与者,再从每一轮选出一名参加“百万大道”的游戏。答题人在回答时有三个锦囊,一是可以打电话问朋友,二是求助现场观众,三是让电脑从四道题中去掉两个错误答案。并采取“即时死亡”的形式。

  奖金形式:现金支票

  最高奖金额:100万

  北京

  1、开心辞典

  收视:稳居央视二套收视率第一

  参与形式:现场

  具体操作:网上预选之后进入现场决赛,决赛阶段先由抢答题选出登台选手,登台选手每连答3题可获奖一次,连答12题可获全奖。登台选手有3次机会使用求助线,包括打求助电话、问现场观众、要求降低难度。

  奖金形式:等值奖品

  最高金额:价值人民币10000元的奖品

  2、幸运52

  收视:3000万以上

  参与形式:现场/打电话

  具体操作:通过网上筛选让3名选手进演播室,现场角逐大奖,而场外观众也可通过热线电话参与。

  奖金形式:等值奖品

  最高金额:价值人民币10000元的奖品

  德国

  时间:2002年~2008年

  名字:大脑工作室

  参与者范围:德、英、法、意大利及西班牙。

  奖金形式:得胜者到太空旅行

  具体操作:五个国家的五位获胜者去俄罗斯接受6个月的训练并学习俄语。最后将有一名由观众评选出来的总冠军能够获得最后去太空旅行费。

  制作成本:750万美金(未来/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新周刊网络版112期 专题


新 闻 查 询
新浪个人家园全面升级,买一送二超值大礼!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