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ash已不是那个Flash
Flash新势力
“知道Flash吗?”
“不知道。”
“知道闪客帝国吗?”
“不知道。”
“靠。I服了YOU!”
“大佬,无厘头不流行啦,现在最In的是直着东北嗓门叫:翠花,上酸菜!”
这是一段网络老鸟与菜鸟的对话。如果你发现Office扮冷酷的同事忽然神态暧昧表情夸张笑容狂野地戴着耳塞盯着电脑屏幕,间或还夹杂着对电脑屏幕笑声浪语的交流,那么不用怀疑,他们绝对是在把玩一个网络新宠:Flash。
Flash囊括了新时代一切的时尚元素:网络、互动、即时、音乐、动画……俨然是技术和艺术的“完美”联姻,而完全玩家心态的DIY制作方式使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疯狂占领了各路人马的视野。
但在一个商业化的社会里,Flash作为一种游戏,作为一种DIY的娱乐方式,势必会因为商业资本的入侵而变味,在台湾,阿贵与讦谯龙早已是商业生产线上的一颗螺丝钉;在国内,我们可以看到Flash的大玩家老蒋已经在为商业化的评奖而疲于奔命,也可以看到某种洗发水在扛着Flash评奖的大旗而呼风唤雨。而我们采访的BBQI、Babylon等Flash新势力集团军也无一例外地对Flash的商业前景充满着憧憬。
“新势力”。可以理解成继老蒋之后的Flash新生代,也可以理解为Flash的“商业时代”。当“闪客”们以商业化姿态生存时,我们唯一能够做的是:想一想“闪客帝国”成为某门户网站的一个收费频道,想一想《阿贵》、《大话三国》或《东北人都是活雷锋》搬上银幕的样子,想一想我们付费观看Flash作品时,是不是还一样能够享受到Flash的乐趣。
作为玩家,Flash已经很快乐;作为商业,Flash还只能唱一唱“新长征路上的摇滚”。(文/李国庆)
关于Flash的商业游戏
内地制造的《大话三国》正在向商业化迈步的时候,在台湾,要找到像老蒋、小小这样的Flash高手很难,因为台湾的Flash已经集团化、公司化了,个人的想法和技术都已然成为了商业流水线上的螺丝钉,这些流水线的主要产品就是类似阿贵、讦谯龙——最能代表台湾目前Flash水平的网络动画形象。
讦谯龙不输刘德华
“谁是今年台湾网络最当红的虚拟歌手?答案就是‘讦谯龙’。没错!‘讦谯龙’,不仅人长得有‘型’,唱起歌来也够呛、够辣、够猛,难怪最近有不少广告商为争取他拍广告,甚至开出高达七位数字酬劳,不输真人大明星。”台湾《联合报》如是说。
“去年5月有一个想法,设计一个虚拟的歌手形象,它会唱一些与现实生活有关的歌,把一些不愉快的遭遇通过歌声和有趣的、幽默的表情动作表达出来。”CH1原多媒体制作总监赖呈晋回忆起讦谯龙的由来。
“9月份,我们有了第一首MFLASH。我们是自己先找好歌词和歌曲,配好音,最后才出的形象。这些歌的创作与表演者都来自流行音乐圈,而漫画形象出自台湾知名漫画家之手,文字从广告公司方案那儿出,大部分的合作者都会跟公司签约成为公司员工。Flash只是整个流程中的一部分,而且还分成IT和动画两块,在挑选这块的员工方面也没有特别强调高要求。”
讦谯龙就像一个被唱片公司成功包装后的歌星一样,网络只是他最初的舞台,他很快成了饮料、NIKE的形象代言人,又有周边产品出街,最近的音乐专辑则卖了3万张的销量。
CH1公司还首家采用了独特的网路收费形式:乐捐。每观赏完讦谯龙的一次表演后,页面上都会弹出是否愿意付费及愿付多少费用的选择留给网民,这种选择没有强迫性,也不影响继续收看(听)下一首作品。据说目前已经有30%的人会选择付费——CH1公司经纪人宋明仲是想出这种收费主意的人。“如果在听一首歌的开始就收费,就会把人吓跑路,但在受众看完听完之后跳出来乐捐,让他们选择,就会不同。现在讦谯龙已经有一批自己的固定Fans,就像刘德华一样。公司通过乐捐得到的收益大概占到总利润的10%至20%。”
宋明仲相信讦谯龙比阿贵更有创意,“阿贵的内容就发展得很零散,没有主轴。要想进入大陆市场,讦谯龙的角色有一定的文化差异,近期我们想要改编文学名著,人物的塑造、故事脚本都会有全新的演绎。”
采访结束时,赖呈晋对国内Flash提了一个建议:“国内Flash的水平在技术方面很优秀,但缺乏整体规划,没有一个大的方向。Flash的发展趋势非常好,前景很好,适合在频宽不大的情况下传播,不只应用在Internet,还可以用在手机上、无线通讯上,市场非常可观。”
阿贵制造的娱乐业
打电话到春水堂公司,电话录音里传来的是阿贵卡通的台湾普通话:喂喂,你找谁?我是春水堂的阿贵……
最后两声经典的阿贵版嘻笑,凭你再烂的心情,都会止不住地跟着乐乐。阿贵应该算是春水堂推出的最成功最深入人心的一个形象代表。
对于春水堂而言,阿贵已经功成名就,剩下的就是完全版商业化包装。春水堂副总经理李文宏对记者说:“面对未来宽频世界的日益成熟,对影音内容的需求更是日益增高,Flash可以发挥无限的想象空间,加上简易入门之特性,影音内容之市场上逐渐活络的情景是指日可待的。目前春水堂在Flash的应用层面除目前已在网络动画、网络单元剧、网络电影、网络广告运用纯熟外,下阶段将加入多媒体社群与线上游戏等多元化运用,希望成为亚洲最好的宽频影音内容的提供者。”
阿贵现在是一个棋子,春水堂希望借这着“绝棋”来改变全盘棋局。春水堂在参考迪士尼的business model后,全力发展娱乐产业,迈向全方位媒体经营,朝亚洲宽频影音网站前进。
与国内Flash依靠个人英雄主义而生存所不一样的是,春水堂不在乎员工是否高手,春水堂征人条件以对视觉有强悍风格、对影音内容的热爱的社会新鲜人为优先考量。因春水堂在Flash的制作技术有其一定优势与流程,所以公司内部以老手带新手模式来培训,让动画师以渐进式从计算机软件使用、动画技巧与导演养成等阶段,在最短的时间内制作出优质的动画产品。
李文宏也看国内的Flash作品,他觉得国内作品多属于个人创作,创意与制作能力都不错,但在商业方面的整合与应用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无厘头也是一种商业
也许你不知道数码动力,但一定会知道Show Good。在“闪客帝国”里,有许多脍炙人口的Flash作品,包括《大话三国》系列以及《神啊,救救我!》等,都是数码动力以Show Good的名义发布。
数码动力的总部在香港,做资本、运营角度的宏观调控,而广州创作部专作内容供应,算是灵魂。广州创作部的20多个年轻人,当初从近200个人选出,都是玩Flash玩动画的精英分子,他们大部分来自广州,平均年龄20岁。
Show Good的作品在闪客排行榜上居高不下。《大话三国》以幽默见长,而《温故知新》则以中国传统绘画意境为主,新推出的《beauty diy》则是一个女性题材的动画系列,以高贵、典雅、大方、精致为主要特点。数码动力的发言人说:“风格多样是为了迎合市场的不同需要。Show good与Flash作品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都很精细。每一部影片都精雕细琢,每一秒钟都让观众有戏可看。这是我们一向品质保证与以后制作到电影院播放的影片的基础。”
在数码动力的发展蓝图上,希望将Show Good建设成一个动画频道。“频道的内容是吸引观众的关键。我们一直要求内容健康、向上、有教育意义。有人说《大话三国》是无厘头,其实不是。只要用心去看,就会发现,有好多思想性在里面。立足文化,传扬文化一直是我们创作的根本。”
在林林总总的Flash作品中,几乎都是玩家DIY的天堂,真正将Flash当成一种商业来做的,数码动力国际有限公司是其中为数不多的一家。与老蒋等玩家、发烧友不一样的是,数码动力在做一种商业上的探索,“Show Good的作品都有很强的市场潜力。因为我们有很长远的计划。无论从造型还是颜色,全部为了将来商品化。”
“国内则很少有成熟的、能够市场化的作品。这是我们最缺最要补上的一课。我们希望做一套Flash电影,在电影院播放。让更多的人知道Show Good,让更多的人关注中国动画的发展。这套动画,希望70%-80%用Flash制作,某些特效则用其它软件来实现。”(文—黄晶晶)
Flash四人吧·老蒋
誓将低俗进行到底
原名:蒋建秋
年龄:29岁
职业:自由职业
第一个Flash作品:《酷夏》
最经典Flash作品:《新长征路上的摇滚》、《强盗的天堂》
新周刊:在“闪客帝国”里一直没看到你的新作,尽忙着挣饭钱去啦,有什么新尝试吗?
老蒋:没什么啊,什么才算新啊?
新周刊:半年过去,感觉国内Flash圈有什么变化?
老蒋:向低俗进军,九牛不回。
新周刊:在Flash方面有什么长远打算?你觉得国内Flash的发展前景如何?
老蒋:没有长远打算,只是个工具罢了,等有电锯就不一定用手锯了。目前,网上娱乐的主要形式就是Flash,将来不会的,这只是过程而已。
新周刊:有人说,Flash分为艺术和技术两类,你怎么看?
老蒋:艺术和娱乐不矛盾啊,艺术和技术的划分也太专业,太复杂了。
新周刊:有很多人谈到Flash的前景都是一个字——“大”。
老蒋:小还差不多,将来网络娱乐的主流应该不是它,但也还得看Flash自身的发展。我觉得只有动画是长久之计,Flash只是一种工具或技术标准,没理由不在发展中被淘汰。
新周刊:对Flash,你还能不能找到新的兴奋点呢?
老蒋:我是做视觉艺术的,喜欢不同的视觉样式,Flash只是一种,肯定不会只是抱住它不放,但我现在花在Flash上的时间倒是多了,得为这个行业似的东西出点力啊。
新周刊:在哪方面出力呢?好久没看到你新的作品?
老蒋:比如四处乱说,做评委,都是出力啊。
新周刊:关于Flash你还有什么要指教的吗?
老蒋:它为动画在中国的复苏起到了巨大的作用。(采访—黄晶晶)
Flash四人吧·小小
不是Flash,是动画!
原名:朱志强
年龄:25岁
职业:自由职业
第一个Flash作品:《独孤求败》
最经典Flash作品:《过关斩将》、《小小3号》、《小小特警》
新周刊:你第一次接触Flash是什么时候?
小小:我第一次看到的Flash是老蒋的《强盗的天堂》,那是2000年。当时感到很惊奇,文件那么小,还是矢量图形的,于是我就产生了浓厚兴趣。
新周刊:你的作品呈黑白状,线条非常清晰,风格很鲜明,有没有分析过这种风格是如何形成的?
小小:我没有读过大学,都是自学的,美术也是。小小系列动画是我小时候就开始有了雏形。14岁的时候我开始在书角上画这样的小人。画动画是我的梦想,没什么特别的原因要画成这样的风格。
新周刊:为什么你的作品会叫“小小”?
答:一是这是小时的梦想,二是短小精悍!用简单的ACTION做复杂的游戏是我给初学Flash的朋友写的一句话。不应该盲目地去学。一些简单的操作也可以做出很好的效果。
新周刊:你的小小系列最主要、最根本的想法是什么呢?
小小:我现在的想法是用肢体语言来表现事物,而不需要文字也不需要语言。
新周刊:这是方式,主要想表达什么呢?
小小:我的脑子里有好多想法想表现出来,但没有什么主题。其实我做动画是为了玩啊。
新周刊:你觉得好的Flash作品的标准是什么?
小小:如果只是个人创作的动画,只要是把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就是好作品。
新周刊:与国内、台湾、国外的Flash作品相比,觉得自己的作品水平如何?
小小:国外的Flash水平很高,而且多样化。我的动画其实技术含量很低的,不需要很高的技术,只要去画就可以。单从技术角度上看我的动画真的没什么的,没有其它的动画好。
新周刊:你比较偏爱国内谁的Flash作品?
小小:老蒋的和BBQI的!!BBQI和老蒋的动画创意非常的好,意义深刻。给我的印象最深的就是老蒋的《强盗的天堂》和BBQI的“Dumb”(装聋作哑)。
新周刊:你觉得Flash的前景如何?
小小:在国内Flash有待开发的东西很多啊,而且现在Flash爱好者有这么多,应用也很广泛。即使将来宽带普及,流行视频的时候,Flash一样还是有市场的,他毕竟还是要比视频文件小得多啊。
新周刊:你做Flash是有计划性的吗?
小小:有些计划,想要做一些故事短片什么的。我的最大目标是将脑子里的想法全倒出来,做好多好多动画。
新周刊:Flash是不是已经成为你生活的原动力了?
小小:不是Flash,是动画!!它可以说是我的精神支柱。(采访—黄晶晶)
Flash四人吧·BBQI
古龙小说是Flash的理想境界
原名:齐朝晖
年龄:33岁
职业:自由职业
第一个Flash作品:《怀旧情绪》
最经典Flash作品:《恋曲1980》、“dumb”(装聋作哑)、《现象》
新周刊:你的名字叫BBQI有什么含意吗?
Bbqi:没啥。烧烤。呵呵。我姓齐,就在后面加I。
新周刊:你大学学的是美术专业吗?你第一次接触到Flash时有什么感觉?
Bbqi:我学的是化学。第一次接触Flash是看邹润的七种武器,或是eye4u,想不起来了。当时很震撼。1999年我开始自己做。
新周刊:做动画的想法是不是从小就有的,所以才放弃了原来的专业? Bbqi:从小喜欢画画。但做动画还是有偶然的成分。和同学聊天,聊到一个动画软件,就去找。然后正好另外有朋友要做一个小的电视片。当时胆量真大,就开始做了。
新周刊:第一个作品《怀旧情绪》的反响如何?
Bbqi:第一次上了闪客帝国。练手的。没具体意义,所以也没任何反响。呵呵。
新周刊:有人说Flash是艺术品,你现在怎么看Flash?
Bbqi:不如说是新传播媒体吧。自身的文化内涵不多。现在各网站的排行榜作品都雷同得厉害。主要是“大话西游”类的搞笑和日本动画的吃力模仿这两类。最近我又看古龙的小说了。他的那种简洁、虎虎有生气,比较像Flash的理想风格。
新周刊:你用在创意的时间多还是研究技术上的时间多?
Bbqi:创意多。技术只在要用的时候研究一下。我的技术其实很差,只会做动画这块。如果有别的技术工作就去请教别人或和他们合作。
新周刊:你怎么看自己的Flash作品?
Bbqi:我和好多人不一样,因为我老了啊。大多数闪客是25岁以下,他们是青春的概念、恋爱的概念。我过了那个年龄段了。
新周刊:你觉得Flash的商业前景如何?
Bbqi:商业前景看好。在著名的Flashkit论坛里专门有寻找制作的栏目。很热闹啊。在中国也会有这样的状况出现的。
新周刊:你觉得中国的Flash发展趋势怎样?
Bbqi:我觉得发展挺艰难,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很热闹。比如专职的showgood,做FLASH无法赚钱,还要通过别的,网站肯掏钱做的少,现在网络状况不好。倒是一些影视部门开始对此感兴趣了。
新周刊:你个人在Flash或说动画方面有没什么长远规划?
Bbqi:想长期做下去。我喜欢看欧洲、加拿大的个人化动画片。也想做那样的。努力学习吧。
新周刊:你现在完全靠动画挣饭钱吗?
Bbqi:是的。我有个希望,希望更多美术、电影方面的专业人士能进入Flash制作的领域,切实提高整体创作水平。wildbrain.com网站就是这样的,都是专业动画人。做出来的Flash自然很优秀。做东西首先自己要喜欢做才好啊。像小小的小人。(采访—黄晶晶)
Flash四人吧·BABYLON
一个Flash杀手的漫画主义
原名:屠立毅
年龄:25岁
职业:自由职业
第一个Flash作品:《世上最强青蛙之格斗》
最经典Flash作品:《东北人都是活雷锋》、《一个猫杀手的爱情故事》
新周刊:你干哪行呢?跟Flash有关吗?
Babylon:我现在画漫画,Flash只是兴趣。
新周刊:你觉得相比其它版本,你对自己做的《东北人都是活雷锋》有什么评价?
Babylon:噢,我当时是觉着这歌挺好玩,又短,做着玩的,没怎么用心做。
新周刊:那你用心做的是哪一个作品呢?
Babylon:呵呵,没有吧,我做Flash比较粗糙的。应该说我以前做的“青蛙格斗”挺用心的。
新周刊:什么时候开始接触Flash的?当时什么情形?
Babylon:年初吧,当时我画了一系列青蛙网络漫画,想着做个Flash配合一下。
新周刊:从小就喜欢漫画吗?学的是美术专业?
Babylon:我学通信,从小就喜欢乱涂吧。
新周刊:现在全职画漫画啦?有没有特别喜欢的作品?
Babylon:青蛙系列应该是我最满意的作品。现在刚回家,给几家杂志做些漫画稿什么的,可能还要去找工作。
新周刊:觉得怎样才算是好的Flash作品?
Babylon:这要看你做Flash的目的了。Flash只是一种工具,只要能表达出你自己的意思就行了。对我来说,Flash主要是用来做幽默动画的,我觉得创意最重要,当然画面如果能完美,配合故事就最好了。
新周刊:Flash现在很火,你觉得原因何在?
Babylon:速度快,适合网络,很直观。适合个人来做,商业上网络做广告,Flash最适合了。前景应该会更红火的,Flash技术水平会越来越高,有朝3D和商业化发展的趋势。
新周刊:你怎么看目前中国Flash作品的水平?
Babylon:总体水平很低,不过当中也有优秀的,这个符合国情。
新周刊:你觉得谁比较优秀,自己算不算?
Babylon:老蒋不错。还有BBQI。比较有个性,老蒋的美术水品很高。我怎么能算呢,我只是爱好,做得还很粗糙。
新周刊:看到别人的批评是什么反应?
Babylon:无所谓了,反正我又不是专业,我只是做着玩,那个Flash只做了两天。只要没人批评我漫画就行了,呵呵。
新周刊:你个人有没有打算在商业Flash方面有所发展?
Babylon:嗯,我喜欢做幽默动画,以后也会做的。当然如果有人上门来找我做商业的,我当然也会做。(采访—黄晶晶)
中国版Flash葵花宝典
宝典一:世俗
Flash的出现意味着对经典的彻底颠覆,作为一种和网络共栖共生的工具,先天一副亲人姿态,自由、放松、真实而且完全的肆无忌惮!从此,网络再也不是精英的玩意,连14岁的PM也能弄出不错的“珍珠港”。只要不怕被笑话,几片云彩配上点音乐制成Flash完全可以在网上得意一番。
宝典二:媚外
Flash的形式目前主要是MTV、动画短片、互动游戏及网站演示,而MTV在其中占了近二分之一。Flash版的MTV动画技法多是模仿日韩港台的卡通派、欧美的酷炫派。甚至在文字上,日文和繁体字也是层出不穷。至于网站演示方面就完全是国外高手的天下啦,放眼国内尽是“学习”的痕迹。
宝典三:解构
Flash解构主义的前搭后扯加上网络的自由散漫,见面时那种投缘简直要痛哭流涕,否则不足以表达相互间的欣赏——“爱要怎么说出口”这样的伤感曲调,由一头猪和美女组成,为什么呢?如果你想不通,那么你知道猪是怎么死的?笨死的!
宝典四:互动
.com提供了一个缓解寂寞的平台,Flash的互动游戏当然是其中奇妙的一环,简简单单却趣味十足,轻轻点击就开始游戏的快感。就算你技术低级,天马行空的好创意也会诱引你不得不上瘾,试想,谁曾在其它场合看过这样完全没有规则的游戏?
宝典五:搞笑
搞笑和煽情当然是Flash成功的绝对主力。不用费唇舌,随便举几个例子,不用想情节,单是几个名字,已经有人忍不住要笑出声了:“少儿不宜”、“大话三国”、“蜡笔小新图画接龙记”……
宝典六:Q主义
Q是可爱的意思,另一种理解也可以说是轻松。古语说“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无论是第一代还是第N代的闪客无不以可爱的效果为己任,纵使是酷毙了的小小系列,那一个个火柴干的小人也如幼儿园小朋友的玩具一样令人满目生辉。
宝典七:无厘头
无厘头就是无论怎么解答都是没有答案的一种全然放肆且世俗的大拼盘。没有开始也不会有结束。《大话三国》系列作品里,王允使用貂蝉作“美人计”离间董卓和吕布的原因是因为王允有“香港脚”害怕被董卓发现,这样的场景被老学究们看见不翻白眼才怪。
宝典八:全球化
当反全球化的声音比全球化还响的时候,谈全球化有点不识时务。关键是只有大众的才是世界的,反过来世界的也就成了大众的。至高极限的“小小系列”是其中最佳代表,成龙或李连杰式的武打动作,没有语言的限制也没有文化的差异,要是拿去国外推广,早火了!或许,这也是中国Flash的明天。(文—冬天)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