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搜索 短信 分类 聊天 导航

订阅手机短信感受新
闻震撼稳居信息前沿
好书酷碟全场打折
新浪首页 > 文学 > 正文

中国是不是新经济的新港湾?

http://www.sina.com.cn 2001-11-14 10:38   新周刊

  如同天外来星,“9·11”事件击中了毫无防备的整个人类。

  首先是经济的伤口:本来已经濒临衰退的美国经济无疑是天降横祸,航空业、保险业和金融业更是被直击心脏,连锁反应以及消费信心带来的损失更是难以估算。《经济学人》估计,袭击事件对全球股市造成的账面损失可达到11万亿美元,占世界GDP的三分之一。裸露于世的主要还是旧经济(传统经济)的伤口,更大的、更隐形的疼痛还是来自新经济。

  过去的五到十年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最醒目的景观就是新经济现象。以美国为中心,以高科技为发动机,以风险投资为燃料的新经济运动,不但把美国推向全球绝对的霸主地位,而且还以互联网为契机,彻底改变了全球的社会形态。

  新经济的发展不但大大加速了技术创新活动的进程,而且加剧了各行各业的市场活力和竞争压力,从而大大加速了总体经济的运行节奏。迈克尔·曼德尔说:“新经济的灵魂在于,对个人与整体社会而言,已经有能力和意愿甘冒更大的风险去追求增长、创新和变革。”他还用了一个十分形象而生动的比喻:如果传统经济是一辆汽车,那么新经济就是一架飞机。速度是飞机的优点,也是缺点,因为“当汽车出现问题,你可以放慢速度,甚至可以停下来修修补补。但是飞机慢到一定程度就会失速,就会坠落”。

  新经济双翼“疯”飞

  科学告诉我们,浪潮的形成就是力量作用下的结果。目前为止,新经济的核心是IT业。而考察IT业发展主要看两股力量:一是拉动力。由风险投资引导,主要推动技术创新和创业,通过创新改变市场竞争格局,刺激各行各业的发展,包括传统产业,这股力量会随着资本市场而起伏,有高潮有低潮。其起起伏伏主要由投资信心决定。

  二是推动力。主要是IT市场本身,尤其是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是IT产业的主体市场,这股力量会一直上升,只不过有时快,有时慢。影响其波动主要取决于个人、企业和机构的消费信心。风险投资这股力量大概在百亿数量级,后者大概在万亿数量极(美国:美元,中国:元)。虽然两者有数量级的差别,但在IT业发展中影响力不相上下。而且形势好时,两者互相促进,形成良性循环,如同飞机的双翼,共同推动。但形势不好时,两者相互制约,形成恶性循环。

  过去几年,人们充分领略了新经济的刺激和快感,甚至是狂热的晕眩。1999年至2000年,是新经济的超重时期,发生的许多现象都是由于超额力量作用下的奇迹。从1999年5月份起,格林斯潘一连6次升息,硬生生将过速的新经济紧急刹车。互联网资本市场的温度急骤下降。随着这些超额资本力量的衰弱,新经济开始步入失重时期。美国连续120个月走牛的经济一头下栽。

  虽然新经济损失巨大,但是人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始终没有消失。人们不断乐观地预测新经济的复苏,开始认为转机之时应该在2000年底,然后调整到2001上半年,再到下半年。在“9·11”事件之前,人们认为美国经济基本已经是摸底阶段,但这个底部有多久,比较中立的观点认为起码还需要半年到一年。

  但是,正当人们期待出现转机,等待新经济活力再起时,“9·11”恐怖袭击事件使一切重新变得遥远。如果把这次恐怖袭击比喻成一场地震,那么,震中无疑就是全球以美国为中心的金融市场,而“地震波”将依次通过“金融—传统经济—新经济”向外扩散。压在经济底部的新经济越发看不到马上复苏的希望。无论对于个人还是企业,IT投入都属于耐久型消费和投资型消费,在沉重的经济压力和不确定的形势下,必然会首当其冲成为削减和搁置的内容。 

  “在经济上,信心比肌肉更加有力”,因此支撑新经济的与其是巨额资金,不如说是人们对美好未来前所未有的期望和信心。无疑,战争的阴云是继续往新经济的伤口抹盐。恐怖主义的罪过可以使一个国家陷入痛苦,而美国在处理战争方面的错误则可能使整个世界步入混乱的危险。新经济的动力是激发人们的乐观精神,敢于承担风险,为新技术投资,为未来投资。可是,巨大的不确定性和新的逼近的危险进一步瓦解着人们乐观的信心。新经济这架慢下来的“飞机”,加重了折断翅膀的危险。

  “9·11”事件与所有的坏消息对驱动经济高速增长的创新力量形成极大的瓦解。为新经济添砖加瓦的开放精神和竞争性也都处于更加危险之中。因为,“乐观主义精神让位于悲观情绪,人们从面向未来的投资活动中撤资,他们失去了未来的信心”。

  “悲观主义只会引起人们只为今天活着。”面向未来的新经济无法为了今天而活着。

  中国不是新经济的新港湾

  人们纷纷预测,“9·11”事件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可能是利大于弊。顺利进入WTO,以及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使中国成为资本投资的新港湾。也许对于传统经济领域,事实果真。但对于新经济,却无法如此乐观。

  新经济的核心是新机制:它创造了一种全新创业、创新机制。这种机制使1-2年办成一个著名的规模企业第一次成为可能,也使3-5年办成一个世界级著名企业第一次成为可能。与依靠自身原始积累的传统创业模式截然不同,这种模式是一把双刃剑:集巨大的机遇与巨大的风险于一体!通过高回报和高风险的合成,将人和资本的潜力最大发挥出来。通过激励创新,提升市场竞争,刺激整体经济活动。因此,新经济的有效运转,需要依靠技术创新、产业市场、资本市场甚至社会环境的良性循环,需要风险机制、市场机制和社会机制等系统的配套。

  其实,事实证明新经济在中国遭遇的问题、挫折和误解不是因为新技术和新应用(实际上中国人接受得很好),而根本上是观念、机制和体制上的冲突,主要是由于市场经济的不成熟。而新经济的发展模式与中国的传统(情理、道德以及计划经济的角度)更加不兼容。因此,互联网与所有新技术进入中国的命运一样,落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我们很好地接受了新技术和新应用,但断然拒绝了技术和应用背后的机制。

  过去,中国的互联网市场主要是靠风险投资推动的,是美国市场的附属,而不是靠自己的资本、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步伐推动,是直接跟随美国的走向。中国的创业者、投资者就没有整体意识来推动,中国社会更缺乏新经济运作的创新机制。因此显得格外脆弱,失去了美国的示范与带动,中国新经济就无法展开有力的翅膀,技术创新和创业活动将受到很大抑制。

  因此,没有隔岸观火的超脱。“9·11”事件给美国新经济带来的疼痛将直接传递到中国新经济的躯体之上,一同消受。

  谁能为中国新经济准确把脉

  现在,中国互联网资本市场的萧条,已是既成事实。现在我们要关心的,不再是互联网本身,而是互联网萧条后,对于中国IT业,对于高科技,乃至对于整个中国经济究竟会有什么影响。回避和低估这种影响,很可能使我们付出惨重代价。

  对于中国IT业会不会像美国一样步入10年来最严重的衰退,目前形势不太明朗,但是却格外值得重视。乐观的观点认为,中国信息化刚刚起步,市场刚刚在发展初期,潜力巨大。而且互联网热度无法与美国相比,国内资本市场介入有限,损失不大。但是,悲观的人却认为,互联网萧条的影响力将大大超过人们的预期,中国IT业也将表现同样的“失重”症状,会被拖入类似的负循环中。因为目前各种症状已经出现:风险投资停滞、互联网公司全面萧条、业绩增长明显放缓、盈利大幅下滑、库存问题凸现、广告显著下滑……这些坏消息不再是互联网公司的“专利”,而逐渐成为整个IT业的普遍症状。无论是网络,还是软件、硬件行业,甚至是IT基础设施都面临严峻挑战。因此,中国IT业如何在一个减速的情况下继续发展,已经是最现实的

  挑战。

  目前,作为新经济的互联网(以风险投资为动力)还在继续冷却;作为旧经济的互联网(以传统应用市场为动力)在顽强成长。那么,在很大程度上由于互联网热潮而酝酿和出台的中国信息化政策,会不会因为互联网热潮的退却而受到影响?同时,新经济的市场信心与市场力量遭受重大打击,不可避免地步入市场周期的衰退阶段,短期内很难快速恢复。那么,中国信息化的步伐会不会因此受到极大的影响?

  新兴力量拒绝衰退

  目前,美国是两股力量同时出现减缓,不但风险投资在下降,企业信息化投入也在明显趋缓,处于两面夹击,造成全局性的负循环。所以整个IT业步入衰退。而中国与美国有一个很大不同,中国风险投资比美国跌的更历害,但传统领域信息化投入依然以很高速度上升,确保产业仍有一定的活力。

  因此,暂时失去力量的中国新经济究竟如何走向,将依赖两大新力量的加入:国家政策(对政府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的推动)和WTO问题(国际资本进入与带动)。尤其是今后一年内,资本市场无法很快复苏,国家政策将代替风险投资,成为中国未来信息化的第一推动力。“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口号无疑是中国信息化的第一利好。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成为基本国策,这就决定了未来5-10年将是中国信息化的高潮。十五期间,这个政策从概念到落实,必然有巨额投入。有消息称,未来5年内,国家计划在信息化方面投入约4万亿人民币,这4万亿相当于半年的国民生产总值,这么大的数字不但是中国IT业的福音,同时足以影响国家经济的整体走势。而且,目前中国IT产业大概已达到1万亿的规模,是国民生产总值的1/8左右,因此,未来信息化投入将成为刺激内需的重要手段。以前的手段主要是将资金投向传统基础设施

  ,俗称“铁公鸡”(铁路、公路、机场)。今后,可以将信息化投入作为拉动内需的有效手段,其效果将更佳。

  今年国家大力推行企业信息化,但由于信息化投入大,直接效益慢,因此企业信息化还需要一段时间预热。一些经济实力比较好的上市公司会走在前边,但政府信息化和教育信息化启动会比较快。一是对政策较敏感,二是对效益不敏感,尤其电子政务是目前最亮的热点。而且政策本身就有“边缘效应”。比如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无论省级、市级、区级还是县级,都会“闻政策而动”,形成全局性的联动。信息化本来就不是发达地区和中心地区的专利,甚至信息化的效益在非中心地区会更加显著。他们也将成为未来几年中国信息化的主要增长点。

  虽然,中国不一定会出现美国这样的U型衰退,但会出现V型的调整走势。虽然前景乐观,但也必须承受眼前的压力,顺利度过难关。现在与其掩饰,不如寻求途径积极应对,对策滞后和侥幸心理只能付出更大的代价。

  20年前,著名的科技作家基德尔发出一个绝妙的感叹:“计算机业的一年,就像狗生命中的一年那么漫长。”如今全球互联网一片萧条,内外承受巨大压力,作为业内人士,对比与两年前的欣快与狂热,可能都会触景生情,发出由衷的感慨:现在互联网界的一天,就像蜗牛生命中的一天那么漫长!而“9·11”恐怖事件,无疑是进一步拉长了人们的时间感。

  但是,相对于其它领域,冷却的互联网行业依然是最激动人心的领域。互联网依然是新经济中最活跃部分,作为新经济的互联网正在继续冷却;作为旧经济的互联网在顽强成长。

  而且,从整个世界来说,中国还是一个比较有投资潜力的互联网市场。美国在分析互联网市场投资潜力的报告中,出了一组系数:美国的系数大概是1.86、日本0.8、中国0.6、德国0.41、英国0.3、韩国0.2,在潜力里中国排第三。很重要一点,在这6个市场里,目前只有中国能保持百分之百增长速度,其它市场增长也都在百分之二十以下,所以中国在一些重大政策上能有所突破,比如像WTO等。国际资本依然会有很大的兴趣。

  “我们对孩子的责任就是要他们敢于冒险,敢于跨越边界。当情形变得不可收拾的时候,要跌倒了再爬起来,继续前进。我们能够干出来的最危险的事情,就是否认我们拥有的财富,沦为一个守财奴,想把已经到手的一切捂得紧紧的。”

  渡过互联网大萧条时期的惟一办法就是勇往直前,更快地前进。你无法将一架飞机的速度放慢到汽车的速度。

  停止就会死亡,成长则有生机。(文/方兴东)


新周刊网络版117期 专题


新 闻 查 询
新浪个人家园全面升级,买一送二超值大礼!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