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山西平遥一家酒吧里,我认真地翻看着老耿的照片,老耿在一旁则哼起了快乐的小曲,不说话的时候就到处东张西望。很显然,他对自己照片的影像充满了自信。
这是当地唯一的一个酒吧。老耿,年近半百,头发已经开始稀疏,衬衫外套一件摄影背心。与进进出出那些艺术家打扮的人相比,老耿看起来更像一个摄影“发烧友”。在酒吧里,老耿和这里的气氛显得有点不协调。但这些天他几乎每天都来,带着照片和画册,给认识不认识的、给中国的或外国的、也给老的和年轻的摄影师们看。
“所有的人都可以是我的老师。”他这样说。老耿不是职业的摄影师,他原来的工作是昆明一个商场的经理。1990年,老耿开始学习摄影,这时已经36岁了。有一次老耿跟着一群“发烧友”到农村去“创作”,农村人的质朴、真诚深深感动了老耿,在此之前,老耿一直在广州和深圳做业务,商场上的尔虞我诈让他身心疲惫。一次普通经历带来的感触,却让老耿坚定了用相机去拍摄普通百姓生活的信念。为了拍照,老耿干脆提前退休了。老耿觉得很庆幸,他没有经历“发烧友”们执着去拍花花草草的误区,但却让他永远拥有了好学的态度。
林添福(台湾摄影家):老耿的好学与好学,使得他的影像视野与观念有了超乎平常的精进,在昆明的摄影圈,算是一个异数。……当然,老耿绝不满足于单纯的记录,而更加立足于个人影像创作的层次,这一点,我们不难从老耿的影像中洞察出其中的企图。
吴家林(云南摄影家):在中国,关注人关注社会的摄影者越来越多,但大多数只重视拍摄题材内容的选择,而忽视摄影之所以成为艺术的最根本的摄影语言的研究和运用,使照片流于生活表象的平庸记录,成为遗憾的图像资料。而耿云生的照片,摄影精彩瞬间的抓取,画面中各种信息形象的有机组合,人物情感及内心世界的捕捉,光影、质感、层次的自然追求等摄影语言的运用,真实而艺术地表达了主题和内容。这是他作品感人的原因。
李旭(云南社科院教授):以一个社会工作者的身份而不是摄影家的身份,从社会学的角度来从事摄影工作已经成为一种新的趋势。耿云生当然不是为了赶这个潮流,他已经在做了。“收集照片就是收集世界。”这些照片将为昆明留下一份宝贵的遗产,为历史留下一份珍贵的文本,为今天的昆明人留下一片回忆的天空,为后人留下追寻过去的线索。(文/严志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