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一热,旅游书也跟着热闹起来,但真正热爱旅游的人会去读旅游书吗?
旅游书的范围很广,除了我们常见的游记之外,(据说这已经划到文学中的散文类了。)坊间铺天盖地的各类旅游手册、观光指南恐怕是其中最令人眼花缭乱的部分。不过,如果我们知道许多去雅典、罗马观光的老外,囊里装着的是《伊利亚特》、《罗马帝国衰亡史》的话,那么你就该想到,其实摆在书店货架上那些精美的观光指南可能非但不会有助于我们的 游兴,反而令我们大倒胃口--毕竟,旅游非购物。
旅游手册本来是帮助旅游的工具,用起来应该很方便。但是现在国内的旅游手册,简直就是中学地理课本的教学参考书,枯燥得让人昏昏欲睡。它们为了科学详尽,不但告诉你风景名胜的地理环境、人文历史、气候特征、土壤特产、交通时刻、宾馆饭店,还要告诉你该吃什么、该穿什么,甚至还要告诉你这些地方美不胜收,应该发些感慨,干脆就想帮你喊出来:真美呀!人们在家吃饭、睡觉、走路,旅游时还是吃饭、睡觉、走路。至于时间有限制,只好跟团出游的人,成天就捧本手册,匆匆走一场,好像专门做校对似的。有一则外国笑话,说一位先生去看悬疑侦探话剧,因为不肯付给侍者小费,侍者就指着台上恶狠狠地说,凶手就是园丁!结果自然是把这场戏弄得了无意趣。旅游和看戏很像,想体验另类的生活和未知的乐趣,有人想知道山有多高,有人想看看水有多清,有人好缺氧,有人想挨冻,有人好乱吃,有人却乐意挨饿,有人梦想艳遇,有人却琢磨着挨半夜扒火车……可是这些旅游手册们,就和“侍者”一样,早早地把结果公布,烦不烦?
《红楼梦》里有一位大小姐薛宝琴,小时候读唐诗,对“大漠孤烟直”一句总是不能理解,后来她真正见到了塞外风光,不禁大发赞叹,对自然和文化都有了更深的理解。心得,确是旅游的重要目的,好作品有感而发,但是我们见到了太多的"有发而"的游记。作家们目的好像是在促销的,看见旅游热起来,想把旅游文化也热一下,于是拿着旅游手册走一圈,给景点套上历史书袋,再温柔地叹息一声,或者絮叨一下旅途的艰辛、经历的趣事、当地人民的生活,肯定还有自然之广阔、城市之促狭的老生常谈。
我们的旅游空间,已经被旅游书塞满了。真心的,要享受旅游的乐趣,别看旅游书,把自己的行囊准备妥当,带上一份地图,足够了。
至于那些已经被冠于“散文佳作”名目的游记却与旅游热无关,而有些文化散记也完全可以当作游记来读。这些用心在行走的人,就像我们旅途上的好伙伴。有时候,正是一本好书让人产生了出游的愿望。只是不知道咱们这拨儿被“手册”、“指南”弄得全无想象力的一众游客还会不会有这份兴趣和耐心。(文/王飞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