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搜索 短信 分类 聊天 导航

订阅手机短信感受新
闻震撼稳居信息前沿
好书酷碟全场打折
新浪首页 > 文学 > 正文

米卢:可能没有人真正了解我

http://www.sina.com.cn 2001-11-22 15:13   新周刊

  中国以3:0向卡塔尔成功复仇的第二天,沈阳的街道上还留着狂欢的痕迹,米卢的脸上也写着疲倦。他打了通宵的扑克牌。晚上,五里河体育馆旁,餐桌上,米卢让服务生不要急着把他的咖喱汤撤掉,因为那碟汤还没有被完全“干掉”。直到盘底刮刮作响,米卢才转移注意力进攻另一碟面条。

  米卢的一小步,是中国足球的一大步。中国足球的一大步,为中国足球冲出亚洲走向世界趟出了一条路。中国足球出线世界杯,与北京申奥成功、中国入世定局一并如三驾马车,为高涨的民族自信心提供了足够的“兴奋剂”。

  这个走遍世界的墨西哥籍南斯拉夫人在中国导演了一幕大戏。他爱足球始终如一,胜过爱中国人。同时他说:“每个人的梦想是不一样的,但中国队的出线对我来说很重要。”现在,中国足球的世界排名从第86位上升到了32强之列,这一点全世界的人都知道。

  米卢谈米卢

  米卢的哥哥比米卢大7岁,号称“足坛上的芭蕾舞演员”,曾任南斯拉夫国家队主教练,在欧洲很有名,曾获欧洲“最佳足球先生”称号,球技术比米卢好。但他肯定没有米卢教得好。

  《新周刊》:有一个智力游戏,用三个形容词(不多不少)来形容自己的个性,你会用哪三个词?

  米卢:第一是乐观,第二是精明,第三是友好。

  《新周刊》:昨天中国队对卡塔尔,你启用了四名替补队员,他们都有上佳的表现。你当过替补队员吗?当替补队员时的感受如何?

  米卢:我踢足球的时代,上半场只能换一个人,下半场不能换人,所以基本上没有当过替补队员。

  《新周刊》:33岁的时候你退役了,在退役之前你的球技相当于目前中国国家足球队中谁的水准?

  米卢:我年轻时的踢球技术比中国现在国家队任何一个球员都好。

  《新周刊》:有人评论你是“老江湖”,周游列国,执掌教鞭。对此你怎么看?

  米卢:在世界足坛闯荡,就是我的生活,也是我的命运。我旅行,这是我的工作。我也很高兴我走过了这么多的国家,包括中国。

  《新周刊》:在国际足坛,像你这样的国际性流动的外籍教练不少。你如何看待这种流动机制?

  米卢:我认为很好,其实世界很小,我可以跟其它国家的人来分享我的经验。就像你说的2001是“中国年”。这个概念很好,一个国家不应该是封闭的,应该是开放的,要打开大门,融入国际社会。

  《新周刊》:身为外籍教练,你认为这仅仅是一份工作,还是说帮助了所在国达成了其它的意义?

  米卢:我来到一个国家,当地人期望值就会很高,但每个人都应该先明确自己处在什么位置,然后才能期望自己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新周刊》:作为一个世界公民,你对自己的身份有没有强烈的国家归属感?

  米卢:我从来不感觉我是属于哪个国家的,当然,我不会忘记我的祖国是南斯拉夫。我走了那么多的国家,非常高兴接触了那么多的人,如果一个国家有400万人,另一个国家有1亿人,我肯定去那有1亿人的国家。

  《新周刊》:你的中文水平如何?你先学会哪些词?

  米卢:第一句学会的中文是“你好”,“没问题”说得不错,当然还会说“慢慢来”、“快快”、“谢谢”。(李响说他的中文词汇量不会超过10个。)

  米卢谈中国

  米卢不是中国国家队的第一个“洋教练”,但最有资格被载入中国足球史的就是他了。9月,米卢在公开场合说过:我对中国没有很深的友谊。(原文另查)10月,米卢的去留备受关注,续约后的年薪是150万美金还是别的,成了传媒最大的猜想。他对“倒米”与“保米”的人们不愿作出更多的评判。给球迷签名时,米卢工工整整地写上“Milu米卢”,笔迹像出自初学楷体书法的学生。

  《新周刊》:有没有印象深刻的中国品牌?

  米卢:当然,到哪儿都可以看到made in china。

  《新周刊》:自2000年1月15日签约执教中国国家足球队以来,你到过中国哪些城市?印象如何?对沈阳印象如何?

  米卢:因为比赛,去过昆明、成都、上海、济南、大连、广州、西安、香港、沈阳。对北京的印象我只能跟1977年的北京作对比,当时我代表墨西哥朴马斯俱乐部来比赛,到了北京和上海。现在的北京与1977年完全不一样。至于沈阳,除了足球赛场,我哪都没去。

  《新周刊》:有一种评法是今年是“中国年”,因为至少有北京申奥成功、中国入世定局、中国足球出线世界杯三大喜事。

  米卢:“中国年”的主意不错。中国确实是世界上很大很重要的国家。

  《新周刊》:你怎么看中国足球出线所承载的“中国走向国际化”的意义?

  米卢:体育对一个国家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它可能向世界上所有的人来展示中国的变化和中国的国力。在奥林匹克运动会(悉尼奥运会)上能拿到第3名是很大的成就。明年还有女足世界杯、2004年有亚洲杯足球赛在中国举行。所以我认为中国人应该充分地意识到自己在国际上的地位。所以中国离世界更近了。

  《新周刊》:中国更加对世界开放时,中国人应该如何与西方人相处?

  米卢:最重要的是中国人应该学着改变,如不改变就很被动。当然了,也不是让中国抛弃自己的传统和处世哲学,关键是中国在保留原有传统和处世哲学的同时要学会接受。

  《新周刊》:10月8日,你说“对从未参加过世界杯赛的中国球员来说,进入世界杯就像人生的转折点,很可能改变他的一生。这种巨大的变化将在今后几年内得以体现。”你认为这种变化体现在哪些方面?

  米卢:实际上中国队员应该迎接更大的挑战,已经跟世界的队伍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了,所以队员应该有更大的变化。

  《新周刊》:中国球员明年打世界杯时,遇到欧美强队该持什么心态?

  米卢:我并不认为怎么样。我们应该感到庆幸。昨天我们还只是在电视上看到他们,今年已经在同台竞技了,这说明中国队也是一支世界强队。

  《新周刊》:中国传媒一度有“倒米”派和“保米”派,其中许多人对你执教的态度变化在十强赛前后判若两人,你如何看?

  米卢:当然,对一个教练来说,赢球就是硬道理。结果永远是更重要的。体育就是这样,取胜非常重要。如果你能享受足球的话,你就更容易成为胜利者。你所做的一切训练和比赛都应该贯之以享受的态度。

  米卢谈足球

  米卢57岁了。米卢有墨西哥妻子和女儿。米卢的归宿不在中国。但无论他在哪里,他的归宿都是足球。《新周刊》:你当过墨西哥、美国、哥斯达黎加、尼日利亚和中国的外籍教练,请比较这5个国家的球迷风格和球队风格?

  米卢:每个国家的球队都是不一样的,共同的是,球迷和球队都在慢慢成长。1977年,墨西哥球迷当时在球场上都不出声,只是看,对足球非常有耐心。哥斯达黎加的球迷比较相近。他们都是“一支队伍的忠实球迷”。而美国人只尊重胜利者。中国人可能就缺乏耐心,不仅是足球上,而是在每件事上都缺乏耐心。

  关于球队,像墨西哥队,1985年我带队之前是没有国际比赛经验的,我在的时候它成了一支世界级的队伍,现在又退步了。美国球队在我执教的几个国家中是最好的,是有竞争力的。尼日利亚队算是差的。

  《新周刊》:执教中国队并得以顺利出线,感觉顺手吗?

  米卢:我不认为执教中国队是最顺手的。事实上每支队伍都有顺手的地方,有不顺手的地方。我刚到中国的时候,可能没有人真正了解我。

  《新周刊》:那么何时开始有人了解你呢?

  米卢:明天。

  《新周刊》:在中国执教于你意义如何?

  米卢:四届世界杯的执教成绩对我来说不算什么,实际上带中国队出线,于我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中国队从世界排名第86位上升到了32强之列。每个人的梦想是不一样的,但中国队的出线真的对我很重要。毕竟,中国是赢了。(文/何树青)


新周刊网络版118期 专题


新 闻 查 询
新浪个人家园全面升级,买一送二超值大礼!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