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是1998年10月,在珠海一个台湾朋友的咖啡陈列柜里,我第一次近距离见到或长或瘦或圆或异形或古典的咖啡器具:玻璃的虹吸壶,电动磨豆机,生铁的、铜制的、木制的手摇磨豆机以及意大利摩卡壶……这些器具实在令我着迷。让我想起大学时光,在试验室里与试验瓶打交道的日子,忍不住就买了一套日本产的HARIO TCA-5直管5人份的虹吸壶,接着又先后买了手摇磨豆机,意大利摩卡壶等咖啡器具。
第一次煮咖啡,用的是咖啡厅里常见的那种玻璃虹吸壶,咖啡粉是朋友磨好的,那是一杯哥伦比亚咖啡:从点火,煮水,虹吸,搅拌,火候,时间,技巧,都是很死板的操作。当时我对咖啡粉的研磨粗细度、储存方法、味道的调配根本没有认识。
现在回想起来,那杯咖啡也许真的不是杯好的咖啡。但这杯咖啡却影响了我很多,让我知道真正的咖啡不是办公室即时冲泡的雀巢速溶咖啡,也不是西餐厅酒吧仔随便炮制出来的棕黑色液体。真正的咖啡需要时间、文化或工夫的沉淀。现在我还能记得当时的那份馥郁的醇香、苦涩以及一份淡淡的回甘。
现在我家正常有蓝山、巴西山度士、曼特宁、摩卡、危地马拉、哥斯德黎加、赞比亚、肯尼亚等十余种世界名品咖啡原烘焙豆。有些品种是托人从意大利专门带回来的,在国内的咖啡厅都很难喝到。但我还是怀念那杯哥伦比亚咖啡。
有人说,在中国喜欢咖啡是小女人的事,我想我就是个小女人吧。
对话《新周刊》:为什么说咖啡对你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
Fasinii:很多人一进我家,第一句话就是WA,好香的咖啡啊。其次就说,WA,这么多壶干什么呀?到我家你就会发现并没有特别摩登的装修和家具,家里摆得最多的就是形形色色的咖啡壶、咖啡杯、咖啡瓶、咖啡罐、咖啡豆、咖啡粉……墙上挂的也是大大小小的咖啡图片,我自己还专门做了个咖啡网站,把咖啡和咖啡文化介绍给更多的朋友。
《新周刊》:咖啡对于你而言,是一种生活方式还是一种点缀?
Fasinii:早晨起床,拉开窗门,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煮一杯滴滤式法国牛奶咖啡;平时上网工作时,电脑旁也会放一杯加了JACK DANIEL'S的威士忌牛奶咖啡。白天工作累了,我会用虹吸壶煮一杯我自己特调的咖啡,不一定是单纯的某种咖啡。因为,咖啡是自由的。咖啡也有个性,适合自己口味的咖啡,才是最好的咖啡。
《新周刊》:你每天要喝几杯咖啡?
Fasinii:大多数人喜欢在咖啡厅里喝咖啡,听着爵士音乐,呆坐半天读一本村上的书。这样的姿态通常都很优雅,这也是星巴克能在中国走红的缘故吧。但咖啡对于我而言,已经是我生活中的一部分,就像我们每天要喝水吃饭。我每天最少也要喝几大杯咖啡,站在厨房里喝,坐在阳台花园里翻着报纸喝,躺在沙发上看碟时还是喝咖啡,很多时候是加了奶的一大杯(约500毫升)。通常每个星期总有一两天我除了牛奶咖啡和清水以外,都不吃任何东西。
《新周刊》:有朋友来时,你也是自己煮咖啡来招待他们吗?
Fasinii:当然,这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我最喜欢有朋友来玩的时候,可以趁兴做一大壶的冰咖啡,加些白兰地或者绿薄荷酒,看他们陶醉其中的样子,我很开心。
《新周刊》:我看你家里也有潮汕的功夫茶具,你觉得中国的茶道与咖啡有什么不一样?
Fasinii:其实这是东西方两种文化的区别。茶喻人生,咖啡若梦。我习惯了咖啡,便不太喜欢中国茶了。虽然在香港大排档茶楼里有一种大杯盛装的“鸳鸯”,其实就是咖啡+奶茶。对我来说,咖啡与茶是不能调和的。喝茶后会觉得越来越饿,而喝咖啡觉得可以裹腹。喝咖啡的人与喝茶的人也不一样。喝咖啡要趁热(花式冰咖啡除外),真正喝咖啡的人必须在它七八十摄氏度的时候喝,一般就是在几分钟的时间之内把一杯热咖啡喝完。而中国茶可以不断加水冲泡,喝几个小时都可以。因此,喝咖啡更具有贵族品质。但无论是茶道还是煮咖啡,在繁琐的冲泡过程中都表现出了一种尊重,一种文化,对茶艺及咖啡的尊重?
《新周刊》:煮咖啡是不是特别的复杂?
Fasinii:用滴滤式也许要相对简单一点。但现煮咖啡还是有点麻烦,以ESPRESSO为例,将咖啡粉放进咖啡机后,按键后3-5秒,开始流出咖啡,在心里默数24-32秒时按停,此时流出来的咖啡必须是1.5盎司左右,而且味道的纯正还关系到咖啡粉的粗幼度和紧密度。最初我试十次最多有三次能成功。所以在广州酒店里,我们很少能喝到一杯正宗的ESPRESSO咖啡。
《新周刊》:自己焙制的咖啡与市场上的速溶咖啡有什么区别?
Fasinii:速溶咖啡不需要过滤,没有残渣,味要淡很多,很假,里面还有一些添加剂,是快餐咖啡。而焙制的咖啡必须要经过过滤,还要用心,根据自己的喜好控制研磨的粗细度,选择不同的器具,调制的技巧也可以随心所欲,这样才能调出一杯有个性的原汁原味的好咖啡。还是那句话,咖啡是自由的。因此,雀巢永远做不到意大利特浓咖啡ESPRESSO那种劲道,可以像中国的洞顶乌龙茶一样,苦后还可以回甘。
《新周刊》:你最中意哪种咖啡?
Fasinii:网络小说《第一次亲密接触》里轻舞飞扬喜欢曼特宁和巴西咖啡,我最中意30%意大利咖啡拼配70%哥伦比亚咖啡。虽然意大利已经是调配咖啡,但属于深炒,油性较重,而哥伦比亚浅炒,油性少。这样调配的咖啡不浓不淡,但现在广州的餐厅还喝不上这样调配的咖啡,只有DIY。
《新周刊》:刚才你提到喝咖啡是一种相对贵族或小资的生活方式,是不是花销特别大?
Fasinii:其实也不很贵。国内产的云南咖啡很便宜,味道也不错,在超市里买250克大约只需要30元,但这是低档咖啡。稍微醇正、地道的进口咖啡豆(粉),价格起码在云南咖啡的一倍以上。以每杯咖啡需要10至13克来计算的话,一杯国产咖啡的成本大约是1.5元,不包括糖和奶。而进口咖啡豆一杯的成本一般在3元以上。
《新周刊》:这样看来,咖啡进入中国家庭的成本并不高。
Fasinii:主要还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现在有朋友来我家,除了喝到我煮的咖啡,我还习惯送他们一个咖啡冲杯,一包滤纸,半包研磨好的咖啡粉。我正准备转行做与咖啡有关的业务,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仅认识雀巢咖啡,也能够喝到自己研磨的、真正的咖啡。
旁观者
有人说喝咖啡的女人,是寂寞的女人。
但Fasinii好像并不寂寞。采访中不停有电话打进来。
她拿出ESPRESSO壶、打奶器和一个“收腰”的高脚大肚玻璃杯,为我们调一杯可以分成3层的冰拿铁(LATTE)咖啡。看她煮咖啡的动作,你能感受到的不止是娴熟、认真,更是一种对咖啡的执着和尊重.
端起咖啡,她习惯性地先闭上眼睛幸福地闻那种甘酸香醇苦交杂的味道。“其实,咖啡也是心情的伴侣,喝咖啡想心事的女人很容易令人着迷。”(文/李国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