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院线在国内初露头角,最早是在今年9月6日,当时网上流传着一篇标题为《一批“冷宫”影片将解禁》的文章。正式得到确认却是在国庆期间,北京新东安影院、大华影院与各地十余家影院第一次在“艺术院线”的名目下同步播放一向被归为艺术片的《月蚀》。
此次活动的策划者、北京紫禁城三联影视发行公司的总经理卓顺国在谈及国内建立艺术院线的出发点时说道:“目前,国内有一批年轻的导演,创作了一批题材和表现形式新锐的电影,需要寻找一批特定的观众;对于观众来说,剧情看片习惯正受到西方电影的影响,看电影的层次提高了,需要接受新鲜的东西。这两个一结合,在特定场合观看文艺电影的需求就产生了。”
的确,对于国内的这一批年轻的导演来说,真正意义上的艺术院线也的确是他们非常期待的、用以完成他们电影作品公映的最佳选择。“目前国内的独立电影是一个很不正常的状况,一部电影并不能够走完从创作、拍摄到发行放映的完整过程,而只是拍摄完成就中止了。许多独立电影都只能到国外去寻求机会。拍成的电影不能放映,其实是很大的资源浪费。”而多数导演也都认为所谓“艺术片”在规范运作下,也绝对能使艺术院线实现赢利。
艺术片的选择当然属于最核心的问题,而此次活动目前宣称的放映范围就是“一部分与我们公司签约的导演的作品、适当策划的一些导演专题,在推介时尚酷片的同时推介一些有价值的老片”,其局限和草率可见一斑。难怪导演章明在接受采访时,就非常担心他们所草草认定的“艺术电影”是否与大家想象的一致,而院线选择片目的失败,也就直接导致“艺术”沦为标榜和噱头,向大家兜售的纯属既非艺术又不像电影的垃圾。
在首次推出的影片中,四部国内的影片除了王全安的《月蚀》还有评论被提到与艺术片有关,其它如滕华导演的《一百个……》,李春波导演的《女孩别哭》,居然曾作为中影建党80周年献礼片入选;而霍建起的《那人那山那狗》也被国内主流大奖金鸡奖“收购”。这些片子唯一跟艺术电影挨上边的就是“发行有限”了。至于另外两部美国片也是融温情与怀旧于一炉,摆出商业味道浓厚的煽情架势,除了没有好莱坞一贯的大制作之外,其余的套路如情节、画面倒都不脱离好莱坞恶俗的藩蓠。顺便还要请每个电影观众记住,艺术院线的电影票价绝对不亚于普通的商业电影,单人单片高达30元。(文/黄晶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