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8”那天,在我和朋友们主持的万科“经济人俱乐部”上,我发了一张帖子,请大家在这个日子留下一句话。可想而知,对这件事大家有一肚子话,自然是应者云集,说什么的都有。万科董事长王石发的一张帖上赫然写的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太悠久了,也许外族的入侵才能振兴。”这句话石破天惊,引来了最多的争议和指责。有网友责怪王石:“良心太太的坏了!”
不过,我对王石所说基本赞成。
我是个电脑迷,却不是电脑高手。一旦电脑传染上病毒,我常常不得不求助于朋友中的电脑高手。近年来,电脑病毒频发,一会是宏病毒,一会是让人谈虎色变的CIH病毒,一会是爱虫病毒,一会是幸福时光病毒,一会是红色或蓝色代码,最近又开始流行起蠕虫病毒来,搞得我好不狼狈、不胜其烦。
不过,老跟病毒打交道,我也开始具有一些病毒方面的认识,更主要的是心理承受能力大大增强,现在我居然能够听进去电脑“玩家”们的一些奇谈怪论了。
在电脑“玩家”朋友的“第三只眼”看来,病毒并不见得那样坏,自有其妙处。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没有病毒的刺激,也就不会像有现在这样日新月异的电脑技术进步,而类似我这样的懒虫也就享受不到电脑的那么多好处了。
何以见得?好比说,有个风流少年发现了视窗(WINDOWS)2000的毛病,俗称是捉到了“BUG(虫子)”。于是,兴冲冲地对比尔·盖茨说:“嘿,哥们,你的视窗2000有点问题,应该如此这般这般如此才行。”试想比尔会听他的话吗?不成。因为少年太“小”而比尔实在是太“大”了。一种可能性,是比尔根本听不到少年的声音。另外一种可能性是,比尔倒是“体察民情”,听见了少年的声音(好比说他收到了少年的一封警告邮件),但他决不会轻信他。试想,每天给比尔发邮件的人那么多,人人认为自己发现了比尔的虫子,凭什么比尔要信少年?
因此,给可怜的比尔发一个病毒过去,不失为一个简单而有效的办法。要是大功告成,比尔自然不会再有疑心而是须赶快补救:又是打补丁,又是收回,又是升级什么的。听朋友说,视窗2000的“补丁”足有8000个之多呢!
原来世界老大微软就是这样在战斗中成长,人类的电脑技术就是这样在病毒的“刺激”下日新月异的。这让我想到了许多,特别是想到经济学受普遍关心的经济制度的变迁。显然,对于经济与社会的进步来说,一般的人喜欢发表的是道德的高论,但对于经济学家来说,却希望找到有效率的制度。什么是有效率的制度呢?从大的方面来说,经济学家们普遍认同的是市场经济制度。市场经济制度到底有什么高明之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说来其实简单,无外乎一是尊重私人产权,二是崇尚公平竞争。正是靠了竞争,均势才不断被打破,创新则如江海潮水般昼夜不息。
竞争不仅是产品的竞争,也是制度的竞争;不仅是不同企业的竞争,也是不同国家、民族和文明的竞争。而竞争的本质,便类似于相互施放病毒,对方除非“更快更高更强”,否则就会被吃掉。因此,“病毒”才是苏格拉底式的牛虻,它令任何强大的公司、帝国和文明不致昏昏欲睡、停滞不前。
“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对于民族与文明的进步,不可能不付出遭“病毒”袭击的代价。想要制度的完善,却拒绝“病毒”的袭击,注定只是一种空想。没有索罗斯施放“病毒”,亚洲人也许至今还继续沉浸在自满自足、自以为是的所谓“亚洲奇迹”与“亚洲模式(其实是‘裙带资本主义’,是典型的‘伪市场经济’)”的春秋大梦中,再也不会想到要让自己的市场制度更加完善。
斗胆再往前发挥一下,看中国社会晚清的进步亦是如此。倘若你对道光皇帝说:“嘿,哥们,你的系统完全过时,BUG(虫子)无数,须升级换代。”道光一定会回一句:“呸。我乃中央帝国,天下至尊。你是什么东西!”无奈何,你只好给他一下子,放一只“病毒”过去(当然,这只病毒我们称之为“鸦片战争”)。事实上,我们看到,放一只甚至都还不行,必须不断地放,引发硬件、软件全面故障,中国人才最终相信自己不是病在肌肤,而是病在骨髓,中央处理器、内存、主板等等统统得更新才行。
文明演进的方式是不是可以变得更文明一些,而不一定要采取施放“病毒”的方式呢?我也希望是这样,但是实在遗憾,检点历史,至少到目前,我们还没有看到什么像样的方式。而20世纪计划经济实验的大失败,更使我们对任何摒弃竞争的乌托邦理想抱以警惕:没有“病毒”相随的路,通向的该不是地狱之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