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搜索 短信 分类 聊天 导航

订阅手机短信感受新
闻震撼稳居信息前沿
好书酷碟全场打折
新浪首页 > 文学 > 正文

10部书

http://www.sina.com.cn 2001-12-29 13:04   新周刊

  2001不是图书年!

  新世纪的热闹、中国年的热烈,一桩桩一件件的大事小事,将众人的目光更多地吸引在了媒体和论坛上。当《三重门》之类的冷饭仍占据各大排行榜前三甲的时候,当WTO的相关书籍出到3000多种的时候,2001年似乎变得无书可读。但事实上,正因为没有了浮华的泡沫,人们才可以静下心来关注一些好书,2001年成了读书年。真正爱书的书虫们享受了WTO的直接利益是得以看到大量被译入或原版的国外好书,过去淹没在种种畅销书背后的经典书籍开始浮出水面。十部新书可能太少,但这十部因为总体上代表了2001年而最值得先读。

  《卡尔维诺文集》,(意)伊塔洛·卡尔维诺著,译林出版社,2001年9月出版

  意大利人从不轻易崇拜任何作家,当卡尔维诺20世纪70年代相继推出《看不见的城市》、《命运交叉的城堡》、《帕洛马尔》后,整个意大利开始为之疯狂。卡尔维诺会让那些看他的书的傻瓜明白自己到底有多愚蠢,可惜我们再也看不到他嘲弄的表情。中国“小资”们对卡尔维诺的追捧并不能反映这套书的真正价值,事实上,卡尔维诺对人性的解构能力和超乎寻常的平静、优雅、渊博以及无远弗届的想象力,已经使他成为2001年最值得关注的写作者。随着网络阅读和写作日渐风行,卡尔维诺那些冷鲜、怪异且绝对个人化的文字将价值日显。在这套文集中,除了卡尔维诺超凡脱俗的小说,还有受评论家一致推崇的《意大利童话》。上下两册的意大利童话,是卡尔维诺生前用了两年的时间收集整理、用写小说一样的精彩留下来的世界瑰宝。不过,很多国人看后觉得很艰涩,也许是文化背景的缘故。

  《一个人的村庄》,刘亮程著,新疆人民出版社,2001年1月出版

  刘亮程一直强调自己是农民,也许正因为如此,一经亮相,即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后一位散文家”和“乡村哲学家”。这本书的副标题是“后工业化社会的乡村哲学”。这是一本始终把人和畜的命运连在一起的散文集。在这个所有人都削尖了脑袋往城市挤的时代,刘亮程让我们看到了阳光充沛的乡村。困苦的生活、无助的生命里,却充满了各样的快乐和幸福。与以往任何时候不同的是,农民问题因其以前所未有的严峻性突显出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困境而在2001年引起广泛关注。刘亮程书中展示的一幅个人化的乡村图景及其后工业化时代的命运思考,也因其远远超出了传统文人的“悯农”情结而具有更为深广的意味。

  《20世纪的书》,(美)查尔斯·麦格拉斯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10月出版

  《纽约时报书评》成就了四种辉煌:作家、观念、文学以及媒体。这份美国读者最多的文艺期刊,无论对于美国还是其它国家都有着不同一般的意义。在这里,书评家有着和作家一样的声望;在这里,所有的文学变迁,都能找到源头。本书摘自《纽约时报书评》从1896年到1997年对书籍及作者的最佳评论,亦包括纳博科夫、米兰·昆德拉及诺曼·梅勒等人的访谈,久远的声音在字里行间历历在耳。当然,最重要的是,从这本书中,我们也终于明白什么才叫真正的好书。

  《帝国的回忆》,郑曦原等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5月出版

  在每一个新年的开始或结束,总有两件事可做,一是展望和期盼,另一个则是回忆和总结。这在全世界都是一个套路,从图书就能明显地体现出。《帝国的回忆》全名叫《帝国的回忆:〈纽约时报〉晚清观察记》,是作者们从《〈纽约时报〉晚清报道总选辑目录(408篇)》中挑选出来的,时间跨度从1857年1月至1911年10月,共采用131篇原始文章。在尘封的纽约公立图书馆里,对着一堆堆的缩微胶片,读着外国人细微描述的那个伤疤一样的民族,作者说“疮疤被撕开了,血流了出来”。2001年,远离晚清一个世纪有余,除了这个帝国的回忆,还有一些东西很想知道:目前的《纽约时报》怎么说如今的这个民族;晚清的人们如何想现在的同胞。

  《百年摄影经典》,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辽宁教育出版社/贝塔斯曼亚洲出版公司,2001年9月出版

  对于所有把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看作世界奇迹的人来说,这是一本被众人期待已久的书。这部书展示了一个个的里程碑,从1910年杂志上的第一张彩色照片到1927年的第一张水下彩照,再到今天用尖端摄影技术拍摄下来的各种照片。书中的250副图片是由美国国家地理学会邀请摄影界的六位专家从杂志上的最佳作品及学会档案库里很多从未发表过的精美图片中评选而出,并从摄影艺术史的角度对这些作品逐一分析。加上杂志几代编者始终致力的知识性趣味性的文章,让所有能一睹此书的普通读者咂嘴赞叹,也让专业人士们困惑不已:我为什么想不到这一点呢?

  张五常作品系列,张五常著,社科文献出版社,2001年8月出版

  张五常有句很有名的话:“只以文章论英雄”,你说你的文章写得好,或者我的写得不好,把你的拿出来看看。这位脾气很坏、人气极旺、表情极酷的经济学家将复杂的经济学原理出神入化地转化为普通百姓熟悉的语言。在这个经济至上的时代,张五常“百年来只此一人”的出现简直是应运而生。张五常这个专业精英成为媒体明星至少折射出了当代经常学的另类形象的价值——这甚至可以被当成一种时尚来解读。但更为关键的是,张五常的文字让我们知道了就连经济学这样科学的学问也可以是高度个性化的。以往为中国读者所熟悉的多是他的随笔和杂评,他最重要的文章都是用英文写就的,此次终可以一睹全容。至此,所有的名家都体现了一个真理:一个没有个性魅力的人是很难创造出文字之美的,当然,还有思想之美。

  《娱乐经济》,(美)沃尔夫,光明日报出版社,2001年5月出版

  如果你同意2001是中国传媒年这种说法,那么你就知道这本被看成是新传媒圣经的书的分量了。沃尔夫是世界顶级传媒与娱乐公司的首席顾问,美国娱乐界最有影响、最权威的波兹-阿伦-汉密尔顿传媒娱乐公司的创建者和高级合伙人。本书提出了一个崭新的营销思路,即用娱乐因素改造我们的经济。正像美国乃至整个西方社会一样,传媒和娱乐产业以其无所不至的影响正逐渐渗透到我们的经济增长、文化演进以及人们社会生活中的所有层面。其实“娱乐经济”的概念国人早已熟稔,各类秀场、美女文化等等,娱乐成了各类经济增长点的至高砝码。中国人从来不缺想法,只是少一点将之理论化且充实广泛的内容。现在沃尔夫给了。

  《超限战》,乔良、王湘穗著,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99年2月出版

  与“9·11”相关的书出版众多,只有这本旧书得到最多的瞩目。这全赖书中超前的观念及预见性。“9·11”事件几乎就是对超限战部分理论的一次演练,也几乎体现了作者提出的超限战的全部典型特征:共时性、非均衡、最小耗费、多维协作、各维平等、全程调控等。“9·11”除了军事力量,也动用了多方面的力量:情报调查、安检配合、人员招募与培训、潜入美国,避开CIA及FBI,都需要多方面的协调配合。这点完全体现了多维协作的新战争理念。其实,从本质上,“超限战”和当年鲁登道夫提出的“总体战”没有区别,都是投入全部国力获取胜利,不同的只是战场的选择。谈《超限战》的理性文字,对比着已成废墟的世贸和满目疮痍的阿富汗,感慨的同时谁都会禁不住不寒而栗。

  《约翰·亚当斯》(John Adams),(美)大卫·麦库卢(David McCullough)著,2001年5月出版

  大卫·麦库卢因在9年前写作哈里·杜鲁门的传记获得普利策传记文学奖。约翰·亚当斯是美国第一届副总统和第二届总统,但是托马斯·杰斐逊这位美国独立宣言的主要起草人及第三届总统的知名度显然高过他。在多种涉及亚当斯和杰斐逊的书籍中,这种看法是普遍的,甚至在写作之初,作者的本意也是写一本二者的合传。然而,作者着手研究后,看法就完全改变了。作者指出,杰斐逊以独立宣言主要起草人而名扬天下,但几天的奋笔疾书能与多年坚持不懈的奉献比吗?从历史的天平上看,这一“翻案”是革命性的。同时作者以亚当斯和阿比盖尔的“两地书”的爱情故事作为全书的主线,夫妻二人在飞鸿传书中所流露出的深情非常感人。

  《半生》(Half a Life),(英)奈保尔(V.S.NaiPaul)著,2001年9月出版

  国人知道奈保尔是因为他是今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而更能引起舆论注目的不是他的书,而是他的言论。在英国,奈保尔的热闹绝不亚于我们的王朔。9月《半生》出版后不久,他的死对头保罗·塞罗斯克在《卫报》评论这本小说时讥讽道:“要是书上不署奈保尔的名字,《半生》只是昙花一现。当然,因为书上写了他的名字,它自然会留下一个轨迹:大量的评论,可怜的销量,加上一个文学奖。”数周后,斯德哥尔摩向奈保尔颁发了奖章。奈保尔一向追求观察和叙述的新方式,他说,小说作为一种文学样式已经死亡,当代小说除了炒冷饭已无事可做。这一说法在文学圈轰动一时。两年后,《半生》出版,他又平静地宣布自己将回到这样一种艺术形式。这或许可视作对文学批评家的戏弄。同时,奈保尔的当选,文品与人品的问题又再次被提上台面,但诺贝尔显然更热中前者。(文/李冬莉)


新周刊网络版121期 专题


新 闻 查 询
新浪个人家园全面升级,买一送二超值大礼!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