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千年的电视剧两大流行范式和它们的恶俗化把全国搅得天昏地暗:武侠不到位的《笑傲浆湖》,给全国人民开骂的畅快;《情深深雨蒙蒙》那被琼瑶大妈重炒了无数回的言情,还能让小美眉们一片疯狂,至于日韩偶像剧还是年轻人里绝对的收视灵药。在一片混乱之中,也还总有那么几类戏在老老实实地建立口碑。
如果说电视剧的总体态势是量多质次,那么国产电影就更是惨不忍睹,“A-G文化院线”在没有高质片目的情况下,更像一个商业噱头。今年以来DV风潮的持续升温,“独立影像节”等民间展映活动对电影“民间”力量的着意推动,都不外乎此。
话剧还首次超过了电影大片、摇滚、芭蕾和流行乐,成为最为时尚的文化消费,各剧组纷纷开始全国巡演。有人甚至编出了这样的打油诗:“三高”价太黑,影视智商亏。小资白头后,闲坐说京辉。
《大雪无痕》
去年一部《生死抉择》制造了国产电影的票房神话,今年一部《大雪无痕》在不事张扬的默默播映里确立了全国上下一片口碑。正如大案要案所特别昭显的警世意义,成为“收视焦点”的反腐片也总有其独到之处。《大雪无痕》关注的是日常生活的变动中普通人的生存状态,是经济转型期各阶层人们相对普遍、共通的心理欲求与人生境况,画面也回复了生活本身粗糙的质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全片很少直接地情绪化呐喊或评点,完全是以冷峻的现实主义笔触,通过曲折细致的情节,完成了对典型人物性格的塑造,尤其注重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人生轨迹的可信性,也只通过对不同人生轨迹的观照,暗暗表现出了主创者的倾向性和价值评判。数年前以一部《苍天在上》打响“反腐作家”名头的陆天明是该片的编剧,他的一番话很有意思:当反腐败已成为党和人民的一种共识,我想要达到的目的就是,把沉重、严肃的主题写得更文学、更艺术,而不是靠口号使观众激动——这或许指明了今天的“反腐剧”潜力之所在。
《大雪无痕》还歪打正着地捧红了一个人,那就是曹颖。
《长征》
用央视自己的宣传语来说,这是“中国共产党八十周年诞辰之际,第一部全景式、全方位再现长征全过程,生动展示长征精神的电视力作。”但是让每一个普通电视观众惊喜的是《长征》在可以预期的大气磅礴、荡气回肠之外,在一以贯之所谓“严格的历史真实”之外,倒还真是给了大家颇为丰富灵动的艺术想象和大量逼真、可感的细节。在历史脉络之外也是无数看似琐碎实则经过缜密构思的细节成功突现了人物性格,找准了人物的性格基点。正是因为从这些细微处入手而来的自信吧,该剧也第一次在大制作的历史人物剧中敢于宣称:以神带形似,再求形神兼备,从而让我们第一次有机会看到了唐国强版本的毛泽东和陈道林版本的蒋介石。既是在表现政治领袖力挽狂澜于即倒的魅力之时,他们还是坚持了大处着眼、细处入手,真实地抓住了一些醇厚感人的情感细节,用平民心态关照伟人情怀——调查统计显示,24集电视连续剧《长征》已创下同类电视剧收视最高的纪录。
《大宅门》
《大宅门》从开拍伊始就是最惹人瞩目的圈子事件,导演郭宝昌曾一力提携过许多显赫在今日的名导明星,于是给剧组跑龙套的都不是寻常角色,张艺谋也说了他就是带着整个儿第五代导演报恩来的……且不说这番十足十的造势功夫吧,就是郭宝昌本人也是提起《大宅门》就双泪长流,直说是融合了身世之感,足足沉吟四十多年的产物。如果有个“未播先轰动奖”必是非该剧莫属。至于《大宅门》播出后的反应,应该说是最充分的体现了观众口味的分流。所有喜欢《四世同堂》和《茶馆》的人、老人和怀旧的人都极力推崇《大宅门》;所有年轻的、更年轻的、活泼的、喜欢新鲜事物的人都在《大宅门》的门外总也进不去,也不想进去,有的还透过门缝闻出了陈腐味儿……不管怎么说,接近21%的收视率,最终使《大宅门》成为央视3年以来最受欢迎的电视剧,也许我们还真得承认:中国的确已进入相当程度的“老年社会”。
《理查三世》
《理查三世》是中国当世最值得关注的戏剧家林兆华先生酝酿已久的一部力作。4月该剧完成了在国内的12场演出,9月便接着参加了在巴黎举行的国际戏剧节,期间又参加了别的国际交流——有一点无庸讳言,林老先生虽然已是65岁高龄,但就戏剧真正的创新意义而言,还是只有他能拿出新颖跳脱到可以让世界耳目一新的东西。至于《理查三世》在国内的演出自然还是和林先生以往的戏相似,都是“叫好不叫座”。还有一点应该被记住:正是从林兆华导演《绝对信号》开始才首度开创了国内小剧场话剧的历史,在林兆华先后排演了《浮士德》、《棋人》、《哈姆雷特》、《三姊妹等待戈多》等戏之后,似乎就此奠定了人们对他的评价:一个很先锋、很实验、够另类的老头。但林兆华自己又说了:我的根基是现实主义的,只是不满足于中国的戏剧状态千篇一律,戏剧是那么丰富,为什么只有一种表现方式,我是想让人们看到更多的样式。
《蝴蝶是自由的》
《蝴蝶是自由的》作为一部从美国20世纪60年代的百老汇名剧翻拍而来的作品其实还真没什么好说的,但所有的事由皆因一个“裸”字而起:先是《蝴蝶》剧中有激情戏、有裸戏的消息不胫而走,接着某报纸更打出了“60万元买一脱”的标题对此大加炒作,然后剧组成员就开始了比窦娥还冤的哭诉,社会上也是一片哗然讨论,讨论的焦点或者更准确的是一些依然暧昧的揣度,不外乎:《蝴蝶》一剧真的裸了么?我们可以接受什么样裸的边界?我们是在以色情的眼光看待艺术的裸么?剧组难道当真不是在有意炒作么?——《蝴蝶》剧上演数轮,票房一片火热。拿到戏票的人知道剧组并不无辜,因为他们自己的宣传单上就赫然打着:一部冲破传统为情欲场面重划底线的成人话剧。看完戏的人也明白了所谓“裸”和“激情”无非还是口头热闹热闹——一场集体意淫让人哭笑不得,《蝴蝶是自由的》也就依然是当之无愧的年度裸戏。
《鲁迅先生》
今年是鲁迅诞辰120周年,李六乙的话剧《鲁迅》酝酿已久,一向以红色和革命激情为符号性标志的张广天也不失时机地推出了所谓民谣史诗剧《鲁迅先生》,这部戏说是民谣史诗剧,但有一些摇滚、有一些爵士、有一些曲艺、有大段朗诵和张广天红色戏剧中一贯的口号,再加上管弦乐队、合唱队、电影资料片以及Flash动画,整个就一大杂烩——真不知道张广天极端平面化、作秀化的“人民美学”和鲁迅先生曾论述过的还会不会有一星半点的重合?不管怎么说,今年的戏剧界“鲁迅风潮”还真成了气候。9月,古榕执导的大型话剧《孔乙己正传》再度公演,稍后,在张广天的热情掺和下,郑天玮编剧、王延松导演的话剧《无常-女吊》又将鲁迅的六部作品之相关人物进行了“重组”,号称要演出一个“今天的、活着的鲁迅”。
《卧虎藏龙》
3月举行的奥斯卡颁奖礼上《卧虎藏龙》的获奖正式标志着一波好莱坞东方热的掀起。但《卧》片获奖在国内的反响却是,在成为热门话题的同时不仅遭到了票房冷遇,还让国人们回忆起以前诸多别的武侠片的精彩。好容易有人说了:俞李之恋的含蓄、玉蛟龙个性的自由奔放代表了中华文化的种种,但老外的反应又让大伙儿感慨:原来媚眼抛给瞎子看,对于老外来说一点漂亮的武打和特技就能把他们唬得团团转——《卧虎藏龙》的成功就此让好多人懂得了:什么叫东西方文化差异。
《我的兄弟姐妹》
比起似乎走到一半儿就走泄了气的《走到底》,比起支离破碎、苍白生硬的《昨天》,这部号称催泪核弹的电影好歹还是成功骗下了观众的眼泪。有人给了《我的兄弟姐妹》一个最准确的形容:如果你最近比较烦,那么,去看看《我的兄弟姐妹》。它可以让你在1个小时之内找到一个于人于己都无害的健康发泄渠道——流眼泪。就像当年一部《妈妈再爱我一次》让全国人民哭得地动山摇、心满意足,这部片还是拿出用孩子煽情的老套路再度满足了大伙畅快流泪的潜在需求——一个疑问是:这样的套路又能重用几次?WTO之后还剩什么能救中国电影的市?
《哈里波特和魔法石》
《哈利波特和魔法石》的如期上映是奖给“9·11”后全美人民的一块糖,叫他们举家躲进黑洞洞的影院就此漂浮着进入了一个奇幻、有趣和现实生活完全不同的魔法世界。该片也是赏给好莱坞影业经济的超级造钱机器,在经过了《珍珠港》、《人猿星球》、《最终幻想》等年内大制作的屡屡失意之后,《哈》片让好莱坞重拾自信。的确,全球10亿书迷的殷切期待、全美4000家影院创纪录的同步首映使得影片尚未上映即打破票房预售纪录,11月中旬上映后,第一天,就以3160万美元打破全美单日票房纪录,第二天又以3290万美元打破自己前一天创下的纪录,之后《哈》片势如破竹连续打破多项纪录,电影业人士更预言要打破《泰坦尼克号》全球18亿美元的票房纪录也指日可待。和《哈》片类似,今年全美票房极成功的另外两部片《怪物史莱克》、《怪物公司》也是充满想象力的童趣之作,看来越是在现世生活窘迫压人的时候,想象力越是显出了最灿烂的魅力。
《天使爱美丽》
艺术与票房都能达到高峰的影片无论何时都显得那么稀罕,《天使爱美丽》就数此列。这部法国片在国内上映的前7个星期就吸引了超过600万人次观众入场,连续4个星期成为全法票房冠军,特别有意义的是:它还打破了自1986年来以来好莱坞电影长期垄断法国电影票房榜的局面。导演让-皮埃尔·儒内带给大家一个叫做爱梅丽的可爱女孩儿,她怀着奇妙的想象力、动人的幽默感和温暖纯净的爱轻巧地行走在日常生活的边缘,真实生活也由此被赋予了法国电影特有的诗意。儒内的成功完成了一项证实:当欧洲艺术电影的深厚传统与新奇可感的创意完美结合,谁还敢说欧洲片都是大闷片呢?(文/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