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搜索 短信 分类 聊天 导航

订阅手机短信感受新
闻震撼稳居信息前沿
好书酷碟全场打折
新浪首页 > 文学 > 正文

10座城市10个人“你是哪部分的?”

http://www.sina.com.cn 2002-01-14 17:00   新周刊

  你是哪个阶层的呢?人人都有兴趣弄清自己的归属。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课题组分出十大阶层虽然不是一个轰动新闻,但知晓这道新闻的人,大多会不厌其烦比照着自己的生活寻找着自己在其中的位置。有的人可以按图索骥,更多人确实四顾茫然。阶层的模糊性除了说明人群的多样性之外,还因为很多人正处在一个积极上升的阶段,他们还在努力去争取自己想要的那个位置。

  其实很多人都忘了“工人、农民、知识分子”这样的老黄历了,白领、小资、中产……成了年轻和刚刚年轻过的某些人受用的标签,而“私营企业主”这样的职业或者说地位,已经不知不觉赢得了令人羡慕的不可动摇的社会地位。从南到北,从大城市到小城市,从国家干部到自由职业者,一个相同之处在于:认可经济对阶层分类的重要性的同时,我们向往着一种更自由更舒适的生活方式。

  自由职业者水云:今天属于这类,明天可能就不是了

  水云,男,28岁,广州某公司策划人员,月入6000元。硕士毕业后来广州刚满3年,水云买了房子,娶到娇妻,事业一路顺水顺风。水云对于“阶层”这个话题并不敏感,却也兴致盎然。我是哪个阶层的?还真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对照这十大阶层,我怎么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呢?既不是官,也不是工农兵,如果真要在这里面定位,那大概只有归于“办事人员阶层”?想想挺让人逗的,谁活着不是在办事啊?

  以前多清晰啊,在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贫农就是贫农,地主就是地主,全民十大类,工农兵学商、地富反坏右。那是按革命先进性给分的类。现在搞市场经济了,这十大阶层,我看主要还是一种经济上的分类,看挣钱多少,怎么挣钱,是拿工资的,还是地里刨食的;是做小买卖的,还是玩大生意的。所以这种分类就难免界定不清了,因为收入这个东西是隐私,有的富不露财,有的贫而摆阔,没法搞清楚。这种阶层划分的模糊性也显示着现今社会的一种进步。模糊是因为人群的多样性,阶层的多样性;而多样性就是一种丰富、一种进步。

  我以前一直是这样给自己定位的:贫农出身,革命家庭,知识分子。现在,我不知道自己是什么了。今天属于这类,明天可能就不是了。但是我挺满意自己的现状的,工作自由,不用朝九晚五,也还不太缺钱花,闲了骂骂贪官、无事同情同情农民兄弟下岗工人。一觉醒来,突然惭愧了,于是立誓:怎么能挣他个100万才好!

  记者美提:混在知识阶层的产业工人

  美提,女,23岁,深圳一记者,自称“勉勉强强三四千元够吃饭”。美提毕业刚1年就敢租月薪1200元的房子一个人住,上班从来不坐公共汽车,要么走路,要么打的。最疯狂时一天消费2万元,不过消费的都是自己挣的钱。平日,美提最喜欢自称为“新贫一族”。

  假如必须把自己划归一个阶层,似乎介于专业技术人员和办事人员阶层之间。说是专业技术人员,是因为单位对记者这类入世不久的大学毕业生的定位。我们奋斗的目标便是成为专业化的技术人员。说是办事人员,感觉自己每天循规蹈矩,也很像办事人员——为别人办事。

  阶层与阶层之间当然是靠钱来划分了!钱在这个社会中几乎决定着一切。尤其在广州这样现实的社会中。但是不可否认,职业与教育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即使是腰缠万贯的大款,却随地吐痰,出口成脏,谁也不会把他划入有品位有档次的阶层。我并不是说一个人受的教育多,从事着知识含量比较多的职业,他的品位就好。但不可否认,学识对一个人的教养的确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

  在拿到这份调查表之前我从来没有想过什么阶层,虽然我知道在我们不经意的时候我们就会被划分到某个阶层了!我只知道自己是个比较穷的人,没有什么存款,但还不至于为三餐饭发愁。

  对目前的状况,说不上满意不满意,生活是不可能万事如意的,从小时候妈妈便对我这么说。做事的时候努力些,但对自己也要好些,是我的准则。

  当然想多赚点钱对自己好些了,但是我从来不愿意勉强自己。对我这种有点小资请调的人,能够做个中产阶级就心满意足了。

  下岗工人张文化:最后一个阶层的人

  张文化,男,48岁,厦门一下岗工人,每月有240元救济金。下岗后张文化曾经凑钱买过一辆二手中巴,帮人拉客,因为没有营业执照,被交警罚款7000元,车子过了3个月才开回来。一气之下张卖了车,呆在家里混饭吃。

  我肯定是最后一个阶层的啦,城市无业、失业和半失业阶层。我名字叫文化,人却没有文化,又没有手艺可以谋生。原来在街道厂上班,计划经济下还有工资可以领,如今只能领救济金了。子女又不争气,都没什么出息,人人都说市场经济好,我还是怀念以前的计划经济,不要说我思想落后,我人都被社会淘汰了,难道思想还能与时俱进吗?我现在很羡慕农村的农民,至少有地种,总不会连农民也做不成吧。换了你是我,能满意我的现状吗?我没有什么别的想法,就是想能找到份工做,多挣点钱。

  阶层这个东西,当然主要是看钱多少了,不过也不好说,许多东西是互相关联的,当官的钱可能不一定多,但是地位高,排在最前头。大学教授钱也不一定多,但是社会地位好,也受人尊敬。所以不太好讲,但是钱一定是重要的因素。办公室文员孙彤:养家赚钱是男人的事孙彤,女,33岁,北京一办公室文员,月入2000元。孙彤一直说自己大学四年最大的收获就是嫁了一个好老公。因为老公,她从安徽一国营单位安安稳稳调到了北京一事业单位,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

  我是一个崇尚平平淡淡的才是真的人,一直我都向往那种过着普普通通的风平浪静的生活的人。我认为自己也就是属于办事员阶层,这个阶层真的只能用“平常”两个字来形容,没有很高的劳动强度,没有严格的技术要求,不需要担什么责任和风险。

  我比较注重家庭生活,我认为赚钱养家是男人的事情。我和我先生的感情也很好,还有一只猫女儿,开销不是很大,我们也不属于那种特别奢侈的人,所以我觉得其实只要我的家庭生活比较美满,我自己倒没有什么很高的追求。我理想的收入是要月薪5000元左右,其实我觉得我可以达到,只不过我没有竞争意识,又害怕吃苦受累,所以比较喜欢平常的生活,不愿意付出太多。

  我觉得可能每个阶层之间的不同最主要的就是收入的差异,其次是受教育的程度不同,而这些又导致了各阶层人的品位不同,消费习惯不同,乃至人际关系的不同,其实我觉得给一个要饭的100万元,他也会在很短的时间内结交到一些所谓高层次人的朋友,也会出入高档商场消费名牌,是阶层在改变人的观念。

  我们办事人员阶层不能说是中等阶层,而、是一般普通人的阶层,能够自己养活自己,属于城市里相对稳定的状态,朝九晚五的,很无趣,也没有国家的福利什么的,但也不用操什么心。我觉得我自己怎么说也是一个知识分子吧,不过我还是觉得专业技术人员阶层比较好,不会太累,也永远不会饿肚子!

  私营企业主刘新民:我这辈子足矣!

  刘新民,男,42岁,石家庄一公司老板,月入20000元左右。刘35岁下海,40岁创办自己的公司,目前公司总算走上正轨。刘在朋友圈里算是个能人,且为人慷慨,个性豪爽,在公众社交场合常有前呼后拥、一呼百应之势。

  我的公司不太大,可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我好歹也算个私营企业主阶层吧。我觉得阶层与阶层之间的差异是由工种和收入决定的,可是身处哪个阶层的人就难说了,这个我认为要和机会以及所受的教育有关,有的人也许应该能做白领的,可是没赶上好机会也许暂时在打杂,这种东西很难说,但一句很土的话——“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我觉得一定是这样的。所以,阶层的问题对人来说,界限是很模糊的。

  以前我常常觉得我是个半失业人员,因为没有老板限制我,我自己想怎么样就能怎么样,约束和压力全部来源于自己,有时放松下来,就感觉自己是个无业游民一样,可是更多的时候我知道我应该去做更多的事情,要为我的将来负责,也要为我的员工负责。

  部门经理张清群:职业决定人的阶层

  张清群,女,27岁,研究生,上海某广告公司部门经理,月入3000元左右。从北方来到上海,张给人的感觉是严肃有余、滑头不足。张的社交圈局限在同事圈内,所以即便是在谈些工作外的话题,张给人的感觉也像是在做学术探讨。张的同事私底下则认为张很有个性。

  我看过十大阶层的新闻。我觉得我属于专业技术人员这个阶层。目前来说,这个阶层的人数正不断扩大,在社会中的地位也慢慢上升。原先我认为这种人属于社会的中下层,现在正向中层、中高层发展。我认为,这肯定是将来社会发展的趋势。

  相对来说,挣钱多少、职业和教育对阶层形成的影响大一些。国外有一个家庭出身,比如贵族,可能影响到了他的社会地位,但在中国,目前处于社会的经济动荡阶段,出身的影响比较小了。倒是职业影响比较大。因为职业不仅仅带来经济条件的不同,还有声望和社会地位的不同。现代人,如果受到良好的教育,对他在社会阶层中的跃迁大有帮助,也可能教育就是阶层跃迁的原动力。我说的教育是指正规教育,不是自我培训,上个什么夜大、函授的,都不算。

  目前,我还没有给自己定性,但想想自己的状态应该算成是知识分子吧。我不觉得自己是穷人,虽然我挣的钱不多,因为我认为自己可以维持一定的物质消费能力,同时也能满足自己的精神消费。当然,我不是富人。总的来说,我对自己目前比较满足。我想将来会比现在更好一些,一方面有专业基础,另外我还有很强的上进心,这是我前进的动力。我有希望。

  要说哪个阶层好?私营企业主吧。因为他们自由度更大一些,能按个人意愿发挥,对事情有调整的余地。专业技术人员也不错,好在不会一下子被社会大淘汰,现在的社会是以知识为主的社会,有没有知识,很不一样。我觉得有知识比有钱、当公务员有位子要保险一些。

  副科员谷游:在阶层之间游走

  谷游,31岁,江苏扬州某局副科员,工资收入每月1000多元。谷游是扬州人,从北京某大学毕业后立志返乡,志向是进入仕途,光宗耀祖。工作之后的谷游努力按照家乡官场上的那一套规矩安排自己的一切:从单位最底层做起,眼尖口甜腿快,把所有的可支配时间都用来拉有用的关系,还娶了本系统一位退休老领导的女儿为妻。然而他在本单位辛辛苦苦熬了9年,31岁了,依然只是个副科员。受不了老婆的唠叨,谷游私底下自己开了一间批发部,白天做科员,晚上做老板。

  我觉得我是好几个阶层的人。首先,我怎么着也算国家管理阶层。我们局下面还有好多单位呢,走到哪里人家一听是局里的,说话还是要客气一些。专业技术人员么,我也算,因为我现在干的活还是有点技术性的。办事人员么,那就更是了,我的工作性质就是跑出去办事的。现在我是开了间批发部,也算自己做老板了吧。可是如果你要把我归入经理或者私营企业主阶层,人家会说我吹牛。实际上,我也算进入这些阶层了吧。只不过,进去之后才知道,这个阶层并不像人家说的那样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自己做生意,难哪。并不是说你每一分钟都忙得不行,而是累,非常的不快乐。最难的是资金周转问题,那种压力真令人不堪重负。我觉得我忽然看透了,人最后求得还不就是个心灵的宁静吗?

  不过我老婆不这么想。她整天要和人家比。前面楼里的那个谁谁,才比你大两岁,就当上科长啦,隔壁邻居谁谁,年龄和你差不多,就发达了。这些话听了真让人烦,可又不得不听。现在评价一个人,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两手都要有,两手都要硬。你可以有一个很体面的工作,有很多油水,要别人求,这样不管是真是假,别人都会把你捧得很高。当然你如果失掉了这个位子,你就什么都没有了。

  35岁是一个坎。我最理想的是35岁做到副处,同时挣够100万。老婆的话不能不听。离婚?女儿都有了,离什么婚?除非有第三者。

  质检人员吴荔荔:好想做小资

  吴荔荔,女,34岁,汕头一水产外贸出口加工厂质检人员,大学毕业10年,月入600多元。吴荔荔的家乡是离潮州不远的汕头,但她说自己在汕头其实没有多少亲戚朋友,社交圈很小,她未婚,也没有男朋友。因为行业的不景气,吴荔荔曾在1998年待岗1年。待岗期间吴荔荔四处出击,希望能找到一个可以让她过上“小资”日子的那种工作,可惜未能遂愿。

  我现在其实就属于工人这个阶层,大学生文凭,专业技术什么的,谈都别谈。我每天的工作就是简单重复的劳动,没有一点技术含量。旺季的时候,我一天工作8小时,淡季的时候,就泡办公室。我想上网都上不了,没钱买电脑啊。

  我最羡慕的就是那些小资的生活。可是并不是每一个大学毕业生都有那么好的机遇。再说,我也没有什么特长。我不是也跑出去过一年嘛,但是什么也没干成。汕头这地方还是要看关系的,没有关系,自己就必须有实力。我没有实力啊,每天都发愁。

  前些天我考注册会计师了。我看了3个月的书,考了53分,还行吧。我争取用5年的时间把它考下来。唉,都怪我消息闭塞,我以前根本就不知道考注册会计师这回事。还有英语口语,我也想练练。我想要是能找到月薪2000元的工作就好了。

  基层干部汪原:尴尬生存

  汪原,男,23岁,南海一政府机关选派基层干部,月入2000元。学新闻的汪原原本可以在广州一新闻媒体单位工作,但为求“仕途”,汪主动要求回乡锻炼。但因为“关系复杂”,汪对自己目前的处境颇不满意,想打回广州,又踌躇不定。

  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什么身份,更不用说是属于什么阶层了。不过,在这十个阶层里找了老半天,只有办事人员阶层是最接近。我们这种选派基层的干部,在整个社会中的状态,根本就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尴尬!说得形象一点,就像送人寄养的孩子,亲生父母甩手不管,养父养母又爱理不理,日子久了就是一个野孩子。别人看来,潇潇洒洒,风风光光,其实内里无依无靠,凄凄惶惶,真是一把眼泪满腔辛酸啊!

  阶层与阶层之间的不同当然是以钱来决定啦!没有钱,何来的消费习惯、品位啊?曾经尝试小资生活,工资一到手,买名牌服装,挑正版CD,吃纽西兰牛仔骨,喝爱尔兰咖啡。小资后的代价就是:一个星期后,钱包钞票全军阵亡。距离发工资之日尚遥遥无期啊,最后还不是灰溜溜地过回那种几十块一条的牛仔裤拿起就穿、几快一张的翻版CD能听就听、快餐开水混个死饱的日子!钱啊!

  我一直抱有一个观念:是什么阶层的人,就该做什么阶层的事!因此,虽然目前没权没势,没钞票没女人,但俺毕竟也是堂堂名牌大学的本科生啊,谁就敢说以后我没有这些啊?所以嘛,我一直将自己定位为:潜力股。一有机会,就呼啦呼啦地向上窜,嘿嘿……

  做什么阶层的人好?老实说,既然是在机关里工作的,自然是想做领导。做领导好啊,第一,有前有后(我是指助手之类的,别想歪了);第二,吃完就走(当然不是白吃,有人付账的);更重要的是总结发言有人写,不用爬格到深夜啊!幸福的领导,可怜的我!

  花店老板JaJa:我是一个纯粹的小资

  女,29岁,一间花店的老板,月入15000元,尚是独身,理由是:享受好生活,不想被束缚!JaJa对自己的生活很满意,看着别的女人为生计奔波劳碌、为老公哭闹抹泪、为孩子含辛茹苦,她庆幸自己不缺钱花,庆幸自己没有结婚。JAJA是一个很情绪化的女人,心情好的时候,整天围着花店忙个不停,心情不好的时候就甩手不管,任由请回来的两个小女孩摆布她的花店。独个儿跑去逛街购物,买很多有机会用得着和永远用不着的东西,把屋子塞得满满的,直到有一天连一卷纸球都塞不进去的时候,就叫保姆何姨把所有的东西都清理出去,因此,何姨的同行都很羡慕何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就可以拿一大堆很不错的东西回家,或自己用,或拿去卖。

  JaJa说自己是一棵扎根在马路边的树,呼吸大城市最具有代表性的气息(废气),感受大城市最具有特色的人来人往,却独善其身,不为所动,一种既入红尘又脱红尘的方式,多好!JAJA的朋友都说JAJA是一个纯粹的小资,CUCCI、CHANEL、香水、爵士、酒吧……充斥着她的生活。JAJA说,小资就小资呗,当小资也没有什么不好啊?只要开心!有钱的开心生活总比没钱的烦恼生活好啊!所以,JAJA很安于现状。从来不想将来。她说,马路边上的树,能想什么将来?不知道生死,当然也就不知道归宿!结婚?JAJA仔细想了想,撇撇嘴,淡淡地说:晚上,我只需要一个枕头!(笔录:董薇、朱明慧、裴谕新、炎一)


新周刊网络版122期 专题


新 闻 查 询
新浪个人家园全面升级,买一送二超值大礼!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