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搜索 短信 分类 聊天 导航

订阅手机短信感受新
闻震撼稳居信息前沿
好书酷碟全场打折
新浪首页 > 文学 > 正文

亚洲地下音乐 酷的东西好卖钱

http://www.sina.com.cn 2002-01-14 17:25   新周刊

  早在20世纪60年代,地下音乐就已经呈现为无数个小团体在欧美大地上生生灭灭,而它们也渐渐被看作所有新的流行元素完成最初的锻造和打磨的“熔炉”。柯特科本和他的“涅磐乐队”在90年代末更成功书写了由地下、边缘主宰大众视野的神话。

   时至今日,资讯太多,新鲜事物太多,当所谓摇滚新音乐满大街播放、什么都能打着反叛的大旗登堂入室,亚洲地下音乐也就重新找回了“地下音乐”丰富、含混的指代,成为时下最聪明的“终南捷径”。乐队们兼音乐表演与DJ于一身,早就学会了为自己的音乐进行策划,进行预览。重要的成功元素从地下音乐特有的热诚、敏锐、大胆,变成了善于驾驭现场气氛和不断炒作最新鲜、抢眼的音乐想法。而许多出色的地下乐队,为了把自身的地位提升一个层面,不再只是穿梭于夜店之中宣扬自己的精神产品,而是干脆赶场式地出现在很多音乐节、大型体育场馆的活动中,力争带动人气,混个脸熟。

  即使以内地而言,近年来酒吧消费文化的成熟也直接刺激了很多音乐青年。他们把地下音乐从惯常的底层状态剥离出来,在固定模式的生存中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保障。酒吧文化也是同本土地域文化形态撞击、互融最热烈、集中的地方,地下音乐由此获得了文化观念上更多元的可能。而大部分地下音乐的坚持者更借助酒吧形成了群体式的创作、交流、展示,这一切都预示了地下音乐最蓬勃的生命力。

  坦白地说,亚洲的地下音乐仿如繁星,我们目前听见的只是很小一部分而已,还有更多是我们没有留意或者没有机会接触到的。但他们各自以新鲜奇巧的特点顽强、坦然地行走在制造、寻找商业卖点的途中。

  香港这奇妙的小港,地下音乐种类就特别丰富、多元。像地下音乐高手“四方果”继续以吉他的流行风格出发,招牌独特的吉他声依然独一无二。主音非常随便散漫的声音加上吉他噪音美学得心应手的把握,令你一听到吉他的声响,或者歌手的嗓音一开,就知道他是四方果。他们的新专辑运用了更多电子声效作环境装置,经过处理的另类民谣,同样是耳目一新。其追随者也由一小撮人开始变得壮大。香港“亚龙大”则依然玩着原汁原味的重金属音乐,彻底的根源,揭着人性的伤疤,唱着港人的心声,从地下冲往地上,势头正猛。同样是香港的“坏碑唇”,用一种浪漫的电子情怀去玩音乐,他们的电子音乐带着时尚的气味,摩登的元素在音乐里流窜着,轻松悦耳——原来用小资情调玩电子也可以找到突破口。真的使不少人迭破眼镜。香港还有可以令全场翻动的“HUH!?”和唯一的歌德组合VIRUS,都是地下的新奇才。

  日本的地下更是光怪陆离,让人恨不能重开一文进行介绍,那些地下乐队向纯商业角度的转型和获取成功也是特别多。在泰国、马来西亚、印尼等国家里,同样有不少地下的GUANGE BAND,以重型的音乐发泄他们对世界的认知。其技术已经可以和西雅图的乐队一较高下。

  说回内地,除了出色的“木推瓜”还有很多地下音乐英雄:像永远不安本分的“苍蝇”、热血青年组成的“冷血动物”、硬核的“痛苦的信仰”、“夜叉”和“战斧”等等。他们总是在音乐中加入有质感的新元素,总是颠覆着一切传统想法,不一定追求绝对先锋,但是绝对是不断地给人以新的刺激和创新的意念。

  总之,在地上流行音乐竞争得如火如荼的今天,亚洲地下音乐早已抛弃孤芳自赏的姿态,一个共识是:好的音乐就应该被消费,应该被更多人听到。而所谓的地上、地下,也都不是根本性差别,重要的也就是以一种不按常理出牌的手法巧妙地搏准商业卖点,然后:勇往直前!(文/一刀)


新周刊网络版122期 专题


新 闻 查 询
新浪个人家园全面升级,买一送二超值大礼!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