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搜索 短信 分类 聊天 导航

订阅手机短信感受新
闻震撼稳居信息前沿
好书酷碟全场打折
新浪首页 > 文学 > 正文

郝舫摇滚 BOBO时代的摇滚

http://www.sina.com.cn 2002-01-14 17:40   新周刊

  像任何时髦的名词一样,曾经被视为最精彩的BOBO也如同过眼烟云一样在消散,在大伙还来不及搞清楚它的真实含义之前。自然,我们从所有的BOBO和非BOBO杂志上见到过它婀娜的标签,包括ELLE的“淡紫色的唇膏”或《世界都市》的“白领理想”。

  没有人知道用消费的方式来决定社会阶层是否一定比用血缘来得正当,反正据说清教徒和盲目奢华已经是过气行为。据BOBO这个词的发明人戴维·布鲁克斯的描述,BOBO族喜欢在厨房里弄个不锈钢冰箱摆摆,以显示“厨房男性气概之质地”,或是绝不开俗气的奔驰,而只开SUV。说实话,这样的人我倒是没见到几个,可能是由于这儿那两样东西比较少见。倒是他说的BOBO族的另外一些爱好,比如那些喜欢吃“热带雨林嘎嘣脆”或是只买星巴克“公平交易”咖啡的人,我还真的觉得越来越多了。

  对BOBO一族,本来也就是像“哈狗帮”唱的那样“I服了you,I怕了you,打从心底崇拜了you”,可是据说这BOBO还是“里根主义与伍德斯托克的会合”,我就有点不信邪了。

  的确,这是一个融合的时代,尽管有BOBO在前,有“9·11”在后,我们还是习惯了“可承受发展”、“合作的个人主义”或是“平等化管理”一类狗屁玩意,可惜的是,布尔乔亚与波西米亚还是没能像他们说的那样和谐。

  打从兄弟开始在白领出入的地方混事以来,真的也曾相信过这两种“在西方社会持续了两百年的紧张已经在一种黑格尔主义似的历史统一中化解”。比如,我有一个看起来老实无比的同事,他说自己是从银行系统转过来的,等我在他们国家的一个大书店里看到他的大照片和诗集时,我觉得自己很什么。看到那诗集里的头一首竟然是写他沿着《在路上》里的描写走完全程时,我就更觉得他了不起。可是对不起,他最喜欢的音乐竟然是“宠物店男孩”。

  所以后来我知道,即使在信息新贵、新潮学者汹涌论证“信息时代的文化结果”、“品味”趋势的生活现实之后,在“文化战争已经结束”之后,还是有试金石存在。比如,在《北京乐与怒》风行的时候,从那些精致却肤浅的画面和“墨西哥跳豆”的刻薄隐喻里,你就能知道当年那些退出这部片子的拍摄并签署“树村宣言”的穷困摇滚乐手们,是多么了解波西米亚与布尔乔亚的不同,是多么了解布尔乔亚的波西米亚只是玩票。老话说,告诉我你吃什么,我就能知道你是个什么样的人。在BOBO时代,告诉我你听什么,我就知道你骨子里是个什么样的人。

  当然,我并不是想说只有摇滚乐才可以成为试金石,也不是要靠听什么来划分三六九等,我甚至极为欣赏BOBO试图表现的跨阶层的善意,我只是想说,就像崇尚环保的他们依然要开一辆大排废气的汽车到一个依然有肯德鸡的地方吃饭一样,他们天天都在穿帮,就像他们以为做出一付BOBO的样子就真的不俗气了一样。

  秘密恰恰在于文化,只注意吃穿和消费方式只会让BOBO的概念变得一钱不值,就像所谓的新锐一族一样,新倒是新了,可是从来没见过他们锐在何处。做什么工作不重要,消费什么也不重要,创造了什么文化价值却有点重要。不过,这或许就是时尚即短暂的宿命。布鲁克斯称自己玩的是“喜剧社会学”,倒是真假BOBO们认了真,所幸摇滚乐什么的这些年来真的还有所建树,所幸听摇滚乐的人里还是有人爱较真,不然,就一个BOBO,不知道就把多少人踏实的努力尽收囊中咧。

  对了,忘了告诉你了,BOBO一词在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里,都是“傻X”的意思。(文/郝舫)


新周刊网络版122期 专题


新 闻 查 询
新浪个人家园全面升级,买一送二超值大礼!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