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搜索 短信 分类 聊天 导航

订阅手机短信感受新
闻震撼稳居信息前沿
好书酷碟全场打折
新浪首页 > 文学 > 正文

男权回潮

http://www.sina.com.cn 2002-01-28 13:17   新周刊

  未婚女研究生希望人工授精生育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孩子,但是她首先做的是向媒体发布自己对那个潜在的捐精者的素质要求。这是2001年的一则中国新闻。女研究生用的当然是匿名,最后她有没有如愿以偿,不见下文。但是这样已经足以让人们目瞪口呆了,因为女性的变化真的是天翻地覆,以致于用了这样激烈的形式显示出来。

  不被人注意的是一场男人们开展的静悄悄的运动。20多岁、30多岁的中国男人们,他们正暗下决心:不结婚,不要孩子,或者以新的方式考虑要孩子的事情。不过不像西方的妇女运动,没有口号,更不会有纲领,每个男人似乎都是单枪匹马却又不约而同地用自己不同于上一辈的生活方式、思想理念、和女人相处的艺术,静静地开始作战。它是一种尚未完全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变化,专家们还没有来得及清楚地分辨或者理解。对许多男人来说,这场运动的一开始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状态。女性改变自己的生活,男人不跟着改,行吗?

节节败退的男人

  一切从漫长的婚前同居生活开始。毕竟不同于婚姻,没有谁觉得理所当然就应该索取或者奉献。因为两人都有一份还算体面的工作,所以房租、水电、柴米油盐这些两个人公用的花销,即便不是严格的AA制,基本上也是共同分担的。连在外面吃饭、赠送礼物,也能做到有来有往,不过分亏欠了哪一方。除了争风吃醋,争吵一般是围绕着谁该干多少家务活而引起的,虽然那家务活可能已经压缩到了极限。一位女朋友就告诉我,有一段时间她和男朋友只吃盒饭,可即便是这样,也有一个谁下楼去买盒饭的问题,尤其是在星期六早上一觉谁到十二点的时候。

  他不得不把她看成一个与他同样的人。她和他一样受过高等教育,做着一份被社会认同的工作,拿着一份几乎不比他低、有时还能超过她的薪水。她甚至比他更关注加薪、升职、再进修等等个人提升机会,因为她即使不承认,也必须考虑年龄的危机、生育的门槛这些依旧存在的性别“劣势”。所以她为什么要单独去煮饭、洗衣、打扫卫生?

  一旦一个女人发现了不做家务的好处,她会比男人更能忍受饭菜的简单和房间的零乱,一些过着同居生活的男人们不得不早早回家,买菜洗菜,准备晚餐。而她懂得该在恰到好处的时候夸赞一下他的厨艺,讨好地抢着洗碗,对他就是一种额外的奖赏了。这年头,乐于炫耀男朋友厨艺的女孩子们绝对要比炫耀男朋友薪水的女孩子多,显得她矜持而入时。与此相应的是,男孩子则反了过来。

  在这样的格局下,平等分担家务自然由口头协议而化为文字条约。在婚前协议里强调家务分担甚至做爱次数,中国也就比西方落后了一两年,在2001年终于追平。

反过来也不行

  当一个女人把自己的一生都托付给一个男人时,那对男人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她把所有的心思都用在研究他、琢磨他、对付他上面,她实际上是要百分之百地控制他进而驱使他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可是当她把所有的注意力和精力都放在自己的工作或职业上,他发现自己有了更多的独立更多的“空间”,对一个男人来说,也未见得就是件好事。然而当她把自己的手提电脑放进卧室,与他的手提电脑遥相呼应时,他不得不像以前女人们必须忍受男性对工作的狂热一样,忍受女人因为工作的狂热而对自己产生的冷淡。

  多年以前,男人把家当作一个避风港——很多怨妇们则称之为“旅店”,在那里,他至少可以有一段时间不去想自己的工作。

  现在,男人们憎恨自己工作的问题被女人们扫在桌子底下——这太令人不快了,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无法面对。可是现在男人们没有了理由,也没有了真正的优越感。顶着严酷的外部经济世界的压力,他们不得不自我装扮,试图负起供养整个家庭的责任,内心深处则觉得充满了女人的威胁和被轻视。他苦恼地发现:他需要她甚于她需要他。

  当女人们从对男人彻头彻尾的经济和精神依赖中“解放”了出来,女人们开始模仿男人。模仿的核心之一就是把男人看成彻底的性对象,这样就不用担心自己重新“过分”地依赖男人。

  华盛顿大学的著名心理学家简·洛温格从她的测试资料中观察到,年轻的女大学生如今在“客观地”看待性,她们计算着性高潮的成绩,而男人们则渴望更多的“感情”。在中国你也能发现类似的情景。那些定位为“女性”的网络频道上,充斥着的往往是性的信息。男人们被要求着调动一切手段来满足女人,而女人则不断地被告知什么才叫做真正的满足——所谓“伟哥”热销的神话,看上去真像是一场女人导演的阴谋。妻子们也正开始要求更多的“感情”和性满足,由于到处都是来自大众传媒的性信息,当她们的丈夫不是好情人时,(通常丈夫总是无法做到像网站上衡量的那种好情人)她们会注意到,甚至把它说出来。

  只有男人们可以对女人们评头论足的那一页彻底翻过去了,如今女人们要用自己的尺子衡量男人。面对这种情形,大多数男人的反应是束手无策,或者躲避。

  如果说女人对大男子气的反抗是性冷淡,虽然表面上总是装着顺从,那么男人对大女子气的反抗就是性无能了,或者变成一个唯唯诺诺的小男人。然而,当女人们使用着男人曾经使用过的立场来对待男人时,如果一个男人顶不住,愿意变到女人曾经处过的位置,比如,甘心情愿让一个女强人来养他,就像过去女人渴望着一个强壮的男人来养她一样,女人反而会变得很不自在。

  而如果女人厌倦了工作,厌倦了做新式女性,她们发现可以退回家庭,理所当然地做一个现代家庭主妇,情景则更为糟糕。因为她们见过了大世面呀,在家里她也有自己的权利和追求,可以对男人指手画脚,甚至比以往更甚。

工作之外的自我实现

  男人们并不真的能够逃避或者说想要逃避他们的工作世界,正如大多数女人不能够或不想逃避家庭一样。现在的问题是,工作能否留给他们更多的人性空间,能否使他们更多地行使自己的能力,控制自己的生活。如果在工作本身中做不到,那么就减轻工作的重要性,把主要精力放在其它的追求上。男权的回潮就在这时悄悄发生了。并不是男人重新变回自己的位置——绝对的逆转是那样的不可能——而是重新去发现自己的空间。

  王石就是一个例子,他宁愿用登山来表达自己,而不是他那个万科王国。男人们已逐渐感觉到,工作上的成功不足以满足他们自我实现的渴望,他们开始追求更多的东西,在工作以外的生活中去获取更多的东西,这使得所谓男人的魅力有了新的内涵。新的统计资料显示,男人比女人更频繁地更换工作,薪水的高低并不是一个主要参考标准,更灵活的上下班制度,更多的休假,与更好的发展机会一样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因为他们希望更多地控制自己的生活,而不是成为机器人。

  胸前挂着婴儿袋或推着婴儿车到超市购物的男人越来越多。报纸上,生活方式一类的版面占据了报纸越来越多的篇幅,并且为越来越多的男性所喜闻乐见。男性杂志的风行则显示,男人不只对体育运动这些卖弄肌肉的玩意儿感兴趣,他们还对感情和人际关系感兴趣。

  在美国,越来越多的男人在离婚后都争取对孩子的抚养权,3/4的晚餐由男人们来烹饪,近20年中,男人分担的家务从不到10%上升到将近45%。而在中国,“上海男人”的形象正从一个全国性的笑料逐渐变得正剧角色。一首城市民谣就这么形容幸福生活:“住美国房子、吃中国饭、嫁上海男人。”具有新型关系的家庭已经变得可以让男人的自我得以实现,因为他们参与了对孩子的哺育。男人们在自己的孩子身上承担起那么多的情感责任,得到那么多的欢乐。有时他们甚至会从妻子手中接过此项工作的绝大部分——当然,这一切都出于自愿,而不是早年间的所谓“责任”,而他们的妻子则在自己的职业中充满新的雄心壮志。

  与此同时,另一种“自我实现”也在进行,那就是独身,不要孩子。美国媒体甚至指出,男性同性恋者和独身者的增多,与其说与“性偏嗜”的变化有关,不如说这些新型男性把注意力放到了“自我实现”和“个人的成长”方面。因为如果结了婚,便要考虑生孩子的可能性,他就会失去他的独立性,无法进行他现在所钟爱的旅游和新的个人兴趣,他就要担负起经济重任,而这种重任会使他依赖一份工作或一个老板。他们清楚,和一个女人在一起,即使她在工作,迟早她也会想要孩子,那么他们所期望的美好生活就会逝去,他们不打算冒险成为一个经济上的寄生虫。

  这也许是一种进步。男人开始不带偏见地把一种新的价值观带入他们的生活,同时他们要求得到真正亲密无间、同甘共苦、真情实意的关系。而若干年以后,女人们是不是又要重新考虑调整自己现在所拥有的这种角色?(文/裴谕新)


新周刊网络版123期 专题


新 闻 查 询
新浪个人家园全面升级,买一送二超值大礼!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