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搜索 短信 分类 聊天 导航

订阅手机短信感受新
闻震撼稳居信息前沿
好书酷碟全场打折
新浪首页 > 文学 > 正文

冯博电视 学者电视学着电视

http://www.sina.com.cn 2002-01-28 13:32   新周刊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学者据说数量翻了好几番,混着博士硕士文凭的能拿簸箕撮吧,更别说在街上买的了;评上教授副教授的能拿笤帚扫吧,更别说自个儿封的了。以前做学问的学而优则仕,现在不行了,一则政府在精简机构,没那么官可当;再则现在当官是做人民公仆,吃苦受累,不见得人人习惯。所以好多学者想出了新点子,学而优则“视”,跑到电视台去露脸,既解决了自己的生计问题,又显得电视台特有文化,皆大欢喜。

  那些总喜欢攻击人家电视台没文化的观众可是打了自己嘴巴了,如今电视外面苍蝇蚊子多,电视里面专家学者多,你敢说人家没文化?人家拉出一个都是专家。那些总喜欢数落人家电视节目没品味的小资可得跌破眼镜了,现在连余秋雨先生都在屏幕上含情脉脉,你还不看电视只看影碟吗?你总不能比余老师还高雅吧?

  要想知道如今的电视台多有文化,闲极无聊的时候,你可以从早上九点盯到晚上十点,从新闻节目看到综艺节目,那你就会发现如今电视里面还真是学者专家满天飞。专家多了,你也会发现这里面的事儿特有意思,新闻节目说欧元流通,请出经济学家到演播室谈谈欧元诞生的始末;生活服务节目谈家用电器,请出电器专家谈谈使用;这样的安排当然有用而且必要。有些就不懂了,比如为什么讲动物会请出个经济学家,谈电影为什么会找来个物理学家,谈城市交通请来数学家可能是为了计算车辆拥堵的时间,但谈烹饪为什么请来法医?难道需要判断一下案板上的鸡究竟是自杀还是他杀吗?

  看得多了我也终于看出了点门道,按我恶毒的想法,找来这些搭界不搭界的专家露上一脸,无非就是拉大旗作虎皮,包装自己吓唬观众玩儿罢了。这样一来,没文化可以变得有文化,没档次可以变得有档次,至于节目究竟怎么样,爱谁谁了。不过实事求是的说,现在这么没档次的节目毕竟是少数,事实是,电视台里行走的专家越来越多了,自从来了这些先生,中国电视的面貌真是有了变化。你没看现在好多栏目更牛掰了吗?为啥?因为有了专家,专家是啥人?劳动人民捧着面包端着牛奶伺候的主儿,谁得罪的起?你没看现在好多栏目更有歪理邪说一样的独家观点了吗?为啥?因为有了专家,专家靠啥吃饭?标新立异,与众不同,跟专家你还想 论什么传媒的客观与公正?你没看现在好多节目越来越说不出人话了吗?为啥?因为有了专家,专家有自己的一套叙述术语的方式,跟普通人一样说话,那还是专家吗?

  说到这里我想讲讲赵忠祥赵大叔,好多人对赵大叔有意见,可赵大叔有一点是可贵的,这么多年,我没听到过他讲一句普通观众听不懂的话。说到这里我想说说毛主席,五十多年前,在敦促杜聿明投降时他说:“如果你们觉得这样好,就这样办,如果你们还想打一下,那就再打一下。”这么大的事儿,他老人家都说的这么轻松明白。我们要是说起储存白菜这么小的事,都说的那么绕嘴和糊涂,还要加上改革开放二十年的背景和经济学社会学的评述。我们的专家和学者在做什么呢?他们在绕口令的叙述中找到了乐趣,在党八股的文风中获得了快感。

  这些也就罢了,更过分的是,个别人竟然还走上了前台,每当我看到“学者”成了主持人,“专家”当起了报幕员,语无伦次张口结舌外加露出白痴般的笑容时,总是扭过脸去,不忍卒“观”。不知道这些先生是怎么想的,可能他们觉得现在的主持人都是些弹棉花的,弹古筝有伤大雅有些吃力吧。这的确没错,可您自己也不想想,您倒是弹古筝的,但地方不对,您一露脸,我们马上觉得您也是弹棉花的。

  《京华时报》曾登过一篇文章,叫“电视也需要博士”,大体的意思是抱怨我们现在的电视从业人员素质太低,博士太少,所以节目难看,这位老兄真是天真的可爱,他不知道现在电视从业人员的学历一点儿也不低,博士更是大把,但该怎么着还怎么着,节目照样难看,电视没学着学者多点品味,学者反而学着电视多了点恶俗,这才真是学者和电视共同的悲剧。(文/冯博)


新周刊网络版123期 专题


新 闻 查 询
新浪个人家园全面升级,买一送二超值大礼!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