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冬莉
“希望中国职工‘大胆地花钱’,不要有后顾之忧。”这是2002年1月6日,中国财政部长项怀诚在上海一个新闻发布会上,回答有关中国去年职工加薪及年终增发奖金的提问时表示的。他说,之所以在去年给行政事业单位职工两次加薪,而且年终又首次增发了相当于一个月工资额的奖金,并要求一定要在年内发到职工手中,正是为了告诉大家,不要手里有钱不敢花。项部长此番话余音在耳,又传本年内政府将为公务员第三次加薪的消息。
在1998年我国居民储蓄达到6万多亿以后,经济学家们就巧言论说“花钱!花钱!”近年来,我国经济政策的主要取向之一也是“大幅度降低居民存款额”。到了2001年,在施实一系列措施之后,居民储蓄却继续增长了1万个亿。这其中不乏大量的非个人之财。
2001年,我国的居民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7%,而发达国家普遍在50%以上。在“内需+出口”的经济模式下,在国内市场稳定、国外前景暗淡的前提下,扩大内需、鼓励消费成了一剂良药。
胆从何来?
《新周刊》:让老百姓大胆花钱,但这个“胆”从何而来呢?
王珺:先说说为什么职工没有胆花钱。1996年,国家奉行扩大内需政策,当时已经由卖方市场变成了买方市场,但是1997年就出现了问题,居民仍然不愿意花钱。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虽然收入水平提高了,但是“有效供给”没有跟上,也就是说,产品质量很差,消费者花500元和花5000元得到的是同样的东西。另外就是教育的投资。特别是对职工来说,教育的投资处于一个变化的阶段,而且在不断提高。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都需要自己出钱,大的消费品,像汽车,职工有没有购买力?有,但不一定买得起。在政策和制度不太清楚的情况下,普通老百姓不敢花钱。
近几年,随着中央调整政策,增加“有效供给”,房屋价格下调,教育经费基本稳定,医疗大幅度改革,利率下降,对职工工资又辅以一定的支持性政策,加入WTO以后,汽车的价格也会降低20%左右,这对百姓的消费,或者说敢于花钱都是一种促进。职工敢于花钱,从某种角度来说,是对现行制度放心,是我们常说的“有所依有所仰”。国家目前的措施也确实体现了要让职工放心的许诺,比如加薪。
《新周刊》: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在2001年保持在7.5%。你如何看待我们目前所拥有的经济优势?
王珺:美国经济增长速度从2000年的5%下降到去年的1.5%,为10年来的最低增幅;日本经济增长率从1.7%下降到0.6%;欧盟经济增长率从3.4%放慢到2.4%。2001年发展中国家GDP增长5%,低于去年的5.8%。经济转轨国家GDP增长率从2000年的5.8%下降到2001年的4%。从这些数据看,我们始终保持在7%左右是有比较大的优势。但是,我们是发展中国家,我们的劳动力的费用非常低。所有的优势之比都要看跟谁比,如何比。应该说我们的经济发展比较稳定。
消费有什么用?
《新周刊》:职工这一群体的消费力对目前及将来的经济内需的提升有多大促进作用?
王珺:我先说两点,一是任何一种政策都必须放在一定的环境下来看,经济增长主要是扩大内需和增加出口。20世纪90年代在出口受到一定约束的情况下开始扩大内需,后来消费不行,又仰仗出口。现在呢,中国的经济增长率是保持在7.5%,还是那句话,看跟谁比。我们是发展中国家,按照这样的概念,我们的发展潜力还非常大,这种情况下,职工,或者说大量的居民的生活消费能力在整体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也有很大的潜力,这是毋庸质疑的。而且靠政府不断地调整政策,这种潜力还会增加。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味地鼓励消费就有长远的意义,比如,可能出现通货膨胀。靠增加工资刺激消费,钱是政府的,国家财政出钱,物价如果没上来,到最后就可能导致产品过剩。而且在消费的问题上各地政府的考虑也不同。所以,说职工群体的消费力对经济内需的提升有多大促进作用,要看大环境,看客观条件。
《新周刊》:我国目前消费的客观环境有何特点?职工在消费的同时有没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
王珺:客观环境主要是政府的政策。1996年为了扩大内需,国家发放债券,但这些钱是个人的,最后政府总要还的。随着发放债券的增多,政府偿还的压力也在增大。1998年热股票,政府对居民炒股持支持态度。老百姓看到市场热,也愿意参加。但是到了1999年、2000年,很多人就发现自己投到股市上的钱并没有升值,为此倾家荡产的例子也到处都是。所以,2001年,随着股市泡沫的消失,困难也就出来了。靠股市吸引资金的渠道并不是很有效。这时候,随着产品有效性能的提高,通过向职工增加工资的方式鼓励消费,成了比较有效的选择。无论是拉、打,还是压,国家都会保证对将来经济发展的一个预期。
2001年我们的居民消费是3.8万个亿,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7%-38%,但这跟发达国家50%以上的比率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而无论是什么样的经济状况,民间都应该有人买东西。这是一定的。
对消费者不用担心什么,现代人在消费上很理智。不用告诉他什么该买,什么不该买。也不用教他。这几年我们的发展经验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