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坤、何树青
2002年1月3日,CCTV评选的“2001中国经济年度十大人物”揭晓,在这项以“影响力”、“前瞻性”和“独创性”三个条件为标准的评选活动中,不出所愿地,吴敬琏与其他9名商界名流跻身十大,并以最高票数捧走了最高奖——年度人物大奖。
CCTV的颁奖辞如此评价吴:“一个瘦弱的老人,一个推动市场经济的大力士;一个保持童真和率直的学者,一个心系国家、情牵百姓的经济学家;2001年,他用睿智和良知擦亮中国股市。他是一位无私的、具有深刻忧患意识的社会贤达,一个纯粹的人,一个特立独行的智者。一个把中国老百姓的疾苦当作自己疾苦的经济学家,一个睿智和良知兼备的中国学者。他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先天下之忧而忧’的高贵品格,是年过七旬仍然能保持童真和率真的经济学家。”
这可能是社会所能给予一个经济学者的最高评价了——尽管这一评价有太多,单纯空洞的理想主义气质。《中华工商时报》记者水皮对此评论:已经逼近我们对已故总理周恩来的歌颂。不论如何,吴敬琏将从此成为中国经济学家不可逾越的一座高山。在其它经济学者挖空心思刻苦著述以求贤达之时,他已经在通往完美圣人的途上一路狂奔。
与其他经济学家以学术著称不同,吴以良心名世。2000年底吴敬琏一句中国股市“黑不得”令全中国的股民掌声雷动;2001年在由五大经济学者联手发起的大讨论中,他的呼声促使2001年变成中国股市监管年。
吴2001年著述极少,露面不多。但但凡出现,必成舆论追捧焦点,所言也必被奉做金科玉律。他与五大经济学者的论战被媒体和市民简化为股市上的红白脸忠奸之争。答网友问时,吴敬琏坦承无力角逐诺贝尔经济学奖,其实即使后来有中国经济学者能够中的,他同样要自觉向吴靠拢。任何学术领域的争论放在道德评判的天平前都会显得微不足道,他已经渐渐成为他的同行们不得不绕过去的一个对手,尽管他同样不想看到这一点。
能与吴的快速飙红速度相比的是,是纸媒体《南方周末》的风行和电视节目《焦点访谈》曾经有的美誉度。或有心,或无意,他们都迎合了社会中那沉默的大多数,公众也只是利用他或他们传声而已,从根本上与他的学术人品无关。
吴敬琏不是比尔盖茨,他甚至不是格林斯潘,他不能带来一个又一个利好消息,他只是提醒你注意钱财安全。与其他经济学家的失语相比,他只是尽了一个经济学家最基本的义务而已。当诸如“一个纯粹的人”这样充满农业文明气息的道德评价成为一个经济学家的获奖依据时,你有权利对这个时代充满疑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