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搜索 短信 分类 聊天 导航

订阅手机短信感受新
闻震撼稳居信息前沿
好书酷碟全场打折
新浪首页 > 文学 > 正文

知道分子的武器和外援

http://www.sina.com.cn 2002-03-19 14:23   新周刊

  文/陈叮

  “知道分子”其实压力颇大,他的职业似乎就是要什么都知道,这个艰巨的任务不是随随便便一个黏傻或缺乏耐性的孩子能做的。他须具备过目不忘的天赋,费尽时光捞上十数个文凭,出国浸浸洋水,认些老师学生,参加些沙龙交换名片编编丛书,还得靠靠外援,靠靠“不知道记者”,搞不好还要等待突发事件的时机才可以炼就一个高级知道分子,是的,他们也辛苦,也分等级,看他们掌握的武器及利用外援程度。

  武器篇

  “刻录机”三流的知道分子是传声筒,二流的知道分子是录音机,一流的知道分子是刻录机,过目不忘。这得看你有没有“知道分子”的天赋,天下间也就黄老邪老婆和他的宝贝女黄蓉能精通过目不忘之技。不过知道分子记忆力再差,也能用小本子抄呀抄呀,再在如厕的时候掏出来用于抵御恶臭和苍蝇,又凿壁偷光,又悬梁刺骨,又闻鸡起舞,还笨鸟先飞,不但不会被人骂蠢钝,还会被人夸,有出息。本着过目不忘或过千目才不忘的灵活原则,再加上中国应试教育体制的优良传统,记得住是知道分子的资本积累的本钱。

  “三外”一纸文凭,仿佛苹果贴上了富士标签,企业通过了ISO9001认证,是人生品格的提升。方鸿渐有幸拿到克莱登大学的文凭,你的身后则有千千万万的“办证”游击队为你效劳。但先有文凭是不够的——因为克莱登大学实在太多,人到是从“一外”英语到“三外”阿拉伯语无法复制。小学,中学,大学,硕士,博士,博士后,英语四级,六级,专业四级,专业八级,托福,雅思,朱阿姨(GRE),外加第二外语、第三外语多多益善。钱钟书先生有云:“一张文凭,方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三外”之于知道分子,或夸耀,或震人,或资本,既让人肃然起敬,又让你光芒四射。

  镀金没看过外国的月亮,不算是完整的知道分子,没看上几十个国家的月亮,不能说是高级的知道分子。所谓名满五洲,学冠全球,再加上国人本来就对外国的东西有膜拜情结,出国镀金、浸过洋水,食过几碗鬼佬夜粥,再抓准回国时机,下一个国人景仰的张先生就是你。博士好歹也算高档次,碰上留法留美留英博士就像村姑VS瑞丽姑娘,不是一个档次。看书就看西班牙文版的希梅内斯、意大利文版的卡尔维诺、日文版的大江健三郎,就算是林语堂,也是只看英文版的,视为知道分子对同行知识分子的人格和母语的尊重。

  朋友就像当年“我的朋友胡适之”会成为学人沙龙的通行语一样,现在拧巴的知道分子开始不叫老师作老师了,改称“朋友”、“挚友”或“学友”,乃抽取“三人行,必有我师”及“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之精髓。但凡提起老师,敬畏不如尊敬,尊敬不如直呼其名,直呼又不如叫昵称,昵称又不如叫乳名。越称呼得亲近,面上越要现出毫不在意的表情,最高境界是:提出一个风闻江湖的老师的时候,能让听者觉得这个老师能有你这个学生真是三生有幸,面上有光,桃李满天下还不如你这个金牌知道分子。老师是武器又是外援,是灵位牌又是机关枪。

  嫡传或者是你收的学生,与敬师之道相反,越是出息的学生,都说是“不成才的几个小学生”;越是蠢钝的学生越能原封不动地传达你的思想,你的道,你的一切;越是拙口钝腮的,越能传播你的影响力,越是口齿伶俐的,越要扫除师门。或者是你在校园里做演讲,迷惑那些未出茅庐的学生,不要小看这些学生的传播能力,他们对你的记忆力可以持续一辈子,可以一代传一代地散播于校园中。连“不知道分子”周星驰都跑到北大去踢上几脚,现在的学生真是世道变了,你是知道分子,他们过几年也步你后尘。

  沙龙据说“沙龙”的英文salon有另外一个意思,典雅时髦的营业室,即发廊之类,证明这个词有着优雅的气质。沙龙还有同类的词:论坛,再下一级的,叫酒吧聚会,只写文章的叫笔会,电影知道分子弄的叫“影缘会”或“后窗”,新兴势力的IT“知道主义”记者的叫“斗牛会”。“沙龙”是知道分子“布道”的终极之地,在最奢华高档次的“沙龙”展现其学识渊博是他们的终极理想,也是进入同行、大众视野的必由之路。“沙龙”作为武器,其实是传播他们的“心”和先人伟人是相通的,以及验证你跟他的“心”是不是相通的场所。

  卡片在各式沙龙中少不了的时尚又恶俗的标签。古人还流行交流名片的时候,就用一把扇子。交换卡片时候,表面上你久仰我久仰你,其实心底里暗地数他的头衔跟自己谁高谁低。于是MBA的瞧不起理工的,理工的瞧不起搞文学的,搞文学的瞧不起搞艺术的,搞艺术的瞧不起搞行为艺术的,搞行为艺术的瞧不起无职业的,最后只有一种让他们肃然起敬的:搞自由职业的。

  故友人们是崇尚大家的,但这个“大家”不是老师,不是伟人,不是偶像,不是普普通通就能巴结上的人,而是各式一号人物。知道分子拿“大家”来作武器,最好就是已经死去的,最好就是也许听说过但没多少人有耐心了解的“大家”,最好就是跟大家没多大关系的“大家”。大家越有陌生感的“大家”,知道分子拿出来就越运筹帷幄,越早死掉的“大家”,拿出来就越熟络。就像挡箭牌要买牌子货,漱口水也要是“大家”用过的牌子,其它内裤、领带、手表、牙膏、隐形眼镜无不以“大家”马首是瞻。

  丛书能通读百科全书各类上三滥下三滥丛书固然可敬,能主编统领天下但凡能卖钱的丛书的更可畏,前有司马迁,后有新派丛书编辑专家。所谓低级知道分子疯狂收藏各类别的丛书,高级知道分子编丛书。说这就是曾经主编过一巨著,二全集,三部曲,四库,五大套,六系列,七大种,八全书,九文献,十大部的某某某,天文地理历史人文全晓,才高学富兴趣颇广研究全无,关键问题是这批书已经印上他的大名了。

  外援篇

  不知道记者知道分子和不知道记者是阴阳两极,是插头和插座,是茶壶和茶杯,是青梅竹马好兄弟好姐妹。这个不知道记者的特征几乎可以通杀全国的记者,反正记者嘛就是尽记下来之责,越是纪实越可靠,记者越勤奋问人家,报社老板就越放心。可是,记者越问就越傻瓜,越傻瓜就越是一名优秀记者,报社的栋梁,社会的良心,知道分子的口舌。知道分子对不知道记者可以有求必应,这能换来传媒界共知的口碑,可以是挑求而应,这能保持自己的品质,可以是有求不应,这能让自己清高不已。

  《读书》杂志这里说《读书》,是作为一个杰出的知道分子读物的典范看待。陈侗说“《读书》像是一个饭局,坐在那里吃饭人总是表现得非常突出,而这种突出像是做给旁边桌子的人看的。看什么呢?看我们多厉害。”其实不该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读书》,其实包括《书屋》、《书城》、《万象》等等莫不如是:知道分子的自我欣赏园地,这不是《读书》杂志们的错,都怪中国知道分子界。他们前世今生就这样了。他们有思想,所以寂寞,因为寂寞,所以聚在一起,因为在一起,你炒炒我的我炒炒你的,所以又有思想了。

   另类书店一个知道分子如果没有几个书店老板作铁哥儿们,那就浪得虚名了,所以,知道分子最不喜欢人家进他的书房看他的书架——因为可以看出他都在哪些书中抽水了,然而他们愿意跟你探讨他去的书店,因为那代表品味。但知道分子是不去新华书店的,对于知道分子来说,一间在城市里占据重要文化地位的书店比他的家还要重要。对于这些被知道分子视为人间天堂的书店来说,成功只归他们的定位,遗憾要归这些知道分子买书的选择,能快速达到目的的速读本要买,别人正在讨论的书要买,别人还没察觉但在国外已经很红火的要买,为了养活自己,书店也不容易,一不小心就成了知道分子的后勤基地。

  搜索引擎自然在网络时代,年轻一代的知道分子早就不买书了,有搜索引擎在手,何需翻书?最牛B的Google引擎目前可检索的网络页面数量已达20.73亿个(可以叠成一座20万米高的纸山),只要网络上有的资源,少有Google帮不了忙的,也少有网络知道分子不能搜索出来的。这个是新外援,而且时髦。你记忆模糊的,搜索引擎可以帮你精确搜索,你尚不知道的,搜索引擎可以让你有意外收获:就像你搜索玫瑰花,它可以告诉你玫瑰花的学名叫“蔷薇科木本复叶植物”。

  突发事件有突发事件,知道分子肯定不是在前线的,突发事件过后,知道分子肯定是冲在最前面的。这叫时不我待,机不可失,不可多得。这就是“9·11”之后,一群人跑出来纷纷表态说我早说了南亚次大陆阿富汗最危险的啦,我早说未来的战争模式是恐怖主义的战争的啦,我早说文明宗教的冲突是世界的主题的啦。不管有研究没研究,不管是先知还是后知,知道就是知道。事件越突发,知道分子就越坦然,越是告诫世人,放佛事态能被他的话感化能回头是岸。突发事件一来,我们越能看到那些洞察先机的知道分子蠢蠢欲动,越动就表明他们的确是不食人间烟火,大师级人马。


新周刊网络版126期 专题


新 闻 查 询
新浪个人家园全面升级,买一送二超值大礼!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