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国庆
“五千年前的太阳和五千年后的太阳都照耀着地球,而人类的历史已翻过了无数篇章。昔日雄霸天下的帝国已化为云烟,当年国色天香的罗裙已散入黄土……今天,真正触动我们的情感与灵魂的并不是几件博物馆里的文物。”
去年采访杨澜时,她讲了这段被收录在“阳光文化系列丛书”前言里的话。杨澜没有接下去说的是,真正的历史学家或旅行家总是会通过用脚来行走、丈量、纪录着波澜壮阔的历史,体验那段历久弥新的风云故事。
对于异邦的精彩,曾经只能出现在我们的想象之中,通过煽情的文字、电影、电视、相片、《国家地理》、DISCOVERY或者民间传说里的碎片来拼凑出一幅美丽而迷幻的图案。对那帮仍旧在小资大道上漫漫跋涉的BOBO一族而言,异邦之旅依然存在于想象之中。
现在,“花一元钱可以去韩国看球”的报纸广告打得铺天盖地,虽然怎么看都像是.COM在向VC讲故事骗人,但它却陈述了一个事实,曾经是一种奢望的出国游已经成为一种时尚。
想象中的爱情最美,想象中的异邦当然也很美。带着想象的翅膀,我们在梦境中行走并享受着异邦的快感。 直到有一天,我们真的踏上异邦的土地,忽然发现“用脚板来旅行”与“用想象来旅行”根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码事。将想象中的异邦当成了真实的异邦,都是一厢情愿或泛美丽化思维而惹的祸,因此,误读后的失望与风暴降临得理所当然。
如果,只是如果,如果你在踏上异邦之前少一点唯美的想象,也许这次旅行会令你产生一种意想不到的惊喜。如果,你还是要天马行空地想象一番,那么请先读完本版文章,也许会令你的想象更加完整。
旅程快乐,想象快乐。
你的异邦有风暴的味道
文/哈莉
“对于我,现实是凑合性的而不是绝对性的……这大概最接近这样一种感觉,即不存在的存在感和存在的不存感。”村上春树的这句话用在异邦旅行上真是太合适不过了。
好像网恋一样,无论网下的真人如何美幻绝伦,与自己的想象总会有种种的偏差。这不能怪你的想象力太好,也不能怪旅游文章的吹嘘太神奇,只怪自己不是第一个能够参与“践踏”并造神出一个圣地的前人。
对于异邦之旅的失望,原因无外乎是遭到了各种旅游指南之类“教科书”的毒害。一是言过其实;二是遭到破坏。破坏的主体也无外乎两个:一是人;二是环境。
于是,行走归来便有了这样的结果:一群傻瓜飞越万水千山之后,只剩下唏嘘感叹——遗憾啊遗憾!
印度泰姬陵:臭汗淋淋的浪漫爱情
作为七大世界奇迹之一,因为早年已被抢劫一空,只剩下建筑本身及代表坚贞的爱情信物被瞻仰。
泰姬陵在印度的意义如同中国的长城。我们是“不到长城非好汉”,人家是“不看泰姬陵就不算到过印度”。泰姬陵在北方邦的格拉伯市,是印度莫卧儿王朝第五代君主沙杰罕为宠姬泰姬·玛哈尔修筑的陵墓,全部用白色大理石建成,典型的伊斯兰风格。曾几何时,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写过赞美泰姬陵的文章。
传说中莫卧儿王朝鼎盛时期的著名皇帝沙杰罕,独宠波斯女子阿姬曼·芭奴,且封她为“泰姬·玛哈尔”,意思是“宫廷的王冠”。她入宫19年,1630年在生下第14个孩子后死在南征的军帐里。泰姬陵就是沙杰罕依照她生前的请求,从1632年起花了22年时间,征召世界各地的能工巧匠,修造的陵墓。如果没有沙杰罕晚年被儿子奥朗则布篡位,将他囚禁在阿格拉堡的八角宫内整整7年,还不让他看泰姬陵时他所说的那一句话,这不过是个普通的众多感人皇宫故事的一个。他对儿子说:“王位你拿去,只要为我留一扇窗,能够看见你母亲的陵墓。”而这是促动大多数旅行者前往的直接动因。
如今泰姬陵通体洁白如玉的惊喜已开始消失,白色的大理石出现了片片黄斑,如同牙齿上粘着菜叶。这主要是阿格拉地区工厂排放的酸性烟尘的侵蚀造成的;还有就是每天有2.5万名旅游者的蜂拥而至,好像蚂蚁。不用奇怪,如果你去过周庄,那种盛况感受会更强烈。无他,不过人这种好奇的动物而已。挤在人堆里,自己也成了泰姬的陪葬。
满身臭汗,原本的爱情故事也没那么浪漫了。郁闷吧?!
湄公河:河未尽,人已衰
在对众多异邦行程的向往中,畅游湄公河算是最容易实现的梦想之一了。这个邻居一样的近郊,在历史的硝烟中,好像只剩下这条河没有充斥地雷的骚扰。湄公河是越南的“饭碗”,超过50%的白米总产量,都来自湄公河。而湄公河中的一景就是船上的贸易市场。
既然是畅游湄公河,当然要坐船,特别是决定要游湄公河所到不可不看之地的哆萨岛。湄公河上有大小船只各色不等,大船、小船、花船、渡轮、快艇、舢舨、摩哆船等等。其最有特色的越南船屋更是一景。从码头开始一遭走下来,划呀划摆呀摆,下了小船上大船,下了大船上快艇,不是呕吐连天至少也开始眼目晕悬。而且湄公河的景色并不以边境取胜,在一轮上上下下之后,还有心思坐船参观自然胜态保护区,去水上市场,或坐花船听越南民歌名歌吗?
虽然水上警察局的新鲜船屋厕所很现代,阳光洒落河面的温馨都能给晕悬的心灵以补偿,但是,一个身心具疲的人还有什么心情一探异域风情的浪漫或者深陷贸易市场的喧嚣?折腾吧?!
耶路撒冷:自做孽不可恕的旅行
犹太教徒认为这里是上帝送给犹太子孙的土地,他们是上帝的子民;基督教徒认为,这里是基督受难,死后复活的地方;伊斯兰教徒认为,这里是穆罕默德登宵夜游的地方;行走信徒们则认为,这里是所有热爱或不热爱旅游的人都应该亲临一次不可不去的著名城市。
为什么不可不去,因为有病!没有枪林弹雨的刺激,哪来回味无穷的感动?!耶路撒冷在西伯来语中是“和平之都”的意思,这真是一种讽刺。耶路撒冷被分为旧城区和新城区。受众人关注的主要是旧城,由围墙围着的旧城区,仍然保有中世纪城廓的面貌。这并不奇怪,在那样一个纷争的世界里是很难发生我们所进行的“破坏性的建设规划”的。旧城区没有汽车,只能步行,行人道两旁都是售卖纪念品和食品的便利店。
如果不是到处持着枪械的战士,这里不过是一处不那么繁华甚至是荒凉的落后地区。无可否认即使是从汉语的发音上,耶路撒冷都是一个很好听的名字。也许是这些外在的想象影响了人们的期许。作为一座山城,论景色甚至不能和重庆相提并论。最大的吸引莫过于礼拜五不同的宗教仪式,特别是苦路。
传说耶稣在被捕之后,被判死刑,背着沉重的十字架步行上山岗,共发生了14件事。苦路也就是14个站,直至圣墓教堂。一路人群涌动,夹在其中遭虔诚者厌恶,同行者推挤,“苦路”成了名副其实的苦路。后悔吧?!
玛雅:丛林中的落败游击队
没有人会不对玛雅人产生好奇心。这个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明的部落,一夜之间放弃了所有的城市,留下了几千座城市遗址在丛林里,深深掩藏着。
很多人爱说它是“消失的玛雅文明”,同它的神秘相应的就是它的广阔,想尽情历游玛雅简直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众多遗址散落在墨西哥、危地马拉、洪都拉斯等各国境内,这些地方虽然可以安排旅游巴士,但通常都是一天来回的热线,甚至不够时间将一个遗址看个透面。除了少数遗址通旅游巴士之外,那些不拥挤的遗址,想享有自己安排时间和走进乡村的自由,惟一的办法就是自驾车。
旅行前的豪言壮语一旦真正落实到实际就显得很可笑。除了一些热门的遗址因为旅游的缘故被清理了之外,很多道路状况非常恶劣。更麻烦的是,玛雅并不属于一个国家,在边界与边界之间,想要顺利前行,只能走“歪门邪道”。当地的很多导游更愿意推荐游人去号称玛雅里维埃拉的海岸,立在海边的玛雅城堡并不能同很多遗址相提并论,但因为是国家公园,用一个行者的话来描述是“人潮和钱潮都开了花地鼎沸着”。因为对他们来说,作为外地游人,你随便走两个遗址就够了,何必在丛林中喂蚊子?
于是,很多情况下,想尝试多走几地,很可能是摸黑瞎撞。理想是理想了一把,当白天和苍蝇为伴,晚上与蚊子为伍,且遍寻不见玛雅,旅店稀少,蓬头垢面时,拧了吧?
布宜诺斯艾利斯:阿根廷,我为你哭泣
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代表两处:一是布宜诺斯艾利斯省,位于阿根廷中部,一是作为阿根廷首都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市,位于布省境内,通常该区域又被称为大布宜诺斯艾利斯区。
有着“南半球的巴黎”的美誉的布宜诺斯艾利斯,是探戈和足球的故乡。从飞机上俯视城市,街道宽阔整齐,到处绿荫覆盖。真是人未入市心已先醉。
但是这里绝不是巴黎。虽然在城市居民中,西班牙、意大利和其他欧洲血统的人占相当大的比重。阿根廷曾经是南美最富有的国家,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许多街道、房屋不仅具有法国特色,据说,连路灯、雕饰和门窗都是从欧洲运回来的。只不过经久失修,感觉很是破败,许多建筑都显得陈旧黯淡。本来旅行吗,特别是在城市之中,景的不足还能以人文的满足来填补,或者正是这种思想使“南美洲的巴黎”之想彻底破灭了。
巴黎的好处除了城市的优雅之外,人的优雅是更重要的吸引。而这里的人好像沉于他者的想象,尖酸刻薄,甚至神经质,哪怕是对一个陌生的游人也许特别是对游人,甚至有些巧取豪夺。你去街上买东西,他看到你是外地来的游客,一定只收美元,不收当地的比索。
因为在这里,西班牙语是当地的官方与日常用语,会讲英语的人不多,沟通本身就成问题。有资料说,布宜诺斯艾利斯人均拥有的精神病医生比纽约、曼哈顿的比例还要高。另外,如果你想在当地找到中国人,大多只能去一些贫民区,虽在当地也是商人一族但感觉仍很怪异。如果,布宜诺斯艾利斯不是参观的城市,而是感受的城市。那么感受最多的是什么呢?失落吧?!
撒哈拉:自虐者的乐园,旅行家的噩梦
骑骆驼在澳大利亚中部荒漠行走400公里以上,曾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全球25项最刺激旅游活动第一位。其实跟撒哈拉相比,这个荒漠不过是有点刺激而不够凶险。
“我则背了背包和相机,跑了许多游牧民族的帐篷,看了许多不同而多彩的奇异风俗,写下了笔记,整理了幻灯片,也交了许多沙哈拉朋友,甚至开始学阿拉伯文。日子过得有收获而愉快。”这是三毛在她那本风靡整整一代人的《撒哈拉的故事》中描写的她同荷西初到沙漠的情形。如果说她是因为国家地理杂志上的美丽图片而产生入住撒哈拉的渴望的话,更多的20世纪70年代生人的朋友们则是因为她的故事而踏上这次征程。
沙漠无边无际,既然是行者就不可能像三毛一样生活在其中,令大多数人艳羡的场景也就不可能出现。变幻莫测的沙漠并不是总能在你出现的时候展示美丽的一面,黄沙漫天或沙丘蔓延都不能够构成冲进沙漠里的理由。跟人在沙漠中的生存现状相比,毒蛇或蝎子等小东西可要顽强得多。无论如何只要进去还想要出来,总是不死也要脱层皮。惨烈吧?!
水城威尼斯:重楼深处有垃圾
意大利的水城威尼斯要建地铁了,市长说:“世界都在改变,为什么威尼斯就不能变得更现代一点呢?”市长并不明白,对于游人而言,现代的地方已经太多了,而有意思的水城不过寥寥几个。用一句中国诗词来形容威尼斯就是“重楼深处有舟行,万户人家伴水生”。177条弯弯的河流纵横交错,运河、贡朵拉(两头翘翘的单桨舟)、小船就是生活的全部。悠悠闲闲,怡然自得。
这是人家的生活,游人的向往。现在威尼斯许多市中心的居民都渐渐迁移到陆地上居住,因为岛上生活用品的价格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水能载舟亦可覆舟,除了大部分建筑物的底层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侵蚀外,威尼斯的地面下沉也已是人尽皆知的事实。而这些并不那么恐怖。如果威尼斯沉入海底,也总有人想尽办法让你探海赏城,又成了一道奇景。
真正的恐怖是垃圾!据说威尼斯港区下面的大海,已被工业垃圾和生活垃圾填满。专家预言,如果再不认真治理,到了2050年,垃圾就会溢出海面,威尼斯这座水上之都,将不复存在。
别以为这只是一个预言,在窄河中随处都有臭味迎面而来。因为为了船的行走,船夫手中执掌的单桨必须时时用力插入水底,沉积在河底的垃圾便被搅动起来。威尼斯现在的楼房出入口大多不再朝向河,而是改在通向陆地的一面,但由于过去出入口在河的一侧,所以有些垃圾自然就被丢在了河里。
于是本来在宽河里很激扬的心又想起一句话:蚊蝇与波浪齐飞,垃圾与游人共存。没办法,所有的传说都是发生在前人身上,后来者不过是在验证着别人的幸福的同时检验着自己承受失落的忍耐力。痛苦吧?!
夏威夷:一个为你的钱袋而设的局
如果你想在黄金时段去夏威夷度度假,在目前中国的国情下,你至少要提前1年开始由旅行社安排酒店的事,据说2002年来夏威夷过盛夏的酒店早在去年圣诞节前已预订一空。
当然,如果你也是一个冒险主义者,自助旅行家,相信车到山前必有路,或者到了山前终碰壁时,想着不住酒店可以退而求其次。那么你就大错特错了!夏威夷根本没有廉价的汽车旅馆,几乎所有的酒店都是高标准。
当然,你不是在乎价钱的人,无可奈何之时,总可以自己想办法租一辆车住,反正在夏威夷各岛之间穿梭,自驾车是最享受的选择。而这时恶梦就开始了。这里的租金不但比旧金山高好几倍,车的质量也成问题。不是半路抛锚就是慢如蜗牛,转而回头老板还会得了便宜还卖乖地嘲笑你的技术,不过这种倒霉事也跟运气有关。
夏威夷是一个典型的旅游城市,所有人的工作都围绕着旅游,几乎所有的生活用品都是从外地买来的,为游客而安排的。从这个意义讲,夏威夷已经不是一个可以让你沉迷的地方,而是一个让你消费的局。这里的人已经发展到无人不商的地步。除了潜水的时候可以暂时离开商贩的追逐,晒太阳时,有小孩向你贩卖贝壳,看草裙舞时有人向你推荐服装,连夜晚想一个人静静,也有众人推销商品一样地给你介绍“美女服务”。举目四望,想一个人呆一会的想法实在有点奢侈,如果白天的沙滩只能看到脚,晚上则全是肚皮,你不过从一个钢筋水泥的城堡到了一处人物横流的沙场。迷茫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