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搜索 短信 分类 聊天 导航

订阅手机短信感受新
闻震撼稳居信息前沿
好书酷碟全场打折
新浪首页 > 文学 > 正文

当一切都无可挽回地走向庸俗

http://www.sina.com.cn 2002-05-17 14:49   新周刊

  文/肖锋

  在那个被诗人称作“最残酷季节”的四月的一天,王小波撒手离去。

  据说人死前一刹那会出现许多图景:他看到自己又回到了薜嵩的凤凰寨,那是他的诡异王国;回到2015年热寂的白银时代,他像蛇颈龙般趴在桌上不可救药地单恋着女老师;或者,他记起第一次对着月亮在镜子上给女友写诗,第一次在老牌资本主义的草地上和女友“坏一坏”,不禁偷笑;最后他看到网络小子们抱着他的书激动得大叫“爽呀!”然后奔走相告……然后他就会说:此生不赖。在充满感激中,他转入上帝他老人家为他安排的另一番天地。

  但也许以上什么都不是,这个世界他碰上太多无趣的人和无聊之事,这些东西蛮横地占据了他想象的内存,让他无法再有思维的乐趣。在一番痛苦的抗挣之后,他放弃了,说:解脱吧。王死后,人们发现他指甲里深嵌挣扎后留下的墙灰……

  他像那个英国狂人那样大声说:“我在春天就挥霍了夏季!”拜伦只活了36,而他到了45。这让那些后来者在活过这个岁数时,惭愧不已。

  当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吧!

  当挥霍成为一种人生态度时,你不会关注余下的时光。王小波式的挥霍是挥霍自己的生命,将后半生与当下叠在一起过。见过王的人都会记起他常泛青紫色的嘴唇,那是心脏病的典型病症。可他照样狂饮,照样狂抽。王的一支万宝路香烟可以从点着到吸完不用手,一边敲字一边猛抽,直至过滤嘴上留下深深的牙印。你在烟灰缸里能找到满是印有王二牙印的烟头。王的写作实际是一种生命的追赶。所以我宁愿相信王小波在回国后的六七年中基本完成了他的文学使命。

  王的一生都在跟无趣作对。无趣是他的死敌。记得第一次跟王小波开会就坐在他旁边——那会儿学习会很多,大家都说一些不着调的话——此君在会上打盹儿,羊翦绒帽子轱辘下来三次,人完全处于离线状态。他是那种典型的“会上一言不发,私下妙语连珠”的人。王在多数情况下就是这种样子。在过道里有人趟着两条小船嗒啦嗒啦地走来,样子像个梁山泊好汉的王二一进门就对小的们开起玩笑,什么“谁谁谁近来情场得意乎?”什么京城“四大恶心”、“四大累”啦,或者操起小刀作个动作,说:谁谁谁是不是经常一个人在宿舍表演“自阉情结”??我还亲见此君用286PC机(1990年只有这玩艺儿)设计出一个男性身体上的部件,此程序的高明之处是会动起来。看后当下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有点小坏,但坏得颇为有趣。这种坏在他的书里被发挥得淋漓尽致。王的坏更表现为反讽,那是一种长期冷却的愤怒,或者说一种迫不得以的修练。在被人一掌推倒在一排自行车上、然后人车像多米诺骨牌般连续倒下之后,他还是劝小的们:年轻人不可阳气太盛啊!是啊,当你的对手强大到像一架超级机器时,你就什么气都没有了,或干脆将这股气对准自己。

  如果你不想当沉默的大多数,那就当一个孤身走天下的侠客吧;如果你不想当个窝窝囊囊的人,干脆就当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吧。

  作为一个统计学高手,王小波算遍了五千年文明的所有变量,最后的结论还是:本方程式无解。所以王完全将兴趣转向他处——对“四书五经”们厌倦之下,他转向了野史和传奇。于是他找到了李靖们、红拂们和无双们,在这些侠客和那只不甘受困的猪的性格中,王小波均贯注了变异基因,或者说,在超越时空的千古场景中,他们融合了。这种变异基因就是反熵精神:怀疑一切,寻找另一群人和走另一条路。王用《时代三部曲》里的人物,组成一旅反熵的孤军,逆市而动。当纭纭众生在酱缸里追营逐利、像蛆般在低洼处汇齐,并最终崩溃时,王率领这支孤军到达了辉煌的诗意王国。

  网络时期的王小波

  关于王的江湖地位,素有“文坛外高手”的美誉,有人拿他与台湾李敖相比,照这样下去——按照彼德定律——王迟早会升格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有些人死后才升格,一直到他们不胜任。我认为王是独特的,他不属于任何定位。

  有两个王姓作家不经意地在网上走红,一个王朔——后人研发出“板砖十八拍”大法,另一个就是王小波。虽然他俩并未触网。

  你得承认,王小波兴盛的这几年正好是互联网兴盛的几年,中华民族开始有趣起来。王离去在1997年,那一年互联网正成为中国第一批网民的新宠,诞生了首批网络文学青年。那时候王小波出了第一本书——此前是流行于北大的计算机打印本——那样子就像延安革命时期的出版物,上书《红拂夜奔》。据说,此书是王经过“白的、黑的都见了”的二渠道书市磨练后才得以出成。那时的王二就像个可怜的父亲,抱着刚出生不久的《红拂夜奔》到处上户口,不果后只能当黑户。而死后,他的书精装的、简装的、各类出版社的出齐了一书架,这是王充满悖论的一生中的典型例证。

  眼下是市场认证,而网络是所有市场中最大的市场。相对传统码字的文人,王是多向度的,既有文科,又有理科背景。这种知识背景应合了网络时代——要知道,网络化写作一改从前文科系独占天下的格局,网上灌文章的多数是理工科的。所以,你在痞子蔡那流传得泛滥的爱情誓言中能找到计算机语式:“如果把整个太平洋的水倒出/也浇不熄我对你爱情的火/整个太平洋的水全部倒得出吗?/不行/所以我并不爱你。”稍加解构,这完全是一个If Aad Thenr的Basic编程语式。

  王的师承中,一派是王已承认的查良铮们的韵律白话文,另一派就是现代编程语式。你只要细读王的文章,就会发现充满了这类逻辑判断。这后一条构成了王氏语言的极大魅力。该语式一是简洁,二是逻辑性。两者结合产生异常美感。像:一个胖女人坐坏一把凳子被写成“咔嚓之前是凳子,咔嚓之后就变檗柴了”。这样简洁明快的比喻很多,其实是一种计算机“与非判断”语式。文科的爱读,理工科的更爱。本人以为,凭此两条王氏语言是前无古人的。见过王编的计算机上机手册,用的就是一种简洁逻辑的语言,一句一行,挺有节奏。我想,如果哪天计算机会写诗,也是这个样子吧。

  卡尔维诺凭不足十万字的一本本小中篇奠定了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王则凭他的“三部曲”颠覆了中国白话小说的写法。说明在这个网络垃圾盛行时代,好的文字还是能占有读者记忆内存的。

  与金庸构筑的武侠王国一样,王小波的诗意世界后来通通都被复制到另一个更大的网络王国。在新生代眼里,这个王国要比现实的有趣上一千倍。

  网络小子们会学着王的样子把头一歪,说:“所谓真实,就是这样无可奈何的庸俗。”


新周刊网络版129期 专题


新 闻 查 询
新浪个人家园全面升级,买一送二超值大礼!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