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搜索 短信 分类 聊天 导航

订阅手机短信感受新
闻震撼稳居信息前沿
好书酷碟全场打折
新浪首页 > 文学 > 正文

遇上百分百的超级明星 与达利一起疯狂作秀

http://www.sina.com.cn 2002-05-17 14:53   新周刊

  文/未来

  两年前“魔幻达利”的展览标志着达利原作第一次走入了中国,记得当时圈内人都声称:作为超现实主义画家的达利早已被大家所熟知,所以展览不会再有什么轰动效应。至于媒体和普通观众们跟着瞎热闹了一阵儿,也只剩对“超现实”一点模糊的印象。今年4月达利又要来了——此次的“达利互动展”将包括300多件(套)作品,涉及的范畴包括:绘画、插图、雕塑、黄金/青铜/玻璃制品和家具,甚至还有部分电视、电影作品。这么一个扩大的范畴可能倒更能反映达利的全貌,毕竟精力充沛、处处出位、无时无刻不作秀才是达利的本色。

  也正因为如此吧,关于达利究竟是怎样的“艺术家”一直都颇有争议,但随着达利作为一个时尚话题的经久不衰;随着苏富比拍卖行里达利画作的成交价近年来超乎预期的一路飙升,有一点无疑又是越来越清晰了:达利无论如何都是20世纪最抢眼、也最引人瞩目的艺术明星——我们与其争论达利的作品到底有着怎样的艺术价值,毋宁更带平常心地把他的作品拍卖理解为:类似最新的青春偶像组合F4拍卖演出服所引发的抢购狂潮。

  达利和“艺术家明星制”固然是相互应证的,而当标准模糊、界限不明、已然被消解得七零八落的艺术走向21世纪,“艺术家明星制”和它所保证的直接、巨大的现实收益也就越来越是当代艺术圈中人不再讳言的“成功秘笈”。

  时代精神诞生明星

  和所有娱乐行当的造星机制不同,打造艺术明星从来都需要恰到好处的突发奇想以及佯狂和疯癫之间最微妙的差别——自我宣布为“天才”的达利当然深谙此道,从某一角度来说,达利的盛誉固然归结于他自我推销的天分,但也在相当程度上归功于他对奇思异想的敏感,他还特别敏感于时代精神的需求。

  达利年轻时是在马德里和巴塞罗那学习美术,兼收并蓄了多种艺术风格,也具备了非凡的技能。但是直到他发现了弗洛伊德的关于性爱、关于潜意识意象的系列著作、结交了以安德列·布勒东为首的巴黎超现实主义者,他才真正找到了某种实现自我的突破口——达利非常清楚地知道他要怎样发挥“非理性”的巨大潜力,用超现实主义领袖布勒东的话来说:这是一位描绘梦幻、失神、色情狂的理想画家,一个妄想家,一个感情受到压抑的神经官能症患者,一个既大胆又清醒的探索“非理性”的人……三四年内,他就将是超现实精神的代表,他会把这一精神充分地发扬光大。

  为了从潜意识心灵中产生意象,达利开始用一种他自己发明的、称为“偏执狂临界状态”的方法诱发幻觉,这一方法的运用也使达利的画风迅速成熟,奇想来源也特别丰富,一如性、死亡、变态、苍穹……达利还常用以下几种手法:不合逻辑的并列方法、将人们熟悉的东西扭曲变形、以精细的局部写真技术对应整体的奇幻氛围……总而言之,达利作品的外在标志是如此明显,以至于他轻而易举地就引发了广泛争议,又顺理成章地借此在上流社会登堂入室——人人都谈论他的:达利器官解剖图、软体手表、可弯曲的电话、举着色情和阳具图形的叉子……

  无限制扩大的明星效应

  可以说是好奇心,也可以说是偏执狂,总之,达利从来就没有满足过。他不断把一种“达利式”的狂潮推向各个领域。与西班牙电影导演布努埃尔一道,他制作了超现实主义的影片《一条安达鲁狗》和《黄金时代》,但他和布努埃尔迅速决裂了,因为在他看来这还远远算不上“真正的亵渎神圣”,他真正满意的做法是“愉快地唾我母亲的肖像”。

  因为“完全的超现实”以至与超现实主义者彻底脱离之后,达利又把自己的绘画转向古典风格,还花费了大量时间津津有味地设计芭蕾舞、玻璃和肥皂制品、舞台布景、时髦商店内部装饰以及珠宝饰物。他设计的珠宝引入了梦境的意向从而显示出奇幻的特质,他也为夏奈尔、夏帕莱里等地地道道的时尚大师设计布置橱窗。最有趣的是达利香水,达利分别配制了几种男用、女用香水并设计了香水瓶,其中“荡漾”和“我自芳菲”至今还十分流行,至于他专用的“达利御用香水”就更可谓表述惊人了——“鱼胶、母山羊粪、蛇油恰到好处地混合就是我要的公山羊气味。”

  明星效应的扩大是和某种传奇色彩紧密相连的,达利对此也心领神会。相貌平平的他不仅习惯了以奇装眩人,还留了两撇标志性的、高高翘起的小胡子,胡言乱语和长篇大论对他而言一向都很难区分,唯一的共同点就是:一定语出惊人。在自传《萨尔瓦多·达利的秘密生活》里,达利更写下了那个有名的开篇“我是一位天才吗?——6岁时,我想当厨师。7岁时,我想当拿破仑。从此,我的雄心壮志一直不停地增长,就像我对各种伟大事物的狂热迷恋一样——每天早晨醒来,我就体验一次极度的快乐,那就是成为达利的快乐。我问自己,真奇怪,这个萨尔瓦多·达利,今天他又要做什么了不起的事情呢”——在达利那里唯一不存在的问题似乎就是“自我怀疑”。

  像所有的传奇人物一样,达利也有自己的怪癖,这包括他对妻子卡拉的疯狂崇拜和对金钱毫不掩饰的贪婪。在画面和言语中充满性爱狂想的达利,在现实生活里却表现得特别软弱拘谨,也竭力渲染对妻子的忠诚和膜拜——一种巨大的反差,一种近乎病态的情感反应,时至今日仍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至于对金钱,当普吕东和他决裂并把他的名字拆解成“渴望美元”表示讥讽,达利甚至都还引以为招财进宝的“吉兆”——达利甚至宣称自己相信古老的炼金术——而绘画只有被当作是炼金术的一种才能唤起他的激情。

  作为一个的明星,达利的一举一动都不乏表演的成分,但他的表演似乎是贯穿到了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当真可谓“生命不息,作秀不止”。而维系这种持续性表演的智慧和精力也就更让人惊叹,难怪有人形容说:达利的智慧就是以爆发方式混合的良好感觉和谬论,达利的敏捷就能让最聪明的人也望尘莫及。用达利自己的话来说,“我从来不清楚我什么时候开始伪装,什么时候会说真话,这是我内在本质的特性”。

  达利和达利主义者

  虽然达利从一开始就注定是个艺术史上独一无二的人物,但从达利成名之日起,他的追随者、模仿者就从来都没断过,还不断呈现出上升趋势,而在波普艺术、观念艺术、偶发艺术、行为艺术等诸多如今大行其道的当代艺术门类里,我们一样可以看到是达利和杜尚奠定了万变不离其宗的基调。如果我们更泛化地把达利所代表的“艺术家明星制”和如今广为提倡的“注意力经济”、“作秀经济”作一个类比,那么他们无疑也是一脉相承的。

  在达利晚年和阿兰的对话录里,他把那些他的拥趸、门徒统称为“达利主义者”,他对他们的特性了如指掌——“他们都是些用得着我的人,因为显然我能使他们‘嫁给’大人物,或者让他们当上明星,最起码我可以同他们一道拍张照——他们都是拼命往上爬的人,法国管这种人叫野心家。我也愿意做一个彻底的野心家……我把赌注押在达利主义者身上,于是皆大欢喜,事事如意。事实上,这些往上爬的人都是最善于想象的。”——达利既不讳言自己的唯利是图,也不讳言自己在这一点上和达利主义者们将持续下去的互惠互利,但是达利和达利主义者毕竟还有一点不同,也正是这一点不同决定了达利是“明星艺术家”而其他人至多只能是闹腾一时的“艺术明星”。

  在给杜尚访谈录写的序言里,一个清醒犀利的达利说,“第一个把女人脸蛋比作玫瑰花的人无疑是一位诗人;第一个去重复它的人无疑是一个白痴。现在达达和超现实主义的观念被无数次地重复着:软化了的钟表已经被繁殖成无数软化了的东西。现成品覆盖了全球!一块15码长的面包已经变成15公里长了!……现在已经被忘记了的是:达达是这个,达达是那个,达达是这个,达达是那个,达达不过是狗屎。——这种幽默,多多少少是黑色的,在新一代中颇缺乏。”——杜尚提出了“艺术等于生活”,达利实践了“作秀到底”。如果说人们对杜尚最大的误解就是由此把生活里的一切杂碎都煞介其事地标榜成艺术,那么对达利最拙劣的模仿也就是煞介其事地作秀而不懂得作秀到底之后那种彻底的戏谑、彻底的游戏精神。也正是在游戏精或者说幽默感上,怀疑一切的杜尚和自以为是到极点的达利才真正达成了谅解。阿瑟丹托写过一本《艺术的终结》,大意是说:在当今艺术界唯一能够生存、能够培育出来的最好的艺术家,也就是那些“具有强烈的游戏意识”的人——杜尚和达利当然都属此列。

  不管怎么说,在一个宣布了“艺术的终结”、也没有大师的年代里,在一个媒体业空前发达能将明星效应成倍扩展的年代里,“艺术明星”的诞生已然有了太多的便利。我常常想象这样的“艺术明星”就像草草包装、匆匆出场的三流歌手,衣着光鲜假模假式,好一点的总在翻唱,更次的却只会假唱……被嘘下场是早晚的事儿。


新周刊网络版129期 专题


新 闻 查 询
新浪个人家园全面升级,买一送二超值大礼!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