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搜索 短信 分类 聊天 导航

订阅手机短信感受新
闻震撼稳居信息前沿
好书酷碟全场打折
新浪首页 > 文学 > 正文

潘燕辉传媒 媒体贵贱

http://www.sina.com.cn 2002-05-17 15:00   新周刊

  前不久和一些从上海来的媒体朋友聊天,聊着聊着就谈到了上海媒体的发展。其实前两年对于媒体来说,上海是个很奇怪的地方,其城市的综合实力在国内是数一数二的,城市的各方面评价也是在国际上甚至比北京还要高,可惜却偏偏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媒体,甚至在上海本地优秀的媒体也不是很多。可是另外一方面,国内最著名的传媒学府复旦大学却坐落在上海,而且以圈内的评价来看,复旦出来的媒体人水平都是相当不错的。就在这个既有人才又有市场的地方,却没有产生相应实力的媒体,实在奇怪。

  不过这一两年来看似乎有所好转,上海媒体圈出了很多令人振奋的事情,也冒出了不少优秀媒体,于是大家开始举出自己看好的上海优秀媒体。有人说是《理财》周刊,因为市场定位把握得很好;也有人说是《新民周刊》,最能把握上海人的口味;问到我,我想了想,说最看好《故事会》吧。此言刚落,立刻招致一片疑问的目光,纷纷问我问什么?我说很简单啊,因为他很能赚钱。于是疑问的目光立刻开始变成轻蔑,仿佛我说了什么大逆不道的说辞,大家马上变得话不投机,很快就散掉了。

  到现在也没完全想通看好《故事会》有什么不对的,估计是看待事情的角度不同吧。媒体在国内是文化产业,很多媒体人也充满了文化抱负,其实我虽然算不上什么大文人,不过也还是有些文化内涵的,只不过总觉得一个饿着肚子的文人没那么可爱而已。在我看来,能赚钱的《故事会》和同样能赚钱的《读者》没什么区别,同样是市场化的媒体,只不过满足的读者群有些差别。而能赚钱的《故事会》和不能赚钱的《××财富》、《××时代》、《××人物》之类的高档刊物要好得多,至少能活得滋润一些,不必勒紧裤腰带在外边硬冲场面,至少不必要国家掏钱养活,可以自力更生。

  不知道是应该自豪还是遗憾,国内媒体人的眼光大部分还停留在做文化的地步,很少有人能转化成经营角色。上次有本摄影杂志请了国内一些媒体做参谋,讨论怎么改版,有人说现在大部分摄影媒体教别人“怎么拍”,这个需求太低档,不如办一本告诉别人“拍什么”的杂志,品味很高,一定火。当时我就表示反对,这个定位的确很新颖,听上去很美,可惜的是看不到广告客户。“怎么拍”的重点在于摄影器材的使用与选择,是摄影器材厂商们最欢迎的,最容易吸引广告;而“拍什么”的重点在于拍摄对象,客户很可能转化成为旅游景点,根本没有广告收益。这番话说出来,那个人马上就说我看得不远,即使现在没有广告客户,这种定位能够吸引很多的读者之后一定会吸引广告,应该看到远期利益,可以办成摄影杂志的《国家地理》。听了这些,我只能选择沉默,否则会有质疑《国家地理》杂志之嫌。其实熟悉媒体的人都知道《国家地理》杂志的成功有很大的功夫不是杂志上的,而且美国的市场与中国的相差太大,且不说这种定位能够吸引多少读者(为了拍张好照片全国乱跑的人应该不多吧),一个简单的问题就是:你能活到有广告的那一天吗?

  现在国内评价媒体好坏的标准太多,有人曾经非常看好一本有关设计的杂志,几百页全彩,印刷质量与美术水平非常高,售价当然也非常“高贵”,可是按我说,这本杂志能活过半年就已经是奇迹了;也有人说有一本科学杂志文字严谨,堪称楷模,可是我却说,让人看不懂的科学杂志已经死得差不多了。

  到底什么样的媒体才是好媒体?我说:一本在不违背社会道德基础上能够赚钱的媒体就是好媒体。在市场化的环境中,媒体没有高低贵贱的区别,只有适不适合市场的区别。


新周刊网络版129期 专题


新 闻 查 询
新浪个人家园全面升级,买一送二超值大礼!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