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搜索 短信 分类 聊天 导航

订阅手机短信感受新
闻震撼稳居信息前沿
好书酷碟全场打折
新浪首页 > 文学 > 正文

我一直在用我的态度做事

http://www.sina.com.cn 2002-06-10 12:55   新周刊

  文/陈若葵

  从北京大学社会学硕士、美国耶鲁大学人类学博士到北京小橡树幼儿培训中心主任,王甘角色的变化无疑让所有熟悉她的人大吃一惊。而更让人惊讶的是,她居然把这件事做成了。

  如今,留学生回国创业者大有人在,但多集中在高科技、金融、证券投资等领域;像王甘这样从事人文科学研究,与IT、金融等含金量较高的专业不沾边的人,仿佛和“创业”无缘,他们大多呆在象牙塔里,专注于带研究生和搞学问,走既定的学者之路。但王甘是个例外,虽然与前者有海外资金支持、大规模创业相比,王甘显得有点小打小闹,但她并不在意自己的摊子有多大,只求稳扎稳打。朋友眼中她是个很有想法的女人,他们说和王甘在一起,总会被她的直率、务实感染,王甘的高财商在圈子里很有名,因为她在经营自己的同时,让更多的人受益,所谓互利互惠,比如办小橡树幼儿培训中心--国内第一家家庭式幼儿园。

  王甘放弃名牌大学的教授职位,当起了孩子王,离开了常人眼中正常的学者之路。显然,王甘的选择令她耶鲁大学的导师颇感惋惜:你想想,在中国能有多少人拿到耶鲁的全额奖学金,不用打一天工完成学业的?在耶鲁的图书馆里,有个庭院式阅览室,那里有皮沙发、落地灯,每次考试前王甘都要在那儿看中文小说。一次她看完了路遥的一套小说,意识到她真的不属于那个环境。在以后几年的留学生活中,王甘和学者讨论、到纽约看剧、开车横穿美国……充分享受美国,但仍不能淡化这种感觉。因为从小就接触到社会的底层,王甘至今仍希望了解社会,当教授可能会很踏实,但这意味着铺就了一辈子的路,像这样一眼能看到底的事,她就没兴趣了。当然,王甘并没有放弃人类学研究,时常参加国际人类学学术交流。她承认,人类学研究对塑造她的生活态度和达观性情也是功不可没的。

  在有些人看来,像王甘这样有海外背景、高学历、拥有较高层次人际交往的平台、不用为钱发愁的“中产”阶层人士,上升空间是相当大的,压力相对来说比较小。因为他们做事可以凭兴趣出发,而不必为生存费心思。但由于他们中有的人出国前有top心理,回来后还想保持这种状态,结果给了自己很大压力。王甘没有这方面的顾虑,她刚回国在深圳做研究时,就曾到保龄球馆打工,她的一位搞投资的同学曾说她:“你真给耶鲁丢人!”她倒无所谓,她觉得人受的教育越高,适应能力应该越强,能干的事应该越多。

  身为人类学博士,生活中的王甘是个很爱玩的人。留学期间她自己开车横穿过许多国家,到过以色列、非洲、土耳奇等冷门的地方。每去一地前,她都会疯狂地搜集有关资料,知道哪些地方有特色小吃、民俗表演,甚至几点钟有早市……无论是住几百美元的饭店,还是住几美元的小旅馆,她都到当地的超市买东西、自己做饭,吃过世界各地的西红柿。她觉得只有进到当地的超市,看看里面的东西,才能真正感受当地人的生活。

  面对面

  《新周刊》:60年代出生的人,受其所受教育的影响,往往对自己的未来设想得比较多,回过头来看,你现在的幼儿教育和当初的研究方向显然有偏差,这是否与你对自己未来的期望更贴近?

  王甘:如果我们仅生活在自己的视野里,关注的肯定是一点或有限的几个方面,而人类学更多的是给人们提供一种世界观、一种看问题的视角,它关注的是生存的多样性,以及对地域变化带来的差异和对其它文化的尊重。表面看来,幼儿教育与人类学研究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仔细想想,人的很多观念都是从小形成的,有的终生难改。把这种宽容的观念渗透到幼儿教育当中,从实践角度看,它和我的人类学研究其实更贴近。

  《新周刊》:你的每一个阶段中都蕴含着挑战,尤其是在自己不太熟悉的幼教领域里开拓。在你的内心深处,是不是喜欢尝试新的东西?

  王甘:是。在挑战面前,我总能感觉到自己在成长,对自己的grow很满意。所有新的事物我都想学,像计算机软件、数码相机、做VCD、做网页,我都尝试。

  《新周刊》:美国是世界公认的孩子的天堂,你也很欣赏美国的早期教育,带着在美国出生的儿子回来,有没有遗憾?

  王甘:肯定有,这是取舍问题。对我们这些出过国的人来说,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国内,都会不自觉地比较,发现这里有而那里没有的东西,所以就更清楚自己要什么。我和我先生不希望儿子是百分之百的美国人,我希望儿子能一年出一次国、下一次乡,亲自接触不同的社会和不同的人。

  《新周刊》:放弃名牌大学教职,是否需要勇气?而且申办幼儿园之初并不顺利,有没有想过放弃?

  王甘:我当初做决定时心态比较轻松,我一直认为办幼儿园和我的专业并不矛盾,至今我也没有放弃研究,前不久还到美国参加了一个人类学学术交流会。幼儿园给了我一个更深入看待人类学的角度,我没有想过放弃,因为儿子等着上幼儿园,这件事一定得做下去。

  《新周刊》:你选择幼儿教育,除了把国外的育儿精华介绍到国内,还有没有其它的想法?比如把人文关怀和人性化的内容融入到幼儿教育中。

  王甘:这些很重要。比如有的人语言表达能力相当强,但与人交流起来仍有困难,这就是文化上的差异,因为他不会换位思考。这些年在和香港人、外国人接触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们在人的管理上很科学,人与人、即便是上级与下级之间,也是平等的管理与协商,他们的管理是横向的,而国内对人的管理往往是纵向的,效果不理想。合作的精神和平等的意识,是应该从小培养的。

  《新周刊》:众所周知办幼儿园不是个赚钱的买卖,但你的经济实力为你的事业发展提供了足够的保证。在绝大多数人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不能将自己的兴趣和职业结合在一起的今天,你是否觉得自己很幸运?你如何看待金钱和事业的关系?

  王甘:确实很幸运,因为我的财力有一定的绝对值。但这不等于说有钱的人就一定能干成事。我和先生把保障看得很淡,我们没有买保险,没有打算给孩子留钱,没有买第二辆车,而住低价位房子的好处就是使我们的消费保持在中等水准。金钱和事业,都是能让自己获得满足感的东西,要办成一件事往往要有物质做基础,但过分强调金钱的作用,人会感到压力,从而限制了自己。活着最重要的是做自己喜欢的事,不必为了面子委屈自己,我从不忌讳说自己坐地铁、公交车。

  《新周刊》:你幼儿园的收费只能被一小部分高收入、有涉外背景的人群接受,圈子相对较小。那么,你当初为“中产”阶层服务的定位,是否出于和世界接轨的考虑?这对你未来自身的发展有没有限制?发展的空间有多大?

  王甘:当时的高收费是出于迫不得已,因为起步的风险很大,只能租用高收入人群聚居的高档公寓。现在看来,这的确限制了幼儿园的发展。我们正在跟几家公司洽谈,准备接管一个大一点的幼儿园。这样费用就会降下来,实现我当初办园的初衷。我不想一下子把摊子铺得很大,但一定要做得精致。

  《新周刊》:对像你一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人来说,要把一件事做成,你认为该具备哪些素质?

  王甘:我一直在用我的态度做事,所以最重要的是做事的态度,这是成功的基石。当然还须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做保障,但不是有了钱就能干事,物质与努力有关。

  采访手记:

  认识王甘的时候,她正在筹建“小橡树”,此后一直关注着她主办或参与的活动。在我的印象里,王甘是个很会干事的人:她为幼儿园做的恰到好处的宣传、网上造势、举办亲子活动、组织讲座……她那富有磁性的亲和力,把更多的人粘合在她的周围。

  春天一个晴朗而风大的午后,我和王甘在北京亚运村“小橡树”的所在地有了这次畅谈。当我走进王甘的办公室时,她正坐在小矮凳上和一位老师谈事。我想,像她这样每天回几十封E-mail、接几十个电话、给孩子们上至少两个小时的课、外加处理很多事情的工作狂,那双长腿窝着,一定很不舒服吧?环顾整个房间,所有的坐椅一律很矮,这无疑是出于方便孩子们的考虑。

  王甘的办公室是个不大的房间,既是她的办公地,也是“小橡树”的仓库--里面放着玩具、教具、孩子们的旱冰鞋,她的电脑台兼办公桌被挤在一角。王甘一身简单的装束--黑色条绒休闲裤和灰色棉毛衫,她自己说绝不会放弃打折服装,去买2000元的新款,她宁愿把省下来的钱从网上买书,这是她最大的购物乐趣。

  尽管我们的谈话时常被电话铃声打断,但即便是在长达20多分钟的咨询之后,王甘的思路仍然保持着惊人的连贯,她在业务与接受采访中游刃有余地变换着角色。每接完一个电话,她都冲我歉意地笑笑,笑容里闪现的智慧让我不可小窥。


新周刊网络版131期 专题


新 闻 查 询
新浪个人家园全面升级,买一送二超值大礼!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