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搜索 短信 分类 聊天 导航

订阅手机短信感受新
闻震撼稳居信息前沿
好书酷碟全场打折
新浪首页 > 文学 > 正文

燕辉传媒 竞争才是硬道理

http://www.sina.com.cn 2002-06-10 12:58   新周刊

  北京这几个月很热闹,一些新报纸纷纷在酝酿之中,什么《北京现代商报》、《新知时报》、《新财讯报》、《今日新闻报》等等等等,把本来就已经乱成一团的北京报业市场搅得更加昏天黑地。作为一个媒体人,我自然不希望媒体市场太过混乱,因为这么乱下去大家都不好赚,但是如果把眼光放远一些,竞争毕竟是利大于弊。经常处于竞争状态的媒体人应该知道有这么一种情况:本来一份很弱小的媒体(从水平来讲),安稳的享受着自己的市场,这时候出现一个水平很高的竞争者,这个新来者以为凭借自己的水平可以将这份弱小媒体轻易击溃,但往往会发现这个弱小者突然变强了,做出了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改变,是因为他以前藏而不露?显然不是,这就是竞争造成的压力。在压力下,人们自然会增加自身的敬业精神,而国内媒体最缺的恰恰就是这种精神,一旦拥有,水平自然暴增。

  当人们习惯了这种竞争的环境,中国媒体才真正算是成熟、中国的媒体人也才真正成熟。其实我们并不比国外传媒集团的水平差多少,差的只是精神和环境。也有人担心这么多的媒体都在北京,会不会已经没有了市场份额,后来的人怎么可能盈利呢?其实这个问题真的不高明,对于媒体来说,永远都有市场。竞争者太多?没有市场空间?很简单,让不适应竞争的死掉一两个就可以了。之所以我们会有这个问题,只不过因为以前没有竞争的概念。

  竞争在各个方面都存在,其中最关键的无疑就是人才竞争。人是决定媒体好坏的最根本的要素,所以人才争夺对于媒体来说至关重要。最近媒体这么热闹,而且似乎都是大手笔,所以我也一直在奇怪,本来高级人才就非常短缺的国内传媒界不知道什么时候冒出来那么多的高级职务。其中当然不乏前辈高手,传媒新秀,但不可否认,其中也有相当部分的运作者不是那么高明,甚至有一些还是从没从事过传媒的,来自其它行业(以投资方的金融人才为主)的各种人才。其实“外行人”做媒体也没什么大惊小怪,有时候还要比真正的传媒人思路更开阔,不过如果把运作传媒真的看得那么容易,那就大错特错了。人才争夺的首要因素就是人的运用,有句话非常有道理:不患世无人,而患不识人;不患不识人,而患识人而不能用;不患不能用人,而患用人不善。真正的伯乐不但能识马,还要能用马,善用马。如果你找到合适的人才,哪怕只有一两个,也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的地位,因为“人才是一定跟着人才走的”。为了一个真正优秀的人才,不论花多少代价都值得,但是如果选错人,那么他带来的危害也是最大的。

  不过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当我们开始重视人才竞争的时候,人才的品质也一定会飞速上升。竞争也并不完全是好事情,尤其是在市场发育的初期。一些盲目的竞争往往既伤害别人,也伤害自己。还是拿人才竞争举例,在一两年前,优秀的记者薪水最高也不过6000元左右,可是自从一些媒体市场化之后,人员工资普遍上涨,有的媒体记者最低也有6000元,高的在1.5万元以上。并不是说提薪不好,而是盲目地涨工资会带来更多的恶效应,让很多记者不知道自己究竟值多少钱。真正正常的人才竞争并不是普遍高薪,拉开与业界平均薪水的差距,而是在媒体内部拉开档次,使高能高薪,低能低薪,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自身的竞争力。目前国内很多媒体处于一种无序竞争的状态,比如竞相降低报纸的售价、打乱广告行业的折扣、互相诋毁竞争媒体(这在几年前是非常忌讳的,现在也是不道德的)等等,这时候除了行业自律,还往往要政府来适当干预一下,比如成都政府规定的报纸最低售价,就是一种非常好的尝试。当然,政府在干预的时候一定要认清自己的目标,毕竟市场化应该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新周刊网络版131期 专题


新 闻 查 询
新浪个人家园全面升级,买一送二超值大礼!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