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搜索 短信 分类 聊天 导航

订阅手机短信感受新
闻震撼稳居信息前沿
好书酷碟全场打折
新浪首页 > 文学 > 正文

电视名人热卖生活杂碎

http://www.sina.com.cn 2002-07-25 12:37   新周刊

  文/黄晶晶

  最近一年多来,国人通过电视节目获取了前所未有的关于名人、明星们私生活的资讯。特别是到了周末,起先是央视的《艺术人生》、《朋友》等节目每一期都拿出一个名人说事儿,然后地方台也很快看出了风向,动用一切条件,买节目也好,做自办节目也罢,反正一个礼拜总会上一个清谈节目,主角自然非名人莫属,内容从节目名称里就能猜出大概,什么《演艺人生》、《人生在线》、《谁在说》、《往事在说》……

  就跟早一点的综艺节目、谈话节目的一夜走红一样,名人访谈节目也就在这一年多的时间内,从节目形态、访谈角度等各个方面都被做到了饱和状态。

  如今,即便是五六十岁的观众也能与他们的晚辈找到共同的话题,比如徐静蕾还会书法,李亚鹏其实是个孝子之类。名人访谈节目在拉近两代人距离的问题上起到了电视制作人都始料未及的作用。潮流之势锐不可挡呀。

  名人不是在电视屏幕上,就是在去电视台的路上

  现在的电视人越来越明白了电视的娱乐功能,什么类型的节目只要掺一点娱乐的元素,就会多一些观众,从而多一些市场、多一些广告。播新闻的时候让漂亮的主持人穿得少一点,报天气预报搭配着笑话和音乐,综艺节目更是少不了插科打诨的噱头。当观众笑累了的时候,清谈节目又一夜之间受到追捧,一时间全国上百家电视台都在玩脱口秀,各种社会话题、专业案例的专家被当作节目嘉宾请了个遍。“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又快没了市场,于是狗仔队的新闻启发了电视人的灵感:做名人!把名人的八卦上升到生活的、文化的,甚至艺术的高度来做,有了这样的高度,名人自然滔滔不绝,观众也乐得在这样的节目中看到名人作为平常人的一面,猎奇也好,窥视也罢都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如今打开电视,随便你怎样频繁地换台,难免要撞上个把在那儿节目在那儿“真情告白”。无数以名人为诉求的电视栏目已经多到足以改变名人们的日常作息,结果是见到明星更容易了——他们要么在电视屏幕上,要么在去电视台的路上。

  有人说,令人艳羡的知名度来源于一阵宏大的噪音,其中包括小道消息、花边报道、封面照片以及大小丑闻。而一旦请到当事人对着镜头现身说法,无疑是搅动名声的各种动作中来得最生动的。于是,如果你足够有名或者想足够有名,可以在《夫妻剧场》戏说爱情,可以在《朋友》那儿翻腾友情,可以在《老同学大联欢》唠叨同窗情,最近还有一档《春华秋实》,可以由着明星三五成群地在一起矫情。

  据说有一位编导去约请某知名演员上一档与“人生”有关的名牌节目,明星问,“可不可以不谈我的孩子?”编导很知趣,“我们能理解您对他的这种必要的保护。”明星一怔,“对不起,我的意思是此前已答应另一家电视台去谈母子情了。”

  问题是,并不是所有明星都能做到条理分明的。于是我们会发现某歌唱家在两档不同节目中,只字不差地重复了他儿子的一段电话,而另一对地产夫妇则在N个电视场合中以同样的表情诉说他们的感情如何构造奇特且质量上乘。不知道这种重复属不属于欺骗消费者?

  名人是个筐,什么都往里装

  只要是做媒体的基本上都有一个共识:名人好卖钱。正当红的名人打个喷嚏就能上头条,即便是过气的名人,如果能让他(她)说说失意心情也未尝不能赚取眼泪和收视。何况名人的分工还不同,连财经名人都开始吃香,那什么类型的节目不能塞两个名人专访呢?

  名人上电视并不是从访谈节目开始的。综艺节目就曾经把名人嘉宾做过卖点,让名人与名人、名人与观众一起做游戏、竞猜。这种节目做到最极端的案例就是在不通知当事人的情况下进行偷拍,让名人在镜头前彻底还原为生活中的状态。而电视机前的观众因为看到了平时风光无限的名人露拙、出丑的一面而“享受”了一种发泄的快感。到了访谈节目中名人的位置显然被抬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作为一个节目的主角和焦点,其效果类似为个人立传,于是有些名人开始架不住地在节目中作秀了。曾有观众批评央视的谈话节目《朋友》已快成了表彰大会,或者尽说些无关痛痒的小事———到了“同学”中,多半是儿时撒尿和泥打架上房一类的往事,虽有点儿“揭短”却无伤大雅,因而更加鸡毛蒜皮,或许是想让我们见识见识名人们“平常的一面”。

  让名人访谈更好卖

  通常一次成功的名人访谈,就是在主持人的有效良好的引导下,使嘉宾说出许多观众从别的地方了解不到的信息。于是主持人的访谈技巧和角度以及现场操控能力变得非常重要,几乎决定了整个节目的优劣高下。如今,不知道是否因为节目总体定位的关系,有些主持人面对名人时很容易就把自己放在了仰视的位置,左一名某某老师,右一句某某家,对方说什么都是对的,好的,一味拔高、上纲上线,完全失去了一个对话者应有的客观立场。而有些主持人则完全以煸情为标准、以教育为已任,拿一些名人生老病死的故事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自以为妙用了所?quot;以小见大"的寓教于乐的原则,其实是夸大了的名人与平常人的莫须有的距离。

  让名人说出独家内容也是促使节目收视上扬的一种最有效的方式,于是有些制作单位干脆就请名人做主持人。比如台湾的张小燕,她因为在当地娱乐圈非常资深,所以她的节目总能邀请到别人施展浑身解数也难以搞定的名人,并且这些人往往能?quot;小燕姐"的节目中爆出一些独家内幕,而这一切其实跟张小燕的访谈技巧无关,更多的还得归到她的影响力上,说白了就是“小燕姐”的面子大。不可否认,张小燕的例子更多的跟台湾的节目体制有关。但不用新人基本上成了访谈节目的一个不成文定律。

  名人专访大比拼

  文/soso

  《鲁豫有约——说出你的故事》

  主持人:鲁豫

  时间:周六23:00、周日11:00重播

  频道:凤凰卫视

  观赏指数:★★★★

  尽管在名人访谈节目中,“鲁豫有约”已经算是后起之秀了,但它仍是在已经被瓜分得差不多的名人节目这块大蛋糕中另辟了一条蹊径:让名人自揭伤疤。主持人鲁豫在节目中也有意避开与嘉宾谈他们的成功和辉煌,“只想谈他们的坎坷,他们的哭、笑、愤怒……都会让你感到他们的真实、可爱。”在访谈对象的选择上,节目侧重对每个历史时期站在风口浪尖上的焦点人物、失意英雄、边缘人群、经历重大人生变故的特殊人士的选择。到现在为止,除了璩美凤的时效性较强,大部分访谈嘉宾都是因为某种原因而“骤然失宠”的过气名人,比如毛阿敏、陈琳、汪国真、张行等等。对于目睹过这拨人由大起到大落的观众来说,听当事人细说那时失意原委及心态还是很过瘾的。当然,主持人鲁豫的访谈技巧令节目增色不少。她提问尖锐又不失礼貌、态度客观又不失倾向性,把一个原本比较八卦的节目提升到了相对人文的高度。据说这个节目是为鲁豫度身订做的,显然她也的确因为这个节目成就了自己在国内访谈节目主持人中的不俗地位。

  《艺术人生》

  主持人:朱军

  时间:周五21:15、周六10:25、15:25重播

  频道:中央3台

  观赏指数:★★★

  同样是做名人怀旧,《艺术人生》显然比《鲁豫有约》要“乐观”、“深情”,很明晰地打着央视节目的烙印。当然,放在央视的一大堆自办节目中,《艺术人生》又算是比较另类了。毕竟它不像《开心辞典》、《幸运52》那样,可以找到任何海外包括欧美同类节目的翻版,它没有可比对象。在凤凰卫视覆盖不到的大部分地区,一大批有着强烈怀旧情绪的中年观众使《艺术人生》的收视率稳居央视综艺节目的前列。主持人朱军也因为煽情到位、催泪有功而声名大噪,以至于大家在对没看过《艺术人生》的人推荐它时都会说“什么明星都能被朱军说哭了”。

  《杨澜访谈录》

  主持人:杨澜

  时间:周四周五12:30、19:30

  周六周日17:00、21:00

  频道:阳光卫视

  观赏指数:★★★

  杨澜的主持风格一直都还算中规中矩,可以看出,她访谈前的案头工作非常认真,基本上录节目时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是事先预备好的,整个节目看下来感觉更像是一次汇报演出。幸而节目定位很明晰,最有针对性的就是邀请到的嘉宾都是世界级的名人,相信被媒体归纳为中产阶层的那群人应该是这个节目的拥趸,而且可以想见这项独家资源也一直在为杨澜打造她的阳光产业提供灵感。

  《名人面对面》

  主持人:许戈辉

  时间:周日20:30;周一05:35、10:30重播

  频道:凤凰卫视

  观赏指数:★★

  这个节目几乎涉及了各个行业广大领域里的名人——这里面有众所周知的也有仅在圈子里数一数二的,难怪主持人许戈辉这样解释她对名人的定义:“我觉得名人一方面是由于他(她)的知名度、由于社会公众对他(她)的认知,另一方面也因为他(她)的成就、言论和思想。但也有一些人,他(她)本身的知名度并不高,可他(她)对社会有贡献,即使今天不为人知,但他们所为可能会对将来产生变革,这样的人我也把他(她)划入名人之列。”于是这种观点直接制造了《名人面对面》在同类节目中面目模糊的形象,也导致了节目制作者的疲于奔命。许戈辉的同事在一篇褒奖许认真工作的文章里透露许不录节目时,经常是一头乱发出现在办公室里。然而许戈辉却是吃力不讨好的,她在节目中弱智的提问和没有倾向的、一味捧着嘉宾的态度,有时都到了不忍卒看的地步。更不可思议的是,这样的节目质量,竟然还能在竞争较为激烈的凤凰台一做数年。

  《封面人物》

  主持人:高怡平、张清芳

  时间:周日22:30、周一12:30重播

  频道:华娱卫视

  观赏指数:★★★★★

  《小燕有约》

  主持人:张小燕

  时间:周一至周五22:05

  频道:东风卫视

  观赏指数:★★★★★

  这是两档纯粹娱乐的访谈节目,出自台湾同一家娱乐制作公司的名下。“名主持人+当红明星+名人八卦”是它们的主打卖点。因为主持人来自娱乐圈并与很多名人私交甚好,被邀请来的嘉宾很快就会与主持人处于朋友聊天的状态,于是很多狗仔队挖不到的“星”闻内幕在这样的节目中就会以真情流露的方式独家呈现出来。当红明星的出场是节目收视的绝对前提,而名主持人又是邀请到当红明星的保证。至于主持人的风格,无论是后来的高怡平、张清芳还是元老级的张小燕基本上都做到了自然自我,毕竟节目也只要求她们做到这一步,因为要让名人说出更多的秘密,更大程度上还是得靠主持人在圈子里的影响力。

  《超级访问》

  主持人:戴军、李静

  频道:全国有线电视网播出

  观赏指数:★★★

  《超级访问》有着很明显的台湾同类节目的痕迹。比如会在事先录好一些被请名人或明星的周边人物对他(她)的看法的录相,用于现场与名人的“对质”以造成意外效果;比如主持人更强调现场的幽默风趣甚至无厘头的风格……为了追求名人在现场意外反应的真实性和强度,节目制作人估计就差没像狗仔队那样追拍戴安娜了。名人的初恋情人、插队战友统统被挖地三尺地找了来,看着名人在现场因意外和气氛而夸大了的惊喜狂叫和感动落泪,观众和主持人同时达到了窥视隐私过程中的高潮。

  《朋友》

  主持人:王刚

  时间:周日19:30;周一8:38、13:40重播

  频道:中央3台

  观赏指数:★

  《朋友》改版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观众的不满。改版前按节目设计的初衷,每期请一个中心名人,然后再找一些他(她)的朋友——这些人也多半是名人——说他(她)的台前幕后的不为大家所知的趣事儿。这个名人荟萃的谈话节目刚开始也还是有不错的收视的,可是谈着谈着个人“趣事”越来越集中为个人“优点”的展示,主持人王刚关于要做“诤友”的提醒倒是提醒了越来越多名人的朋友通过用“正话反说”的方式来互相吹捧。到了后来,就是对名人再有好奇心的人也要恶心了,名人和朋友们利用这个节目开表彰大会,节目因为缺乏掌控而被名人们整个套牢,于是这个本来应该取悦观众的节目却只逗了名人开心,而最终讨了大部分人的厌。

  《老同学大联欢》

  主持人:英达

  频道:曾在湖南卫视独家播出

  观赏指数:★★

  真想象不出这个节目在国外播出的时候是什么样儿。一个名人,几个他(她)的老同学,说些大家儿时撒尿和泥打架上房之类的往事,美其名曰“还原名人”,就这还得花上10万美金才能买断它的制作权和播出权。如果央视的旧版《朋友》也是从这儿借了灵感,还稍微值点儿。然而这两个节目好像都只是开播的时候热了一阵,没过多久就不怎么遭人待见了,连同主持人都跟着降了身价。英达曾经自诩为“中国脱口秀第一人”,而他在这个节目的表现显然是给自己掌了一嘴。

  (注:★数越多欣赏指数越高)


新周刊网络版133 专题


新 闻 查 询
新浪个人家园全面升级,买一送二超值大礼!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