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搜索 短信 分类 聊天 导航

订阅手机短信感受新
闻震撼稳居信息前沿
好书酷碟全场打折
新浪首页 > 文学 > 正文

近乎无限完美的波波士

http://www.sina.com.cn 2002-09-12 13:41   新周刊

  文/捕风

  如果我们要在数十年后回顾当今中国的文化生活潮流,我们看到的无疑将是一连串滋味难辨的狂飙突进,从“全民小资”到“忽然中产”,又到眼下这阶段最热的“波波族”。如果说,前两个阶段的文化心理体验还算是独具中国特色,那么,到了“波波族”,我们也算是第一次和世界潮流同步接轨了。

  完美梦想的表述

  其实,从来没有哪个概念像“波波族”这样,从一开始就得到了全世界真假精英群体最广泛的认同和几近毫无保留的拥戴。自2000年美国《标准周刊》的高级编辑大卫·布鲁克斯写了一本《天堂里的波波士》(oBo's In Paradise)始,“波波族”就迅速被当作对一个“新的社会菁英的崛起”的最贴切敏锐的观察和描述,这本书也旋即被《哈佛商业评论》和《纽约时报书评》联合推荐为年度佳作。

  书中,布鲁克斯自信十足地宣布:在这个年代里,创意和知识如自然资源与金钱资本一样,对经济的成功是同等重要的,当资讯的无形世界和金钱的有形世界已经产生了交集,在这个时代能够崛起的人就是那些可以把创意和情感转化成产品的人。这些高学历的人一脚踏在创意的波西米亚世界,另一脚却在野心的和追求成功的布尔乔亚领域当中。——这些新资讯时代的菁英份子就是布尔乔亚(bourgeois)的波西米亚人(bohemian),取两者的第一个字,姑且就称他们为波波族。

  在“波波族”之前,“布尔乔亚”和“波西米亚”绝对属于源远流长、壁垒分明、相互仇视的两大阵营。布尔乔亚的资产阶级奉行彻头彻尾的物质主义,他们总是在严肃、正统的大企业工作,穿着一成不变的职业装、礼拜天会上教堂、一门心思恪守和捍卫清教伦理;“波西米亚”则是从18世纪的浪漫主义那儿分泌出的“毒素”,他们自由、反叛,崇尚漂泊和冒险,也多半是艺术家和纯粹的知识分子。即使是在最近的三四十年间,前者还迎来过“新保守主义”的强力回潮,后者也曾有过20世纪60年代激进理想的辉煌。——但某种微妙的变化可能很早就已经开始发生了,当中产阶级越来越窘迫于自身的沉闷、呆板,也厌倦了枯燥乏味的保守风格;当20世纪60年代的愤青早已经“人到中年”,越来越无心抵拒“成功”的理念或物质的丰饶。他们都共同渴求着物质与精神的和谐丰富、自由与秩序的并行不悖。而对所有那些在20世纪中后期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来说,“我们什么都要,而且马上就要”是他们最理直气壮的逻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波波族式的中间道路也更像是一个对恒久以来完美梦想的表述。

  资讯时代的推波助澜

  早在1915年,美国批评家范·沃克·布鲁克斯就在《美国的成熟》一书中感叹:“我们在美国有两种群众,有教养的群众和铜臭味的群众……但如何才能找到妥适的中庸之道让良善行为和生产货品的思维彼此相容?”无疑,在一个工业时代,世界是尚未准备好如此的。只有在新的资讯时代,创意世界和商业世界可相互兑换的价值才第一次带来了从各自向度上思维融合的可能。或许,“混合”也是新世代精英的本能之一,对于这些整日在观念和电脑影像之间游走、整日在现实生活和虚拟空间之间游走的电脑玩家来说,工作就是游戏,游戏就是工作,所有的界限似乎也就从这里开始一点点地被逐一突破……。

  在硅谷的帕罗阿尔托和康涅狄格州的市区,知识经济的领袖们把黑T恤当作了上班服,他们也爱戴上金属和细边的小眼镜以引动和20世纪中期存在主义大师卡夫卡相似的联想;他们讨厌受到束缚,他们没有严格的时间概念,咖啡馆儿成了他们谈论公事当仁不让的集散地;微软的主管可以头戴有玩具螺旋桨的帽子登上《财富》杂志,其他人就更会穿得像平易近人的摇滚歌星;至于滑板、滑雪撬和全套登山装备的不离身,则直接意图表达和彰显所有这些“心胸开放的创造者”在骨子里不羁、狂野的个性。——就像《SHAPE》中文版的总编辑李茶所说——我们都是波波族。表面上极尽布尔乔亚小资产阶级优渥之能事,私底下却渴望如同波西米亚一样过漂泊冒险的浪漫生活。规范与叛逆,自律与自由,两种矛盾同时作用于我们的身体与心理。

  还有另一个形象的描述:那些现代企业主管从过去的嬉皮士变成了企业的执行长,仅仅只是把着迷的事物从迷幻药变成了股票原始股。——挣钱从来都不是最重要的,心灵体验或者说某种“全方位的自我表现、自我提升”才是价值的核心。一个波波式的判断也由此而来:你到底有没有过——至少一次——放弃赚钱的机会以便能过更丰富的生活?从某一个意义上来说,波波族几乎也就是和新知识经济的领袖们同步成长和诞生。

  “点金成石”的波波式标签

  就像任何一个新的精英阶层的形成,它们都必须着力寻求属于自己这个阶层的身份标识,也会试图建立只属于自己这个圈层的“优越感”和“特权”,眼下这个新的知识精英阶层也不例外。但有趣的是:奉实力和创造力为第一准则的知识精英们从来、从根本上就反对任何圈层地位的僵化和特权。于是,这个阶层的纯粹“身份标识”也就自然而然地扩大为对整个阶层的凝聚和表达。

  这一“身份标识”里最关键的部分也是对物质的态度。马克思曾经写道:“布尔乔亚阶级把所有神圣的事物变得亵渎。”波波族则是把所有亵渎的事物变得神圣。他们把最典型的布尔乔亚阶级的活动——购物,变成最典型的波西米亚活动——艺术、哲学和社会行动。购物从此也和其他事情一样,已经上升为“自我探索”和“自我表达”的方式之一。布鲁克斯甚至戏称:波波族掌握了一种“点金成石”的能力,他们所碰触到的任何东西和行为都可以化为形而上的东西。

  正因为如此,作为一个典型的“点金成石”式的波波族,他们口袋里有的是钱,却不想和物质主义沾上边;他们在高价商品面前毫不吝啬,但一定要买“有用”和“有意义”的东西;他们是热情的消费者,但消费的时候从不张扬。——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波波族的消费理念直接推动了一系列“波波士标签”的演化,这些标签包括:整个近10年来“休闲”概念的不断翻新、刺激但是同样要求安全的极限运动的风行、情趣和健康在饮食上的绝对权威、mix&match在服装上的“混搭风格”、对所有象征自然平静之物充满迷恋的疯狂聚敛、对所有富有哲学意涵和有助于推动社会良性发展的产品不惜代价地青睐有加……就像所有的问题被推衍到“品味”和“格调”的范畴一样,?

  在近年来愈渐严厉起来的社会学批判里,波波族式的中间道路也被指责为“妥协过多而失去了真正的倾向”,但波波族们其实是不以为然的,毕竟,他们只对如下的事实心知肚明:作为一个新兴的凭实力取胜的菁英阶层,他们的力量只会越来越稳固和强大,而“波波族”的理念、精神也无疑将愈渐上升为整个主流社会的行为习惯和准则。大卫·布鲁克斯把自己的书名定为“天堂里的波波士”由此显得十分恰切,毕竟,在人类历史上也还从来没有哪一个人群能如此坦然、轻松地接近完美之境。

  波波族的幸福生活

  对于波波族来说,一套新的规则和禁止奢侈浪费的法则正逐渐浮上台面,它取代了波希米亚与布尔乔亚交相竞逐下的规范。这套新法则鼓励某些被视为是道德的消费类型,而不鼓励其他被认为是粗俗或过于精英式的消费方式,它们也重新定义了所谓文明人的意义。

  一、只有俗气的暴发户才会花大把的钞票在奢侈品上。有教养者只会把大笔的钱花在必需品上。你可以随便花多少钱在归类为工具性的东西上,像是花6.5万美元拥有一部宽敞储物空间的Range Rover吉普车,但是如果把钱花在非工具性的东西上,像是价值6万美元的雪佛兰Corvette跑车,就是财大气粗了。花钱在炫耀性的展示品上是种罪恶,但是把钱花在屋子里过去是仆人用的地方,则是一种平等主义的表现。

  二、花大把钞票在任何有“专业品质”的事物上,100%可以被接受,即使这些东西和你的专业一点关系都没有。有教养的人绝对不会按照人们身上所佩戴的珠宝首饰价钱来评断他们,却会按照他们所用的器具价格来评断。在购买器具的时候,你必须证明你一丝不苟到会鉴别这些东西的耐用度和手工。你必须要表明你花钱是花在刀口上。

  三、小事完美主义。你必须在小事上力行完美主义。波波族不想要那些虚张门面的奢侈品,因为那会让他们看起来好像是故意要引起他人的注意。他们想要的是那些还没有被大众发现,但是它的巧妙设计却又能够让生活更方便或更特别的稀有配备。一个高度敏感的人在使用特别设计的开罐器开罐头汤时,内心会突然涌现一股肯定人生的喜悦。

  四、原始质地最重要。知识精英阶级偏好营造充满着自然的不规则景观的环境。对波波族而言,粗糙也就意味着真实和美德。当随便一个粗心大意的外汇交易员都可以根据现成样本来选衣服,波波族就得具备高度的品味以能够混合不同材质设计服装。

  五、波波族始终应该摆出略低一筹的姿态。卖弄是一件丢脸的事情,朴实无华却是一种让人耳目一新的诚实表现。你必须学习如何表现低姿态。

  六、波波族会把大把的钞票花在原本应该是很廉价的事物上。从一杯3.75美元的咖啡到一瓶5美元的水,他们喜欢把钱花在最高档的农产品上。即使是他们穿的白色T恤,一件也可以卖到50美元以上。目的只是:在更简单的事物上,建立更精致的品味。

  七、波波族喜欢那些能提供超乎其所求的商店而不关心价钱这么俗气的事情。吸引波波族消费者的公司不仅会提供他们资讯,还会提供产品的哲学意涵。像星巴克这类咖啡店的墙壁上都会印上一些文字,像是爱默森的格言,或拿破仑的讽语。这些商店如果太注重功利,譬如整天想以折扣吸引波波族的话,反而会惹他们不高兴。但是,如果它们强调的是波波族的理想和希望,将会轻而易举地赢得他们的忠诚。(编自大卫·布鲁克斯《天堂里的波波士》)


新周刊网络版第137期 专题


新 闻 查 询
新浪个人家园全面升级,买一送二超值大礼!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