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搜索 短信 分类 聊天 导航

订阅手机短信感受新
闻震撼稳居信息前沿
好书酷碟全场打折
新浪首页 > 文学 > 正文

营销主持人

http://www.sina.com.cn 2002-09-29 11:47   新周刊

  文/则龙

  有网友说,沈冰MM(妹妹)挺好的,老是托着腮。他说,要是上大学那会儿,肯定满楼道里都叫喊着她的名字。这是他们自己的方式,喜欢谁就喊谁的名字。

  记者采访沈冰时对她说:“大家都喜欢叫你MM,你喜欢这个称呼吗?”沈冰一脸的无辜,顿了一下说:“我真不知道人家为什么叫我MM,不过,只要观众乐意,叫MM或者JJ我都不介意。”正像一位娱记说的那样,长得像梁咏琪的小女人怎么会不讨人喜欢呢?但喜欢沈冰的不仅仅是网友。8月9日的一条消息说:沈冰今晚第一次担纲《经济半小时》主播,将和观众朋友探讨的第一个话题是什么?谁会成为沈冰采访的第一个嘉宾呢?谜底将在今晚21:35分揭开。

  主持节目都成谜了,确实也够得上现象研究了。沈冰从《对话》到《你好世界杯》,再到现在的《经济半小时》,几乎形成了一个“沈冰现象”——网友自发做的网页《沈冰在线》和网上网下不间断的讨论是为明证,用Google查询,她拥有的网页总数已达23500个,已超过了央视女一号经济节目主持人王小丫的10100。

  说沈冰现象是娱乐话题,不如说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营销个案更有意思。

  营销沈冰

  的确,在营销专家的眼里,沈冰已不是一个电视节目主持人这么简单了,而是一个具有市场营销价值的个人品牌。在沈冰现象的背后,是央视这一中国传媒业巨头以主持人为核心,靠个人品牌来整合传媒资源、推动商业利益营销行为。

  以市场营销的观点来看,到目前为止沈冰的经营非常成功。沈冰的成功可以分为3个阶段,在央视这个强势媒体的推广下,每个阶段形成的影响力一浪高过一浪,而每个阶段的市场营销都各有特点。按营销学的观点,营销沈冰的成功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满足观众的需求:2001年度中国最成功的电视栏目无疑是《对话》,有着一张不施粉黛的清新面孔和一种婉约含蓄的典雅气质——这就是沈冰。既要“养眼”又要“智慧”,那么沈冰肯定是少有的几个合格者之一——能够满足中国电视观众对央视——某种意义也是中国电视真正告别的“后赵倪时代”的期望。

  而在世界杯的转播中,沈冰是大餐中的佐料。也许正如广东某电视台说的那样:满足了人们鱼与熊掌兼得的心理,既爱足球也爱美女。

  《经济半小时》显然期望借沈冰的巨大人气来拉动栏目的品牌建设。观众抱着娱乐的心情期待沈冰的另一次出彩。

  融入了当今流行的价值观念:沈冰代表了一种什么样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在3个阶段有微调但大体不变。“清纯、靓丽、大方、干练”是2001年3月的CCTV主持人大赛中评委们看完访谈节目《话说小人书》后对她的评价。最让沈冰出彩的还是她的英语,地道、流畅,就连严格控制分数的英语评委张冰姿教授都给出了高分。知性、国际化,加上一点娱乐性(比如世界杯的表现),正是这个娱乐经济时代的主流价值观。

  准确的市场定位和市场细分:这在3个阶段都表现得很到位——《对话》表现出沈冰的智慧,作为一个在智商极高的节目组和智商更高的被访者之间起中介作用的沈冰,能在对话席上稳如泰山地坐着,并使这种对话超越了一般性别设定的固有模式——吸引了大批的知识型观众。

  在世界杯转播中,沈冰被赋予了以门外汉的方式看球的角色,吸引了大批非专业的球迷。正如网友评价:让人特别不累。她关心的那些特傻的事儿、她为阿根廷哭肿了眼睛都让真正的球迷觉得自己特成熟。

  在《经济半小时》中,制片人许文广最看中的是沈冰的国际视野以及用英语采访的能力。

  个性包装:沈冰的个性包装是什么?是素雅的职业装、漂亮的外表、机智的主持风格和与其年龄不大相称的稳重。但同样的,她个性包装仍然不是十全十美,观众也没有轻易放过,比如“虽然自信,但气势不够”等等。

  实际上,从营销的观点来看,沈冰现象确实值得探讨,有人拿“美女主持”来给沈冰戴帽,实在不大准确。“美”,并不是她的最佳卖点。她的卖点在哪儿呢?在于《对话》节目所表现出来的智慧与机敏。营销要求鲜明的品牌形象、定位,要求核心竞争力,《经济半小时》节目可以发挥她在新加坡《联合早报》当财经记者的积累。因此,沈冰顺着这个独特优势,瞄准需要智慧、机敏的节目平台,不断强化、突出自己的相关形象,主动挖掘、开创相关机会,个人的品牌可望不断增值。

  中国正在进入一个主持人的营销时代,比如凤凰、湖南,比如光线,比如《经济半小时》的4大明星主持。主持人作为媒体明星能为媒体创造轰动效应,创造高收视率;明星主持人能以自己个人的亲和力,增进观众对媒体的信任,提高媒体的美誉度。主持人除了自己具备的个人魅力,强势的媒体平台为主持人创造了他们施展才华的机会,这也是制造媒体明星的主要手段——为主持人“度身定造”适合其性格、风格、特长的栏目。

  营销主持人已经摆上了台面,按营销专家的说法,建立自己个性的VI形象,是营销主持人的第一步。《经济半小时》隆重推出的特点、风格迥异的4大明星主播,可看作是中央电视台这个巨无霸充分运用强势媒体平台营销主持人的开端。

  经济半小时——一个制片和4大明星

  赵赫、曲向东、王小丫、沈冰4大主持甚至能称得上是“4大名捕”。捕什么?捕获观众的目光。在与《经济半小时》栏目的一个制片和4大明星主持聊过之后,《经济半小时》的主持人营销策略跃然而出。

  许文广的声音和面孔都很年轻,但他的肩膀上顶着一颗公认的聪明脑袋。他给人的感觉是有着腼腆和天真的一面,对待事情却又相当严肃认真。

  谈及《经济半小时》,制片人许文广说:“调查显示,相当一部分观众是冲着主持人的魅力来看节目,栏目品牌和主持人品牌相得益彰。许多栏目都有明星主持人在支撑,形成了该台、该栏目宝贵的“品牌资源”,比如《实话实说》中崔永元的机敏,《焦点访谈》中白岩松的冷峻、敬一丹的庄重,《综艺大观》中倪萍的热情、周涛的活泼……电视节目靠明星主持人提高收视率;反过来,收视率的提高又能提升主持人的知名度,两者互为效应。我们的策略是,让主持人提高节目的参与程度,加上互动式的采访和沟通,打造4大名牌主持。”

  许文广特别强调“张嘴提问”,认为这是一个名牌主持展现个人魅力和加强人际沟通的要点。

  “把演播室搬到办公室,而且主持人已经改变了原来意义上播报和串联的概念,他们不仅要深入地介入节目当中,还要随时随地与前方的记者沟通报道的最新动态,并和当事人和专家进行互动式的连线和采访”,许文广说,“有了这4大猛将,国际化的题材和深度报道将是我们的优势。”

  “4大名捕”有暗器、手、腿和剑,《经济半小时》4大主播则各具特色。

  赵赫让人印象最深的就是非常沉稳,说话不急不许,一口浑厚的字正腔圆的普通话。赵赫是《经济半小时》11年历史的见证人和亲历者,从创办伊始到今天,《经济半小时》的演播室有过太多的变化,可是赵赫的面孔始终活跃其间。他的面孔也是《经济半小时》的重要面孔,他的出现,在观众心中成为一个标志:今晚的《经济半小时》,会告诉大家重要的经济事件。

  无论是做制片人还是主持人,他都给周围的同仁留下了好口碑:他的直爽、他的坦诚、他的厚道、他不随俗俯仰的个性。

  赵赫的武器:锐利、稳重。

  赵赫语录:主持人要内外兼修,尤其重要的是要有内涵。我在工作当中因为接触的都是企业界的、经济学界的人士,要想做好报道就需要掌握相关的背景和知识,日积月累就学到了一些,另外我还曾经在南开大学世界经济专业研究生班读过两年,现在已经结业了。主持人的魅力建立在节目的平台之上,幕后的制作和主持人临场的发挥都很重要。

  遇着王小丫,我劈头盖脸地就大呼小叫:小丫小丫!她也不介意,笑呵呵地。不得不承认,采访王小丫不是件辛苦的事,同行见同行,没什么七弯八拐的事,都是直来直去。

  王小丫作过3年的农村节目,自嘲说是“9亿农民的开心辞典”,然后做过《经济半小时》的记者、《开心辞典》的主持人,现在又成了4大主播之一。我口一溜说:《开心辞典》这个综艺节目……王小丫立刻纠正:是益智节目。小丫语速很快,期间凡有错漏,小丫立刻指正。

  小丫是一个迷恋汉语中“类比”这种修辞手法的新闻人。把概念的、理性的东西用大家熟悉的、感性的东西说清楚,是王小丫擅长的手法。比如:去年彩电全行业亏损147个亿,对老百姓来说147亿是什么?我只对10万元有概念,因为可以买一辆小别克。所以我们把它掰开揉碎,147个亿可建多少多少个西客站,或者多少多少座梅地亚宾馆,一目了然。

  毕业于四川大学经济系的王小丫,是自信而没有优越感。观众说,她仿若邻家的小妹,亲和,易靠近。她的存在,三十分钟的经济事件,好懂好看!

  小丫的武器:干练而亲切

  小丫语录:《经济半小时》和《开心辞典》是完全不同性质的栏目,受众群体也不一样。我的主持风格也不同,比如在《经济半小时》我就决不会说;确定吗?我乐意用简单的话说明复杂的事。

  《经济半小时》这个强势栏目具有非常好的品牌优势,主持人在这个平台上有很好的发展空间。

  我在《开心辞典》和《经济半小时》都在努力工作,我希望我能感受到老百姓的想法,用他们的心态想问题。

  没感到成了主播就怎么地了,挣的钱够用、有房子住就行了。

  很喜欢现在的气氛,没事就愿意在台里呆着,这不,现在大伙都在(斯时晚上9点半)。

  老实说,我很乐意和曲向东说话。他的话有闪光之处,正如他的主持风格一样。

  曲向东私底下有些迷惑:人家老以为他是学经济的,其实他是学中文的,可能是他看上去像个知道分子,人家以为他明白。曲向东总结说:这与他戴着眼镜有关。

  儒雅睿智,收放自如,观众常听到在演播室访谈区他那一声爽朗的笑声,新闻与观众之间的距离由此消失,观众与《经济半小时》栏目的距离由此拉近。

  曲向东形容主持节目是具有战斗性的,就像跑一场长跑,在交锋中出彩。曲向东希望能象他的偶像丹·拉瑟和拉里·金一样,越老越红。

  向东的武器:儒雅睿智

  向东语录:真明白假明白,观众一看就知道,主持人不必装。

  最困难的事是理解不同人的心态。曾经与比尔·盖茨打过交道,他对问题很挑剔,不喜欢的问题就显得不耐烦。采访的结果不理想,总结的教训是:没有理解世界首富的心态。

  营销主持人这回事其实有一些栏目和电视台做得不错,比如有意识地塑造自己的形象,营造自己的圈子,不断调整知识结构和修整形态、姿势等细节。

  沈冰的话语总是平静流畅,用她同事的话说是“有如一湾湖水,没有惊涛骇浪,但依旧深邃”。沈冰坦陈:世界杯只是一个意外的插曲,却造成了她大面积地为人所知。进入《经济半小时》是一个双向选择的结果,本身沈冰自已也喜欢这个有深度的财经节目,喜欢有一个很大的空间和舞台,可以把自己的个性、爱好、学识,充分展现出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专业化的新闻主播。

  进《经济半小时》,沈冰形容是“踮着脚尖做事”,因为这里有很高的难度,整个节目的掌控能力和现场采访能力都要受到考验。一口流利的英语、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财经专业毕业、海外求学的经历,丰富的职业记者经验,这些都是她的优势,沈冰说:自己和观众是同一高度。

  喜欢穿套装,尤其是浅色的套装,几乎成了沈冰的一个标志,沈冰说:没精力淘衣服,也喜欢素雅的风格。

  知识女性、国际视野和清新大方的感觉,正是沈冰的形象。

  沈冰的武器:知性

  沈冰语录:很多人都跟我讲一篇文章,标题叫《暗恋沈冰》,当时我真是很不好意思,但是我也很高兴,很多朋友开始慢慢接受我。

  最欣赏的主持人是芭芭拉·沃特,69岁的老牌女主播,还能稳坐ABC电视台的主播,职务包括口碑一流的新闻杂志《20/20》主持人、晨间谈话节目《The View》主持人兼制作人,象她那样如此高龄却相看两不厌,确实是一种境界。

  现代与传统的结合、民族与国际的结合是我努力的主持风格。鲁豫用谈新闻的方式做人文访问,我很喜欢。


新周刊网络版第138期 专题


新 闻 查 询
新浪个人家园全面升级,买一送二超值大礼!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