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侯虹斌
我生于上个世纪70年代。我所看不到的一切震撼人心的事件、思潮都已成为历史,那些建功立业的英雄、那些悲怆或荒谬的历史陈迹已经缄默,尘埃落定。无数次,“疲惫生活的英雄梦”总是会把我们从梦魇中噎醒。仿佛一切可以被发明的都已贴上专利号,仿佛太阳底下再也没有新鲜事物。我只能遥遥怀想起那些先驱,当历史还在襁褓的时候,他们以勇气,缔造了独特的生存态度和方式。比尔·波拉德曾言:“我们都是希望的囚徒,是我们的希望支撑着我们,是我们的视野激励我们成为应该成为的人。”在那些已风干或者正在被铭刻的名字下面,我们试图挖掘一些活色生香的生活方式。魔瓶已打开,不管是否会使平凡的我们战栗。
释迦牟尼(公元前563-公元前485年)普渡众生
在一棵菩提树下,释迦牟尼跏趺而坐,苦思顿悟,成功地从悉达多王子转型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宗教之一的创始人。
释迦牟尼曾生活得非常幸福,但他看见了人世间还有生老病死,还有苦难,就毅然决然地抛弃一切,独处幽居,寻找真理。只要还有一个人不安全不幸福,这个世界就不会真正安全真正幸福。他的悲天悯人,2500多年来,从这个光明的池塘里,辐射出对全世界的拯救。
“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是为神。
殊途同归者:摩西、耶稣基督、圣雄甘地
狄奥根尼(公元前约404-公元前323年)愤世嫉俗
传说中,狄奥根尼住在一个瓮里,以讨饭为生,活得像条狗。即使亚历山大御驾亲临,问狄奥根尼想要什么恩赐,他的回答也很简洁:"只要你别挡住我的太阳。"
犬儒主义是古希腊的一个哲学流派,主张清心寡欲,鄙弃俗世的荣华富贵,力倡回归自然。愤世嫉俗的狄奥根尼曾提着一个灯笼在城里游走,说:“我在找一个真正诚实的人。”但这种精神却被后世歪曲和严重误读。后世的犬儒派们甚至把人们正常的感情也讥为愚蠢,把一切行为动机都归结为纯粹的自私自利。什么都不再相信,人就难免骑墙,难免认定“好死不如赖活”,难免倾泻着一种无根的怨恨。这样的犬儒哪里都有。
殊途同归者:德勒斯、吕西安、俄国“圣愚”
荆轲(战国末期)悲情义士
有些刺客,只是为了感恩图报才奉命而为;有些刺客,只用金钱就可以收买;而荆轲两者都不是。他“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歌声,作为与暗杀暴力截然相反的浪漫诗性,预示着这一失败的政治暗杀注定是一场英雄悲剧。
神勇、重诺、正义、牺牲……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荆轲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奏响了天鹅绝唱。千百年过去,种种外在的虚妄价值观念湮没了事件的真相:荆轲的赴死,是用死亡对抗死亡,获得永生的大义行动。凡是有革命圣火在燃烧的地方,都一直萦绕着这种慷慨悲歌的遗响。
殊途同归者:聂政、夏明瀚、安重根、法国三剑客
陶渊明(365-427年)田园隐士
“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小儿!”41岁时,官场上郁郁不得志的陶渊明解绶、挂靴、辞官、回乡、种田去也。他也因不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的反抗精神,并虚构出一个桃花源,被官修的文学史所推崇。
即使剔除陶渊明的文学成就,他对千余年来中国士大夫的影响之大,仍超出我们想象。“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他的生活方式一直是那些出仕者的精神退路。这种高蹈着守节固穷的归隐方式,其实是在人生优越感驱动下的自我理想化和生活诗意化。“反抗旧社会”?未必,陶渊明只不过遥遥地率领中国的文人,试图自我救赎而已。
殊途同归者:伯夷叔齐、李叔同、英国湖畔派诗人
贞德(1412-1431年)救国使者
17岁的法国少女贞德在祖国千钧一发的紧要关头,主动请缨出征,解救了被英军围困达7个月之久的奥尔良城,并把太子查理送上王位。可惜这位年轻的民族英雄被她的祖国以4万法郎出卖了,火刑烧死。她很年轻,甚至来不及体会生活;如果有,信仰便是她存在的惟一附丽。
她似乎听见了神的耳语,祈求她、指引她。她的冥思穿越广袤的平原,整个世界销声匿迹。她相信她就是神遣来的救国天使。可是,爱比死更坚强。死亡无法摧毁圣女贞德,反而就了她。
殊途同归者:秋瑾、格瓦拉、加里波的
达·芬奇(14521519年)求知全才
如果你知道达·芬奇仅限于他的《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未免太委屈这位天才。在文艺复兴时期,这些大师们满身都是惊人的才华。达·芬奇不仅是一位天才的画家,并且是大数学家、科学家、力学家和工程师。他会画画、雕塑、建筑,还会发明武器,设计过世界上第一个飞行机、他又是一个医学家、音乐家和戏剧家,而且在物理学、地理学、解剖学和植物学等学科也很有成就。他道德高尚,举止温雅,且体格健壮,力量过人,据说他一只手就能轻易地折断马蹄铁。几乎在任何方向上他都是胜利者。他的精力从何而来的?他听说过休息这个词吗?
拉伯雷曾借用书中人物高康大之口说:“畅饮知识吧!”天知道,拉伯雷本人也是一个神人:当作家只是玩票,他同时还是医生律师哲学家神学家音乐家建筑师天文学家植物学家数学家……
殊途同归者:拉伯雷、丢勒、奥本海默
徐霞客(1587-1641年)天涯行者
中国明朝万历年间,出现了一位超凡脱俗的隐士。他是旅行家徐霞客。
徐霞客从22岁起就开始旅行和地理考察,前后30余年,爬山涉水,风餐露宿,足迹踏遍了大半个中国。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年代,徐霞客却决意摒弃仕途,逆社会风气而行,不惜生命去追求自己所热爱的生活,而不甘做文化训诫下的孝子。他罕见地以成熟的个人姿态屹立在中国文化史上。直到数百年后,像他那样,在山水和行走之间寻求人生的终极意义的行者,才渐次成长起来。
殊途同归者:郦道元、三毛、余纯顺
路易十四(1638-1715年)品味享乐
路易十四又称太阳王,在位时间72年,是世界上做皇帝做得最久的,也是最专业最称职的帝王之一:他的努力和改革,使法国一跃成为当时欧洲大陆最强大的国家。
穷奢极侈的享乐不是享乐,仅仅是纵欲。路易十四让法国人的生活方式发生深刻变化:他多才多艺,12岁就在宫廷芭蕾中扮演角色,推动“宫廷芭蕾”达到全盛;热爱诗歌戏剧,把莫里哀和拉辛等人豢养保护起来;修建艺术奇葩凡尔赛宫……怪不得伏尔泰要发出“余生也晚”的感叹。今天的法国,仿佛每一位巴黎人都是艺术家,仿佛整个巴黎就是一场流动的盛筵,飞扬着生命炽热的声响,只因为,300多年前的路易十四为巴黎栽下了慧根。
殊途同归者:唐明皇李隆基、肯尼迪家族、希腊船王奥纳西斯
康德(1724-1804年)学问人生
把“圣洁”加冕于著名哲学家康德并不为过。他对女性有极端的洁癖,终身坚守不结婚及不近女色的信条。同时,康德深居简出,一辈子过着单调刻板的学者生活,从未踏出过出生地半步。他生活中的每一项活动,如起床、喝咖啡、写作、讲学、散步,时间几乎从未有过变化,就像机器那么准确。每天下午3点半,康德便会踱出家门,开始他那著名的散步,邻居们纷纷以此来校对时间。就连他的哲学名著也文如其人,晦涩难懂。因此诗人海涅说,康德是没有什么生平可说的。水至清则无鱼。康德遵循头顶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律,把自己关进象牙塔里独身作战,而他身后,落叶纷纷。他是学者的最高典范,也是常人口中咀嚼得津津有味的笑料。是耶?非耶?
殊途同归者:博尔赫斯、陈景润
拜伦(1788-1824年)挥霍激情
诗人拜伦,已成为了一个符号——激情的符号、愤世嫉俗的符号与反抗的符号。拜伦一直生活在不断的感情旋涡中,冲动、狂暴与感伤、抑郁在拜伦身上找到了一种奇异的混合,铸就成了一种独特的“拜伦式性格”,情感的苔藓和思想的战栗,迸发出一种浓郁的激情诗人的气质。
情深不寿,太强则夭。许多天才注定要早逝,因为这种挥洒才情的方式就是一种自燃,旁人也会被他的激情灼伤。拜伦在希腊这个美好的地方长眠了,终年36岁。
殊途同归者:毕加索、贝多芬
波伏瓦(1908-1986年)超越两性
存在主义大师萨特与女权主义者波伏瓦的爱情号称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情之一”。他们以私人契约的方式维持了整整50年的爱情,终身相爱却从未结婚,而且各自有情人。两人在精神上、事业上已密不可分。这个形象,对于不了解真相的人来说,已是一种神话,所有爱情关系中人们最渴望的神话:自由情侣。
波伏瓦的“第二性”指引着无数女性挣脱精神上的围轭,而她情非得已的婚恋方式又正巧像是她对“妇解运动”的身体力行,无意中就成了上世纪追求性与爱的自由的滥觞。虽然真相是波伏瓦一生为萨特的花心蒙受了无穷痛苦,可谁忍心跨越时间的瀚海,来戳穿这层精美的裹尸布呢?
殊途同归者:乔治·桑、丁玲、夏奈尔
特蕾莎修女(1910-1997)博爱牺牲
这个曾获诺贝尔和平奖的修女,外表毫不起眼,生活朴素,一生立志于服侍贫困中的最穷苦者。她创建的组织有4亿多美元的资产,但没有留给自己一分钱。她要让穷苦者感到自己有尊严,感到自己被人爱。
因为爱,特蕾莎修女所做的一切都发自内心,闪耀着诗性的光辉。她会说:“我亲爱的病人,当我从你身上看到基督,你对我是加倍的珍贵。对我来说,能够照顾你,是多么大的荣幸。”生命和爱的胚芽,从身体的灰烬中萌生出来,至今,遍及100多个国家的自愿者依然追随着她的步履前行。
殊途同归者:无国界医生(组织),白求恩大夫
麦当娜(1958年-)创造命运
美国人喜欢麦当娜,甚至不是因为她的性感,而且是喜欢她强壮的生命力。如果认为麦当娜是踩在男人的尸体上爬上去的,未免太看得起男人了。她在美国的10大女富豪中,是惟一一位每一分钱都是自己挣来的女人。她自觉地强力地介入自己的命运,不断地改变,这正是她20年来西方不败的根本原因。
在麦当娜卓越的职业生涯中,她是艺人表率、成功的企业家、音乐录影带的先驱、时尚的制定者、及称职的母亲……曼妙的肉体,负载着她桀骜的灵魂四处出击。敢脱的女明星满街都是,但只有她才是经典的“坏女孩”;全世界都知道跟她上过床的男人超过200个,但还是接受了她现在圣洁的、母性的形象。她甚至不仅仅是美国女性的成功楷模,而是全世界的。也一直有人骂她是荡妇,但是,Who cares?
殊途同归者:阿根廷国母艾维塔、邓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