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树青
中国摄影师张海儿在巴黎生活满5年的时候,他对自己说:我已经足够了解巴黎了。因为职业关系,他几乎深入了巴黎的每条大街小巷。但到了第10年,他完全收回了自己的话,他发现自己对巴黎的了解刚刚开始。
与他相反,对巴黎只有短时间走马观花式的接触而大放厥词的大有人在,现在市面上中国人写的关于巴黎这座城市的书至少有《巴黎:艺术至上》、《带一本书去巴黎》、《木已成舟》、《巴黎散记》、《行者无疆》、《巴黎探戈》、《巴黎咖啡座》、《巴黎石板街》等等。
异域城市已成为新的时尚资源,这种资源在旅游、出版、社交、小说、随笔中蔓延,有机会去过大多数人没去过的城市的人总是故意不经意地谈到自己在那个异域城市的见闻录,就像钱钟书小说《围城》中的教育部督学拿“兄弟我在英国的时候”当口头禅。
中国公民自费旅游目的地国家名单越来越长了,异域地理被当作时尚标签,正在流行。
我们去哪里见世面?
对于村庄中的人家,到镇上赶集就算一件见世面的大事了,而去一趟县城都显得隆重;去省城?大多数农家孩子只有考上大学才有这种机会。而置身北京首都天安门和全国其他城市,则是大学假期和毕业后的事了。
在旅游成为全国性大众消费之前,在少年留学成为新教育潮流之前,中国人对世界的认识都是基于地理课和文学作品。从莎士比亚那里了解英国,从巴尔扎克和雨果们的作品中看到法国,从阅读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和朱自清的《威尼斯》开始对“威尼斯”这三个字充满玄想,从杜拉斯《情人》那里了解西贡,虚拟地在地图上精神漫游全世界……是知识,而非体验,构成了以往我们对异域地理的把握方式。
在旅游成为中国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之后,中国人对地理的认知方式也随之改变。先是京沪穗深每到“五·一”国庆旅游黄金周人满为患,这些有地铁有传奇有国际化气象的大城市令国人趋之若骛;然后是九寨沟、张家界、五岳、庐山、三峡,这些好山好水吸引着像羊群一样汹涌的旅步;接着就是对不太发达但有特色的二线城市的征服了。
与大众不同,时尚一族走的是另一条路线,其风格追求是:生僻、陌生人文环境、民俗风情、神秘、微微的冒险和曲折。他们拒绝大众的、纯城市的商业味特重的风景,对个人异域体验有着更高的要求,因为,他们的这些体验要用来作为时尚标签,时时挂在嘴边,偶尔写成文字,或者出版成书,以示自己的时尚格调。比如去凤凰、去西藏、去丽江、去香格里拉之后,那些境外名城或者不像城市的城市将是中国时尚一族的国内旅游首选。香港新马泰这些地方显然不入时尚一族的法眼,他们要的是更少人去的更异域的标签国家和城市,比如越南、尼泊尔、巴黎。
当1200万中国人出了境
世界5大旅游国中,三个集中在西欧,西班牙、法国、意大利;另外两个除了美国,就是中国了。2000年,超过1000万人次的中国人出境,其中半数是因私旅游。2001年,这个数字达到了1213.31万人次。
按人数排序,中国公民出境第一站列前10位的国家和地区依次是:香港、澳门、泰国、日本、俄罗斯、韩国、美国、新加坡、朝鲜、澳大利亚——这些国家和城市因为去的人太多而成了时尚一族眼里的“大路货”,他们是不屑于赶这种潮流的,或者是多年以前他们就有机会去过了这些地方。现在,在全球地图上,他们要开辟新的可以抵达的异域。
回顾中国公民出境游历史,1984年无疑是一个值得铭记的年份,这一年内地居民可以以探亲的名义去香港、澳门旅行了。1991年,赴新、马、泰探亲旅游又成为现实。1992年7月,这份探亲旅游名单上增加了菲律宾。1997年7月1日,中国公民出境探亲旅游正式改变为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1997年12月11日,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成为中国政府认可的具有境外旅游核准目的地身份的第一批西方国家。1998年5月之后的韩国,1999年1月之后的日本,2000年9月之后的柬埔寨、越南、缅甸、文莱,2002年时的印尼、尼泊尔、埃及和土耳其,都开始涌现中国人的履痕;而老挝、德国、马耳他、南非也相继被批准成为出境旅游目的地,虽然自费旅游尚未能成行。至此,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共有22个。
尼泊尔刚刚可以自费旅行,一小撮京沪穗时尚一族已经赶不及似地跑到加德满都去了。与其说他们是去旅游,不如说他们是赶早去贴标签,回国后他们又能有新阅历新谈资和新文章了。
熟悉的城市令人厌倦,旅游升级,时尚改版,越土的乡村、越远的外国城市越上升为时髦,异域地理被中国出版业锁定,还促销着地理杂志,犹如促销着一种城市新生活方式。
异域地理成为时尚标签的5种方式
谈资:当别人都说北京上海如何如何的时候,时尚一族挂在嘴边的却是还没有开放中国公民自费旅行的巴黎纽约;一句“我在佛罗伦萨的时候”能把一帮自以为走遍全国的人都镇住。而从各个论坛的“驴行记”和各份报刊上的专栏中,你可以看到他们的投资其实非常有限。
阅历:士别三日,朋友们都在家里闷着看碟,可时尚一族已经到北海道转一圈回来了;同事们都在老地方没挪窝地干了一年,可这一年他硬是在伦敦呆下来了,以留学的名义;“年纪轻轻我已经老了”,这句话他最有资格说。
书:《跟徐志摩去流浪:英伦文学飞翔版图》、《行走美国》、《行走俄罗斯》、《狂野伊甸园——非洲肯尼亚》、《漫游“世界在一国”之地——南非》、《藏地牛皮书》、《走出女儿国》、《走回女儿国》、《无父无夫的国度》、《思想的旅游:西班牙散记》都是近年出炉的,走着玩,还写书出来名利双收,多潇洒。安妮宝贝到越南、柬埔寨转了一圈,回来之后一本图文的《蔷薇岛屿》开印就10万册,迷倒一班人。
纪念品:颈上是正宗巴黎带来的香水味,腕上是尼伯尔活佛度过的念珠,身上是威尼斯艺术双年展的T恤,这样的装饰是步行街上精品店淘货所无法企及的。
朋友:在国外与老外结下友谊,回来后除了一大堆联合国国民似的合影,还继续与全世界的各语种老外统一用英语通伊妹儿,这种事情并不是人人都能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