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晓白
虽然没有一个既定的标准去衡量,但新兴阶层确实已经真实的存在。小平同志说过"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之后,他们就开始萌芽和成长。
新兴阶层是原来各个社会版块中分离出来的"新鲜因子"。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报告显示,从1981年我国出现了第一个私营企业开始,到2001年,全国已有私营企业176万家,他们占据了总就业人口的1%,再加上职业经理人、各种专业人员、中介机构服务人员等等群体,共拥有超过10万亿的财富,构成了一个数量庞大的重量级新兴阶层。
把鲶鱼放入运送沙丁鱼的罐子中,会因为鲶鱼的不断游动而带动沙丁鱼的活动,从而提高沙丁鱼的活性,在生物学中,这被称?quot;鲶鱼效应"。新兴阶层就像是人类社会中的鲶鱼,由于他们的存在,而激活和改变着经济、文化、社会的各个层面。
买的不是东西--市场为之改变
据说,北京市曾建议赛特商场为门前的公共汽车站赞助资金,既为政府解决了困难,也方便那些前来购物的人。没想到,得到的回答叫许多老百姓感到郁闷。负责人礼貌地说,赛特不是乘公共汽车的人来购物的地方,我们的客人都开车来。
新兴阶层买什么?肯定不是电视里那位精明的持家少妇所说,"只买对的,不买贵的"。
从经济学角度讲,人们的消费欲望会随着消费数量的增多而不断衰减。也就是说,当人们还处于饥饿状态的时候,会渴望得到一盘饺子,而在吃饺子的过程中会不断降低吃饺子的欲望--甚至会想,如果有米饭吃岂不更好?!新兴阶层就是那些饺子已经吃了很多的人。他们符合"低收入群体有旺盛的消费需求,但缺乏购买力,中高收入群体有较强的购买力,但缺乏相应的消费需求"这样的市场消费规律。对于新兴阶层而言,他们的消费观念已经到了精致化和个性化时代了,或者说,他们买的已经不是东西,而是一种感觉和心理满足。
市场的嗅觉是最灵敏的,当然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而针对不同的用户群定位设计产品和提供服务,则是市场经济教给商人们最聪明的招数之一。当新兴阶层作为一个具备着鲜明特征的庞大群体出现,就是一个大金矿被突然发现,蜂拥而至?quot;量身定做"的种种商品直冲着这帮人厚实的钱包而来。
从被视为"中国私家车元年"的2001年开始,各个汽车生产厂商就急着在各种价位段上去蹲坑占位了,一个新产品就是高高竖立起的新标尺。从私家车启蒙的"中国家庭的第一辆车"--赛欧,到"中产阶级的轿跑车"--宝来……汽车厂商紧紧的把握着新兴阶层的脉搏,没等新兴阶层开始厌倦,他们早就惦记着给你设计"第二辆车"了。就连全球只有170辆的劳斯莱斯"银天使"都出现在了南方汽车展上,下定单的还真不少。
客户管理学告诉我们,消费者和消费能力是呈"二八"反比的。即,通常20%的消费者占有80%的消费额。而新兴阶层正是商家刻意追求的这部分黄金客户。所以,北京中关村附近新开盘的"左岸工社"写字楼就打出了这样的广告:"少数人的写字楼。"更明确的要求写在楼书里,"业主要在35-45岁之间,毕业于不错的学校,理工科专业背景,曾就职于一家大型公司,工作经历十年以上,自己创办不止一个公司。既是股东,也是经理,公司度过幼年期,不再是皮包公司,不是SOHO……"就差查你的银行帐户了。而开发商根本不会在意没有购买能力的人们的情绪--有新兴阶层撑着呢!
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秉性,使他们把眼睛紧紧盯住了新兴阶层的消费兴趣,甚至不惜为此把产品定位于"中高端消费者"而冒相当大的市场风险。比如高档手机,背投彩电,甚至定制个人冰箱--你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颜色或者多加一个独立蛋盒……价格呢?--自然是贵很多,但新兴阶层还会在乎价格吗?
这样的冒险在一次次地被市场的表现所宽容,意味着新兴阶层的出现,已经把市场的需求细化。社会阶层和市场在交互中餐�俳��ハ嗦�恪?/p>
活的不是存在--生活方式为之改变
打开2002年11月的某专业体育报纸,你会惊异的发现里面用整版整版的篇幅介绍《如何在高尔夫球场上谈生意》以及怎样鉴别F1赛车的轮胎的《轮胎也要用心来雕琢》。这在10年前甚至几年前都是不可思议的,遥远的近乎天方夜谭一样的东西已经这么真切的出现在我们身边了。
新兴阶层开启了怎样的生活?神采奕奕的精装男人在广告上说,"选择xx,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态度"。但人们都知道,要想选择这些,首先要迈过一个高高的门槛。阶层的区别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就是生活方式的不同。曾经"老婆孩子热炕头,二两白干睡一宿"的幸福生活被轻易超越过以后,新兴阶层忽然发现,他们不得不花很多时间练习挥杆、推洞,学习品尝波尔多红酒和用专用的刀具裁切雪茄……新兴阶层已经不仅仅是富足的存在,而是一种价值的体现。
在美国,胖子是贫穷的象征,因为那意味着他们没有钱去使自己保持标准的体形。中国的新兴阶层们在度过了"大腹便便"的阶段之后,也同样因为各种原因而走向了同一条道路。2001年11月,伍兹在深圳参加了一场高尔夫友谊赛,收取出场费200万美元,陪同这个"老虎"的共挥一杆的代价是10万人民币,现场观看也要100美元。不要以为这样的"高价"会门庭冷落,共有超过2万人兴致勃勃的聚集到了观澜湖,令主办者大喜过望。
衡量一个人是否拥有财富品质,欧洲的标准不是看你有多少财产,还要看教育程度、听了多少音乐会、为慈善事业捐了多少款等等,只有这些方面都做得很好,才会认同你是一个有教养的富人,而不是一个暴发户。作为成长中的中国新兴阶层,也在尝试着去接受并倡导这样的生活。
北京紫禁城"三高"演唱会,创下了世界票价之最,但现场趋之若骛的观众仍满满当当的坐了30000人。虽然可以肯定的说,真正听得懂意大利歌剧的比例并不乐观,可热烈的喝彩和掌声一点也不比在外国的演出逊色。新兴阶层对高雅艺术的渴望由此可见一斑。
目的不是享受--社会结构为之改变
"第一个10万元最让我激动",一位位列"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的富翁这样说。超过了一定界限之后,金钱对于新兴阶层更多的是一种符号和标签,而不具备有实际的物质意义。没有1000万的人是很难想象拥有1000万以后会是怎样。"左手一个红糖罐,右手一个白糖罐,想吃什么糖就抓什么糖",这只不过是一个臆想的笑话罢了。
新兴阶层的人生目的是什么?某上市公司的董事长称自己每天的生活花消不超过百元,他戏称,"睡不过一床大小,饭不过一日三餐"。库兹涅茨倒"U"形曲线已经证明了,先有不平等而后较为平等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共同规律。新兴阶层就是在这个轨道上不停歇的领跑者。可以说,新兴阶层对社会更多的意义在于引领和维护。
新兴阶层的富有并不是在一块不变的蛋糕中自己多切了一块,留给其他人的少了,而是在不断做大的蛋糕中分到的份额多一点。这样的效用使得大家在争取自己更多蛋糕的同时也不断地为社会创造着财富。著名经济学家梁小民教授分析道,"(新生)阶层的形成,不仅是他们自己致富了,而且,人们在致富的过程中推动了整个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一部分人的先富带动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经济迅速增长,这正是共同富裕的基础。"
亚当·斯密在惊天巨著《国富论》中讲道,富人对财富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在一个拥有完善致富渠道的社会中,这就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社会从低点不断的"上行"。差距引发竞争,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进步与社会竞争活动的过程是一致的、同一的,社会财富在这样的竞争中也会不断的增加。
同时,新兴阶层也会是维护社会安定的一支主要力量。著名经济学家萧灼基分析道,"如果一个社会中等收入(以上)阶层人数比较多,这些人最希望社会稳定,这样可以保证生活水平的稳步增长。中等收入(以上)阶层的思想、要求、观念会反映到方方面面,包括社会舆论上,即要求保持经济的稳步增长,保持社会的稳定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