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向东
从海拔5355米的四姑娘山最高峰安全返回后,一个记者问张朝阳:"你到达顶峰后最想干的是什么?"他说:"最想坐下休息会儿。"
坐在光华长安大厦搜狐公司总裁办公室里,张朝阳对我说:"明年我一定要登上一座海拔6000米以上的高山。"窗外,是冬天的长安大街。
尽管对他是毁誉参半,但是谁都得承认:在中国的企业家中,没有第二个人能像张朝阳一样,用鲜明张扬的个人style,塑造出一个网络公司的时尚形象,赢得广泛关注。
总裁:不时尚就是不称职
在天安门玩滑板,在迪厅锐舞,登山……张朝阳一举一动所产生的影响力,像旋风一样席卷了公众的注意力,他几乎成为了中国这几年时尚风潮中一个不可替代的符号。而这些活动的背后,搜狐公司的经济效益也就毫无疑问地被迅速体现到它的业绩报表里。张朝阳因而得了个半羡慕半有嘲弄意味的外号--"秀哥",甚至,他的种种做法成为了策划公司暗地效仿的目标。
但是,在张朝阳的字典里,"作秀"并非贬义词,所以类似"秀哥"的种种非议,他都不屑于理会:"我们做的本来就是得风气之先的事业,不主动地去影响大众,怎么可以获得成功?"
这位MIT物理学博士对自己成为一个企业家兼明星还做出了逻辑严密的社会学成因分析。他认为:在迅速商业化的当下中国,创造财富是最时尚、最高尚的事,是社会赋予了企业家展示潮流和领导潮流的义务;在美国,除非是比尔·盖茨,其他大企业家很难受到这样的对待;刚刚经历数字化启蒙的中国,互联网更是潮流中的潮流,搜狐无法不成为时尚的代表,否则就只能是失败。
或许可以用这样的公式去翻译张朝阳的话:连总裁都不"时尚"到出名的程度,那就证明总裁的不称职。
张朝阳把搜狐公司现在的规模描述为一个中型企业,在这个"大时尚就是创造财富"的时代,这显然不能成为搜狐公司的最终目标,所以,张朝阳还没有停止的理由,他更不想就此停止,在美国近10年始终处于亚文化非主流社会的经历,让回国后的张朝阳总是被自己的锐气和创造力所推动着,不断向前。
他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再过50年,等中国和美国一样发达了,想既做企业家,又当明星,没机会了!
目标:每年年轻1岁
除了2003年再登一座更高的山,张朝阳的类似计划还可以数出一堆来:学会演唱,学会打高尔夫……而且,都要起码达到半专业水准。
这些怎么听都像是纨绔子弟做出的玩乐计划。但这确实就是张朝阳的真实想法。"我最狼狈、压力最大的时候,还是四处寻找风险投资的那阵儿,透支信用卡买机票,都不知道明天拿什么来还给银行。不过,我想以后再不会有那么焦虑的时候了。"现在的张朝阳笃定得很,即使是互联网最低谷的时期,他都不再觉得有什么是过不去的。当然,一方面是因为对他来说,再大的失败也会有个底线,张朝阳永远是张朝阳,今非昔比,越来越多的机会在敲着门要进来而不是他去找机会。另一面,"就像人会偶尔得个感冒发烧一样,一些股东会离开,一些得力助手要另谋高就,这些变化当然会产生许多事端和压力,要你去处理和承受,但变化是永远存在的,而且,未必就都是坏事。"张朝阳已经成熟了许多。
公司比以前大多了,张朝阳的责任当然更多更深重,"我从来不会去回避我该负的责任,但绝对不是中国传统的那种'鞠躬尽瘁'式,因为现在的我也更懂得健康地生活,我能感觉到自己的生活正变得顺畅起来。"
正如那些每天直呼他为Charles的人所说,如此高频率地出现在媒体上的张朝阳,其实是一个非常内向、非常本色的男人,他作秀却不是做作,甚至连健谈都算不上,他没有用人们所习惯的那些标签给自己的生活下任何定义。他不夸张,衣服搭配一般都不会超过3种颜色,黑、红、灰是他的首选,运动型西装或短袖T恤是让他感觉最舒服的装束,腕上则是一块大大的电子表;他很健康,常常向朋友推荐他的素食主义,开口就是"人应该从食物链的最下端吃起"。
最新最大的变化则是新买的那辆即将运送到京的宝马汽车,替代那辆大切诺基成为张朝阳的新座驾,并不是失去了激情和野性,他只是觉得一个人在城市中走动,却要耗费能量挪动几吨重的机器,实在太不环保。现在,张朝阳是北京环保活动的重要倡导者之一,也不断地为青少年防治艾滋病四处呼吁,还在工商联合会担任某些职务。
对比起几年前,那个在MIT扎着马尾辫,开着敞篷车呼啸来去的青年,张朝阳真的已经脱胎换骨了。"成熟不是变老,而是越来越轻松。"他要让人们和自己一起忘记张朝阳的年龄,起码到现在为止,张朝阳做得足够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