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杂、乱"也许是国内杂志业的三大毛病,于是有时会觉得,我们的杂志常常并非缺乏想法,而是想法太多--一本在各路想法妥协下产生的杂志能有多纯粹多完美?事实上的确如此,我们国内的主编实在管得太多,选题策划、编务、设计、发行、广告、营销、各式应酬甚至是未来出路,都得小心翼翼地含着不敢放。这种大权独揽的方式其实并不值得称颂,是时候踢开主编了,以创作总监(CREATIVE DIRECTOR)的名义,由他来主管策划、编务、设计一系列杂志制作流程。
"当然,我指的那是处于时尚工业下,试图在时尚、前卫潮流商业环境下有所作为的创新型杂志。《TIME》是不必设置创作总监的,但《COLORS》、《THE FACE》、《i-D》们均以创作总监为杂志内核,前者创作总监Fernando Gutierrez已经带领这本杂志成为杂志中的杂志,后两者创作总监Neville Brody、Terry Jones等已经把这两本杂志从前卫边缘角色引入时尚工业的先锋领导力量。
"一本杂志不能有太多的方向与想法,我的意思是,杂志的内部可以充满想法,但不能是所有的想法都呈现在杂志上。正如每一个出街的广告那样,不可能把所有的IDEA都反映出来,创作总监便是其中的监控者。杂志的创作总监便正源于广告界的创意总监,在这个越见商业大潮滔滔的时代,杂志如广告一样创作化便必不可少。
"如果你要问我们的年轻人最讨厌什么,我可以肯定地告诉你--他们最讨厌的是没有创作态度。没有了创作态度简单说来便是不好玩,但往深里说,这创作态度实际上还暗藏着娱乐经济、体验经济带给杂志业的共同渗透力:我们的杂志不仅只是资讯传递手,还应以一种体验着的方式带给读者一种美妙娱乐化的阅读体验。
"之前在《号外》杂志拜访时,主编黄源顺向我介绍了他的副手程少伟,程的名片上便赫然印上"CREATIVE DIRECTOR"头衔,还给我指明,程的权力很大,是杂志的核心层人物,衔接着编务、美术、影像等几个生产流程。这本杂志今年10月号做一组关于香港酒店的报道时便发动创作精神,动员包括主编在内的杂志工作人员亲历酒店工作方式:从柜台客服生、花店小姐、侍应生到收拾房间服务生,都是亲身体验,《号外》把这些体验记载下来,整个报道顿时显得饶有趣味。黄源顺说,"TALK IS CHEAP",这个报道还只是第一步,以后的《号外》将不再只是时尚传递手,它会更注重亲身体验,发掘本土时尚力量,其中便包含着更强调创作态度之意。
"时至今日,《号外》亦已由一本刊载评论小文章的TABLOID演变为一本独具高格调创作时尚杂志,其背后正是高度产业链化的时尚工业。是的,如果你承认时尚化的杂志业是时尚工业的一环,那么保持一种创作态度便必不可少。"日本杂志人看来也是压抑得厉害的创作态度者,所以他们在平面创作方面往往费尽思量,其中尤其要数《CASA》,著名《BRUTUS》的姐妹刊,它在一期推介知名建筑师安藤忠雄的建筑世界时,封面非常夸张地使用了硬纸接缝装帧工艺,摸上去就像摸一堵墙的砖缝一般,创作到极致!
"正因为这种创作的极致,杂志创作化后便逐渐与传媒脱离,反而与艺术更为接近。在这种趋向中,香港设计大师靳埭强说到用"率直"的欣赏方法来欣赏艺术对欣赏杂志亦同样适用,"觉得它美或不美;似或不似;喜悦或忧伤;协调或冲突;温情或狂野……这些感受都是非常率直的,主观的"。而率直,便是我们最难能可贵的体验。
"是的,创作总监是个性体验时代的偶像派、IDEA归纳与提升者,是提倡"创作独立性"的新派杂志核心,是这个追崇快意的年代的灵魂。
"把一本杂志办得像一个令人叫绝的广告作品那样纯粹而富于创造力,也是我大力鼓吹在杂志业中引入创作总监的主要原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