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对中国城市来说,是一个比过去更好的开始,是一段比往年更惊艳的成长。
它们广交游,竞开秀场。北京仍然是最大的秀场,第五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和北京国际音乐节如常举行,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投资性公司在北京的数量达到了全国总数的60%;上海有世界级工地令建筑师作秀,以“都市营造”为主题的上海双年展和上海国际艺术节吸引全球目光,八大城市争办F1一级方程式世界锦标赛中国大奖赛,最终花落上海,上海还申办成功了2010年的世博会;广州在一个月内举办了两个艺术三年展,且正式申办2010年亚运会;深圳举行了第五届国际生态城市大会”,诞生了《深圳宣言》;重庆承办了亚洲议会和平协会第三届年会;续长春的第六届中国电影节之后,无锡举办了第11届金鸡百花电影节,而电视金鹰节依然以长沙为秀场。
它们规划着自己的未来。因为成长速度太快,北京、成都、南宁、青岛、西宁、贵阳、哈尔滨、济南、昆明、沈阳、抚顺、南京、拉萨、无锡、杭州、南昌都在2002年刷新了原有的城市规划;福州城区东扩南进,海口市扩容10倍,柳州撤地区设来宾市,佛山要成为广东第三大城市。
它们重视友情,打通疆界。杭州湾跨海大桥将连通上海宁波,“粤海铁1号”连接广州与海口,济南与省内16城市客运“公交化”,无锡公交IC卡刷进上海,“羊城通”交通卡共享增城市,南京和衡阳都在构建自己的“一小时经济圈”,山东的济南、泰安、曲阜和江苏徐州4城市签署合作协议共筑旅游黄金走廊,珠三角都市群与长三角都市群各自抱团。
它们向最好的看齐,响应全球化。在这一点上,也显示了中国城市的急功近利和不切实际:近20个大中城市要做CBD和外滩,超过20个城市要修地铁,182个城市要建国际大都市,几乎所有城市都在以摩天大楼为标志性建筑。
它们自我反省,清除恶习,发掘自己内在的天赋。广州、上海、天津、长沙都在投资规划扮靓母亲河,北京和上海分别出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北京投资80万保护三棵古槐树,西安修补古城墙,南京悬赏征集公厕设计方案,抚顺着手把亚洲最大的露天煤矿建成森林公园,花园式城市越来越多。
它们行动如风,实施交通快速战略。一方面是中国城市进入“私车时代”,北京、广州、成都、天津的私人汽车拥有量都在20万辆以上,而东莞市每百户拥有私车数为20辆,甚至超过北京的12辆;另一方面是地下铁的建设潮,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已有地铁的城市都在扩建地铁,深圳、南京、青岛、重庆、沈阳则在建或获批准建设地铁,另有十几个城市则渴望能被批准拥有地铁。此外,路桥工程一日千里,成都“五路一桥”全面收尾,烟台扭转交通终端位置,重庆市启动建国以来最大的一次主城交通“手术”,上海卢浦大桥合龙,荆州长江大桥通车。
它们树立自己的国际声名。北京因为中关村而被美国《新闻周刊》选为全球“最富创意城市”之一;广州市以“广州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五年行动”项目荣获“联合国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包头市政府因“在改善住房与城市环境方面的杰出成就及与中国其他城市间的成功合作”而获得联合国人居奖;厦门摘取2002国际“花园城市”桂冠,杭州荣获第二名。
城市运营的理念,在中国城市的青春期里张扬。与之相映的是来自城市管理者的灵感和开放思维:建设部负责人可以尖锐地批评城乡规划“病得不轻”;广州市可以举办一场城市形象大使比赛来招募市民与市长一同领取国际大奖;厦门市可以招聘海洋、园林、经济、文化艺术、人文历史、旅游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为城市规划委员会委员;北海市可以将银滩公园内的33幢建筑驱逐出海潮线;各个城市都竞相以国际招标的形式来吸引世界级建筑师在中国设计他们一生中最好的作品。
顺其自然的是,我们将在2003年看到中国城市比今年出落得更加大方得体、妩媚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