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冯博
我们祖国内地一向政通人和平安无事,大家寂寞久了,看见别人发生点儿事自然会帮人家着急,有今年年初一句响亮而又羞涩的标题为证:人民需要八卦?依这篇文章的观点推论,这八卦肯定是经济发达的配套产品了,就像国际化大都市必配很多厕所一样,你总得有排泄的地方。人民需要八卦,就跟人民需要厕所一样。
似乎是要证实通畅才能平静的道理,现在的老百姓更加踏实了,他们要的是小康和平静幸福的生活,当然要是有人想破坏这种幸福生活,你也得跟他斗,但没事儿的时候,最好宁静地过日子。这里要对那些妖魔化北京出租司机的外地人郑重声明一句:北京司机从来不谈论跟自己无关的政治,他们跟大家一样,都在踏踏实实地开车,很少系安全带,但双手绝对紧握方向盘。
更何况北京已经180万辆车了,不好好工作,怎么过幸福生活?尽管堵车,但很平静。平静既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自己生存同时也让别人生存的知识,这知识来之不易。很多年前,毛主席问过,人的知识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是生而知之的吗?当然不是。
这是一个强调个性的时代,也是一个思维多元化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每个人有自己的选择无可厚非,只要他遵守社会的规则与法律,就不会对公众有损害。既然做出了让大家选择的决定,还是让大家继续选择的好。让人自由选择,既检验智慧也检验信心。而所谓“技术”,实在不该成为这么做或者不做的“原因”。
就连我们曾经一向管理最为严格的电影业,也开始变得有智慧起来。更宽松的政策,更开放的尺度让更多的人可以涉足其中。所谓大众的文化,就是大家都可以唱歌人人都可以写作,人人也都可以拍电影的文化。
这样的文化当然会潜移默化造就一个民族宽容的性格,今后我们很难再为一言不合而面红耳赤了,但有些问题跟你宽不宽容无关。今年大家都在快乐地谈论着生活方式。但是,秋季的一份调查统计说中国人的家底有28万,让好多人失魂落魄,对胡同里弄的老百姓来说,今年应该流行一句话:我的28万哪儿去了。所谓生活在别处,所以我们才会盯着富豪看,《福布斯》才会有卖点。《大腕》的票房还没收完呢,倍儿体面的上万美金一平米的房子就开始在北京热卖了,你不抓紧挣钱怎么才能与时俱进呢?
当然你得承认我们今天的生活比过去不知好几百倍。一个笑话说:有个小学生问老师,什么叫糜烂。老师说,糜烂就是不好。小学生于是开始造句:旧社会,劳动人民过着糜烂的生活。
现在中国人富裕了,还远远不能糜烂,当然有更富裕的,比如那些既要跟着毛主席走又不愿离开文艺界的,常常一扭身钻进酒吧,糜烂去了。还有些搞艺术的,想不把他们定义为糜烂都不行,原来你以为只有北京有文化,却原来现在哪里都有文化;原来你以为只有北京的郊区有行为艺术,却原来现在上海呀南京呀城里面就有行为艺术,而且是一丝不挂的行为艺术。你能说裸奔不“行为”吗?
不过话说回来,再心情不佳也要维护人家的权力,别说裸奔,一夜情你也管不着。广州有家报纸今年拼命渲染地下性聚会,说有这么一个群体,在糜烂着。因为无法证实也买不起机票去参加,我对这家媒体颇有意见。我不知道为什么现在大家一说就说到下半身去了,比如刚说起彩信,南京就有报纸说有人要拿手机进澡堂子拍照,泛性主义真是精神梅毒。因为没见过,还是不相信,可吉林的新法律说,单身妇女可以生孩子,那就由不得我不信了。我想这都是今年流行的《欲望都市》闹的,自从这部电视剧进来,晚上到处都是中年女子火辣辣可怕的眼睛。
虽说只要快乐就可以了,但快乐中也有悲剧,比如互联网上有首《黑色星期天》的“死亡音乐”,据说听了不自杀的肯定不正常。正在幸灾乐祸,忽然有人宣布我们国家每年有28.7万人死于自杀。什么都可以与国际接轨,自杀就别了。这真是坏消息,好消息是,从今年开始,国家要采取措施,为大家做精神辅导。其实不快乐的时候可以自己找乐趣,比如八卦,比如国际大都市里的厕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