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绮色佳
有的时候,我喜欢到处乱走,也喜欢拿个相机乱拍,但是纯粹的自然风景,再美丽些我也无动于衷。太漂亮的风景像明信片,拍出照片来也像明信片。那里面有一种趣味,是我想极力逃避的。
如果我说,走很远的路,花很多的时间,就为了看人,会不会很可笑?
但我喜欢的地方,都是那些适宜看人的地方。大理、巴黎,还有,尼泊尔。
今年尼泊尔大热,关于去哪里,怎么玩,旅游杂志已经说得够多了,我能否试试,仅仅从一些脸孔,比如让我记忆深刻的12张脸孔进入尼泊尔?
第一张脸:TAMEL区小旅馆善变的服务生。
他一定还很年轻,有一张看上去善良、诚实,称得上清秀的脸。可惜,这不全是真相。
到达加德满都第一天,背着沉重的背囊在有着上百家小旅馆的TAMEL区走来走去,誓要找到一家可心可意的旅馆的时候,以貌取人的我拒绝了一家房间更大更便宜但老板一脸奸商相的旅馆,而被这样一张脸孔打动了。可是,在我真的决定要住,跟着他走上四楼的的时候,他忽然坐地起价,从150卢比涨到250卢比,然后看我态度坚决、不怕麻烦地离开,又自动把价钱落了回去,而且是一点点落回去,我下一层台阶,他减25卢比。当我最终答应留下来时,他又笑眯眯似毫无芥蒂地与我握手,那手是冷冰冰的。
以后每次我进进出出,他都热情洋溢地问好、握手,好像我们之间从未发生过什么不愉快。也许是因为穷吧,尼泊尔贫富悬殊,10%的高收入家庭拥有全国总收入的47%,而平均国民收入只有256美元/年。依赖旅游业为生的尼泊尔这两年政局动荡,连累旅游业也不景气,旺季不旺。后来,在坐出租车、买橘子的时候,我又遇到过多次类似的情况,学会了为自己作为旅游者的利益斗争,也渐渐学会从一张看似诚实、友善的脸上,看出另一种东西,我称之为:穷人的狡猾。
第二张脸:皇家广场上等收钱的苦行僧。
像所有的游客一样,在TAMEL区安顿下来之后,我们就跟着LP提供的步行路线,走到DURBAR SQUARE(皇家广场)去。那些瘦削的身体上裹着黄布,脸上涂得红一道白一道的苦行僧纷纷向我们招手,摆出种种姿态。我知道这意思是请你拍照、付钱,自然不予理会。凡是要钱才能拍照的,我的原则是一概不拍,何况这么干的是苦行僧!你怎么能想象,这些受尊敬的"裸体的哲学家",不吃肉,不近女色,却一心想赚游客的钱?
广场上的苦行僧中,有一个脸形特别瘦削深邃的,尤其锲而不舍,每次经过都被他挤眉弄眼地招呼,发出像叫狗似的令人不舒服的声音。我在多本旅游杂志上看过他的肖像,相信赚了游客不少钱吧。
也有人说这些人并不是真正的苦行僧,尼泊尔人也以之为耻的。
第三张脸:皇家广场貌似嬉皮的生意人
我们在皇家广场游荡的时候,一个尼泊尔人且唱且行地过来,要求跟我握手。我看他瘦瘦的一头乱发,外貌与态度都很嬉皮,以为是个异人,就伸手跟他握了,想不到他指着旁边一家卖地毯木雕的小店说,"那是我的店,进来看看吗?"原来是个商人!不过能用这种方式招徕生意,也算有趣吧。后来每次经过他的店(我们没事,总是在皇家广场晃来晃去的),他就冲出来要跟我握手,一点办法没有。同伴中一开始就对他不假辞色的,就批评我心太软。
后来,无论是在加都的TAMEL区,还是在博卡拉PHKARA的湖边区,闲逛的时候,一路总有人跟你说"拿马思得"(你好),你答应了愿意进他的店里看看,他很高兴,你不进去他还是很高兴,起劲地猜你从哪里来。带着乐天的天性做生意,至少生活会容易一点吧,尤其是在旅游业不景气的时候。
第四张脸:艳遇不断的台湾女摄影师
在皇家广场旧皇宫前面,碰到一个独自一人的台湾女摄影师。也许她的年纪不小了,但一张团团的脸显得很孩子气。大家聊起来,她说:"我在这里很有桃花运哎,不知道尼泊尔人的审美观念是怎么样的,每天有人称赞我漂亮,在台湾从来没有过的。"正说着呢,一个尼泊尔男人冲上来说:"你长得很Q啊,你们不觉得她长得Q吗?"我曾经在LP上读到过,有些尼泊尔男人会打单身女游客的主意,正如我们有些女同胞对西方男人的心理。看来是真的。都是因为穷吧,又穷得没有尊严。
这个台湾女孩不美,可能也没有男朋友,但她有一种落落大方的幽默感,是满吸引人的。
第五张脸:小餐馆上错菜也不用担心被骂的女店主
有天中午,在皇家广场边一家布置简单而有品味的小餐馆吃饭。那女店主穿一身鹅黄色的纱笼,肩搭鹅黄色的披肩,戴了一副金丝边眼镜,看上去斯斯文文的。尽管她不停地出错,写漏菜,上错菜,害我们在等了40分钟之后还有人吃不上东西,但她的微笑是那么美丽而谦恭,使人完全没办法责怪她。
尼泊尔没有隐形眼镜,很多美丽的女孩子也不得不戴着有形眼镜,但一管笔直秀丽的鼻子使眼镜也成为书卷气的装饰物了。也许那女孩真的是读书人,也许她只是看上去像读书人,其实我们到现在也不知道。
第六张脸:小学生里的外交家
从TAMEL到皇家广场的路上,一定会经过一家小学校。也许因为游客见多了,穿着漂亮的深蓝色校服的小朋友们主动同我们说hello,问我们从哪里来,嘻嘻哈哈凑到一起让我们拍照。怎么看就是比中国小孩活泼、不怯场。其中一个看上去十一二岁的小朋友,两只手插在西裤的裤袋里,老三老四地跟我们说,"我们没有抄写本。"他说copy说得不准,我听成了coffee,很奇怪地问,"你们没有咖啡?"他的小脸上显出一丝不耐烦,"不是咖啡,抄写本。"我很心虚地跟他商量,"我们这次没带在身边,下次好吗?"
这小家伙长大了,肯定是个外交家。
第七张脸:猴庙遇到的美女老师。
去猴庙MONKEY TEMPLE,上山的时候,遇到一队穿校服的小学生,带队的女老师叫孩子们跟我们说hello。她的脸并不是有多美,但一笑起来,如一朵花徐徐开放,却是非常动人的。那种宝蓝色渔网状好像我们上世纪80年代流行过的披肩在她肩上都不显得伧俗了。
后来在后山又遇见,我们都目不转睛地盯着她看,啧啧赞叹,死命鼓励同伴中一个北京男孩去追求她,并且对跟她讲话的男老师充满恶感,恨不得齐齐冲上去揍他一顿。
以一个外国人的眼光来看,尼泊尔颇多美女,个个都能去参加世界小姐竞选的。但是想想吕燕,也许我们的眼光也不过如此。
第八张脸:帕坦皇家广场带路的小孩
在帕坦PANTAN的皇家广场,一个人贪看风景,跟同伴走散了,眼见天就要黑了,有点心慌,对跟我打招呼问我从哪儿来的小孩也无心应付了(平时我是很友善的),想不到他说:"你是在找人吗?你跟5个人一起吗?"他在前边带路,不时回头看我跟上来没有,一直把我带回到朋友中间。大家都很惊讶,说并没有拜托他去找我,只是自己人在议论,不知道他是怎么知道我们少了个人的。这小孩收了我给的小费,又说?quot;你们知道唐卡吗?我哥哥是画唐卡的艺术家,他的店就在前面。"还有什么说的?我们乖乖跟他去了。
在尼泊尔,我们遇到太多太可爱的孩子。尼泊尔也是一个人民喜欢生孩子的国家。大概越是生活艰难的地方,越需要孩子的笑脸点亮世界吧。第九张脸:博卡拉小旅馆的靓仔侍者
托赖今年旺季不旺,在博卡拉,我们以淡季的价钱住进了平时以美金收费的充满殖民情调的小旅馆。女主人是个不年轻也不美貌的澳洲女人,她的28岁的男助手却年轻、英俊,彬彬有礼。店里有两个孩子,眼尖的同伴说,一个像她,一个像他。
有天晚上,我们正在露台说说笑笑,那男孩上来了,有人就打趣问他结婚没有,他说没有,你有妹妹介绍给我吧。我们不大礼貌地哄笑起来。他说"Just kidding",第二天的态度就有点两样了,矜持了许多。也许他是一个心比天高的人,因此时时感到苦痛了。
第十张脸:安纳普尔纳山里的妈妈店主
尼泊尔的人种既有印度裔,也有蒙古裔。我们在平地见到的印度裔居多,也习惯了,在安纳普尔纳ANNAPURNA山里trekking(徒步)的时候,却见到很多蒙古裔的,不说话的时候,一张脸跟我们没有分别。我时常看得呆呆地,如果对方张嘴说出一句中国北方方言来,我也不会惊讶。
有笑话说尼泊尔人本来以为有一张蒙古脸的人很笨,因为他们住在山地,又没受过教育,后来才发现至少中国人一点不笨。
有一天晚上住进一家小旅店,是一个蒙古裔女人带着三个孩子,丈夫不知是出门了还是压根没有。她煮好像烟熏过的青菜和黑乎乎的鸡块给我们吃,同时,在我们要每一壶茶、点每一道菜的时候,都要求我们自己写在单上。很多时候尼泊尔人算钱很晕,比如套餐里的奶茶多算了一次钱,但是房费却忘记算了。这个女人无疑是特别有头脑的。不过想想她那厨艺,我不能不同情那三个孩子。
第十一张脸:山间旅店不说话的独行者。
在山里trekking,遇到没有电的地方,大家只能围坐在餐厅惟一的炉火或汽灯周围,吃饭、聊天,直到睡觉时间到来各自散去。在一家叫HIMALAYA的小旅店,我们和两个加拿大女孩和香港女孩,两个尼泊尔本地人,一个上年岁的日本女人,和一个单独的外国男人坐在了一起。我们和两个女孩一直在说笑,夸她们的导游靓仔,是尼泊尔郭富城。那个外国男人一直在低头写字。大家都写旅行日记,但他就不像是写旅行日记,他也不像一般的trekking,一张侧脸像一些低成本法语片的男主角。
第二天一早,大家各自赶路,我们再也没遇到这个人。到现在,我也不知道他从哪里来,是做什么的。所以一直记得。
第十二张脸:想去上海开店的克什米尔商人
同伴们都回加都了,我一个人留下来,在博卡拉的湖边区游荡。他招呼我,"进来看看吗?"每天被人这样招呼,照说是麻木了,但他的语气特别轻松,他的脸容特别诚恳,不知怎么我就进去了。
他说他从克什米尔来,说你知道克什米尔吗?我随手一翻,从一堆素色围巾里翻出两条格子的,配色出奇地漂亮。他说他还有,要去别的地方找,叫我帮忙看店,并且,"你要把这些地毯推销出去哦。"等他带着另一条漂亮围巾回来,送茶的伙计也来了。他请我喝茶、聊天,好像完全忘记围巾这回事了。他说打算到香港开店,再迟一点去上海。我们讨论了半天各大城市的生活质素和消费环境。讲价倒不费事,因为他主动给了我一个极合理的价钱。我把三条围巾都买下来了。
也许过个一年半载,真的在上海一家充满异国情调的店铺碰到他也不一定。
尼泊尔的衣食住行
衣:TAMEL区有很多嬉皮服饰店,粗线大毛衣、网眼围巾、亚麻上衣、宽松艳丽的棉布裤子,滑稽的毛线帽子,花一点点钱就可以由头到脚,把自己打扮成嬉皮。不过嬉皮LOOK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的。折衷的选择是150卢比(15元多人民币)买条很有风味的格子披肩,晚上披出来泡吧,既保暖又有角色感。
食:尼泊尔传统食物DAL BHAT、咖喱蔬菜、鸡肉、豆子汤和米饭,是哪里都能吃到的,最大的好处是管饱,不够可以加,可是真没什么好吃的,咖喱也没有印度的香。满街做游客生意的小餐馆卖简易西餐,胜在便宜,20多元人民币的牛排大大一块,永远12成熟。得加上许多想象才能当自己是吃大餐。不过总好过中餐,炸酱面用的是方便面。出门在外,最坏的选择是吃中餐。加都面包房减价时15卢比(人民币1块5)的法式面包和博卡拉90卢比(合9块多)1.5公升的鲜榨木瓜汁是我的至爱。
住:如果你是从西藏进入尼泊尔,会觉得这里住得太便宜了。无论是加都、博卡拉,基本上超过150卢比(15元多点)一晚我都认为是不可原谅的。住小旅馆是看缘分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水,不用强求。至要紧是离吃喝玩乐的地方近,又不吵闹,最好有幽静带殖民地色彩的庭院。在博卡拉,还要看得到雪山和湖。
行:如果坐5卢比到7卢比的当地公共汽车,跟许多本地人和土特产挤在一起,你会觉得拣了个便宜。但你不熟悉线路,坐公车这事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多数时间还是坐出租车和旅游大巴,要命的是都得讲价。尤其是出租车,如果你要求打表,他就绕路,如果你讲价,他就开三倍的价格。你最好把这种斗争当作每天的娱乐节目。
|